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06 12:19 原文链接: 《Science》披露纳米界泰斗Lieber被捕原因

图片.png

  哈佛大学Charles M. Lieber(查尔斯·利伯)教授,纳米界的泰斗式人物!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2000年到2010年间被Thomson Reuters评选为化学领域全球顶尖一百名化学家排名第一,200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奖。如果你没听说过他,那一定听过这些大神的名字:杨培东、崔屹、戴宏杰、刘杰、段镶锋、黄昱等等,都出自Lieber教授门下!

  2020年1月28日,利伯被美国FBI指控涉嫌参与“千人计划”,并隐瞒了从中国所获得的百万美元研究经费。周二早些时候在办公室被捕。2020年1月30日,利伯被保释,保释条件如下:

  • 保释金定为100万美元现金。

  • 交出他和他妻子的护照,披露外国银行账户

  • 同意与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断绝联系。

  《Science》杂志披露了利伯被捕的原因,2013年1月,Lieber与武汉理工大学(WUT)签署了一项名为《先进电动汽车用高性能纳米线基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和开发》协议,指控这是中国在获取先进技术尝试时的工作,他们对此表示关注。他们声称:中国政府利用这种不正当合作来获取由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成果,并试图在经济和军事发展上取得了优势。

  这一指控原因明显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对利伯400多篇论文和超过75项ZL标题进行检索,并没有提及“电池”、“电池组”、“车辆”。Lieber的学生也讲到:“我从未见过Lieber做过电池或者纳米线电池方面的研究”(由于案件的敏感性,科学家要求匿名)。

  Lieber于1991年加入哈佛大学。率先采用多种技术,在烧瓶中自下而上生长纳米线。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已经能够蚀刻出大块的半导体、金属和其他材料来制造纳米线。但是,这种自上而下的方法通常需要昂贵的无尘室(计算机芯片制造商所使用的那种设备)。Lieber采用简单、廉价的化学技术制造原始的纳米结构打开了大门,并将其用于晶体管、复杂的逻辑电路、数据存储设备以及传感器。近期,Lieber团队将纳米线与生物学结合。例如,在2017年,开发出柔性3D纳米线网络,可注射到动物的大脑或者视网膜中,之后展开包裹到神经元,以获取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纳米线制造电池,从来都不是Lieber的研究重点,那么问题来了,他为什么要和武汉合作他专业领域以外的内容呢?

  哈佛大学Lieber教授是迄今为止被起诉的首批非华裔科学家之一,其被捕只是中美冲突升级的一个缩影。对于美国对中国人才计划的审查,很多美国大学研究人员持有异议,他们认为非机密研究本质上是无国界的,且国际合作的利大于弊。鉴于近来一系列案件把矛头对准中国公民和华裔美国公民,许多美国学者认为联邦调查人员的行为带有歧视色彩。FBI则表示,对这些人的调查是基于其行为而非种族。对于非机密性就已如此,可见美国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围堵力度!


相关文章

文科生也能成为科学家!95后一作收获“科研自信”

18岁以前,杨婉男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科学家。原因是,她从小酷爱哲学,高中学的是文科,父母辈中也没有一个从事与科学沾边的工作。高中毕业后,杨婉男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读生物学;大三时她对神经科学产生了浓......

南科大物理系两项研究成果在Science重磅刊登

2024年4月5日,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同时上线了两篇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的研究论文。物理系讲席教授何佳清团队发表了题为“Pseudo-nanostructureandtrapped-hole......

《科学》(20240329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Science,29MAR2024,VOL383,ISSUE6690《科学》2024年3月29日,第383卷,6690期物理学PhysicsUltrafastKapitza-Diraceffect超快......

硕士生一作!南方科技大学,发Science

2月2日,由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徐保民、研究助理教授章勇、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教授王行柱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了题为“Aqueoussynthesisofpero......

开门红,南方科技大学2024年首篇Science!

2024年1月4日,南方科技大学刘柳团队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Astablerhodium-coordinatedcarbenewithaσ2π0electronicconfiguration......

Science最新发布:全世界最前沿的125个科学问题!

此次发布的问题包括数学、化学、医学与健康、生命科学、天文学、物理学、信息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神经科学、生态学、能源科学与人工智能等领域。除了“物质的起源是什么”“黎曼猜想是真的吗”“地球上有多少物种......

第六篇Science,复旦上医团队系统描绘转录起始连续动态全过程

2023年12月22日,复旦上医徐彦辉团队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visualizationoftranscriptioninitiationinactio......

理化所在双相凝胶离电器件实现多元离子信号传输领域取得进展

中国青年科学家组成的学科交叉团队,发展了一种具有级联异质界面的双相凝胶离电器件,实现了从电子到多种离子信号的转换和传输。11月2日,相关研究成果以Cascade-heterogatedbiphasic......

作者仅3人!山西小伙“打破常规”收获一篇Science

这是山西小伙高天的“巴黎读博记”:2019年春,28岁的他只身来到法国巴黎,第一眼就爱上了这座城市。他进入著名的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学院(ESPCI-Paris)PMMH实验室,遇上了两位不摆架子的“朋友......

《科学》2023年9月最新一期主要内容摘要

编译|李言Science,29SEP2023,Volume381Issue6665《科学》2023年9月29日,第381卷,6665期化学ChemistryDiversefunctionalpol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