发布时间:2018-01-29 17:22 原文链接: 《Cell》子刊:揭秘高脂饮食如何增加结肠癌风险!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主要以40~50岁男性居多。以往的研究早已披露结肠癌的发病主要与高脂饮食和低纤维素饮食有关,但背后的机制究竟如何运作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而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这项发表在《Cell》子刊上的研究或许能帮我们解释高胆固醇饮食如何影响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

  通过增加小鼠的饮食,提高其肠道干细胞内的胆固醇,研究人员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肠道内胆固醇较多的小鼠干细胞拥有更强的繁殖能力。

  而在另一相似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调节磷脂的基因(磷脂是细胞膜内脂肪的主要类型),促进细胞自行产生更多的胆固醇。其干细胞繁殖能力也同样增强了。

  两项研究结果都显示,随着动物体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它们的细胞分裂的速度更快,这导致它们的肠道组织扩张,肠道也随之延长。这些变化显著加快了结肠肿瘤形成的速度。

  医学院的弗朗西斯和阿尔伯特·皮斯基的病理学和实验医学教授Peter Tontonoz博士说:“虽然膳食胆固醇和结肠癌之间的联系已经建立,但之前没有人解释过它背后的机制。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很兴奋地发现,胆固醇会影响肠道内干细胞的生长,从而使肿瘤形成的速度加快100倍。”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这项研究为我们指出了治疗结肠癌新药物靶点的另一分子途径,目前该研究小组正在探索这一分子途径在加速其他癌症发展方面是否也有类似的作用。

相关文章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小分子多肽可有效抑制结肠癌转移

2月26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获悉,该院胡俊波教授、王桂华教授团队联合电子科技大学许川教授团队通过RNA测序、蛋白质谱分析、体内体外实验等多种实验,揭示结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并提......

三种靶向药联合阻断结直肠癌晚期峰回路转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肿瘤科病房内,田大叔正开心地收拾着行李。“老田,出院啦,祝贺祝贺,回了陕西也要跟我们保持联系哦。”“对呀,你恢复得效果那么好,我们还要跟你多请教呢。”“就是就是,希望我家那位也能有你......

科学家们发现了早期结肠癌的4个重要警告信号

来自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指出了四种关键的迹象和症状,表明患早发性结直肠癌的可能性增加。这些警告信号可能在更及时地发现和诊断年轻成年人的这种类型的癌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近来,年轻成年人的结......

结直肠癌有望成为第二个被人类“消灭”的癌症

近期,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发布了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数据,数据收集截止时间为2019年8月31日,包含了31个省(区、市)的数据,覆盖3.8亿人。与以往不同,该报告首次公布了各省......

PRMT1调节的坏死和结肠癌免疫的分子机制

坏死性细胞死亡的特征是细胞肿胀、质膜破裂和细胞器破裂,这与凋亡和其他类型的细胞死亡不同。坏死曾经被认为是一种由物理化学应激引起的不受调节的细胞死亡,直到程序性坏死(称为坏死)被解开。坏死在坏死性癌症细......

研究发现丁酸梭菌可用于结肠癌辅助治疗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病学研究所教授李孟鸿团队在最新的研究中发现,作为益生菌的丁酸梭菌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发挥着辅助作用,为丁酸梭菌促进化疗/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见解。相关研究发表于GutMic......

研究发现丁酸梭菌可用于结肠癌辅助治疗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病学研究所教授李孟鸿团队在最新的研究中发现,作为益生菌的丁酸梭菌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发挥着辅助作用,为丁酸梭菌促进化疗/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见解。相关研究发表于GutMic......

该方法通过改善肠道菌群挽救SIRT6敲除小鼠早衰相关表型

近日,清华大学药学院王钊教授课题组在AgingCell期刊发表了题为:DecreasedEnterobacteriaceaetranslocationduetogutmicrobiotaremodel......

结肠癌细胞自噬调节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获揭示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八年制陈奕鸿、徐南竹、洪畅等本科生历时近四年,首次阐明了分子马达Myo1b(肌球蛋白1b)在结肠癌细胞自噬调节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相关研究发表于CellDeath&......

广东专家团队实现人工智能结肠癌病灶影像精准分割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12日发布消息称,该结直肠肛门外科吴小剑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自主结肠癌病灶影像精准分割的人工智能临床解决方案。相关研究结果在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算法期刊《医学图像分析》发表。基于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