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11 09:23 原文链接: 不同材料纳米管具有不同摩擦特性

  麻省理工学院(MIT)日前宣称,正在该校做访问研究的法国里昂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由不同材料做成的纳米管,具有意想不到的性能差异,有的表现为光滑,有的则非常粘滞。

   纳米管的形状是一个像吸管一样的微型圆筒,直径只有头发丝的千分之一,可用于太阳能电池、化学传感器及强化复合材料等。目前纳米管的重点研究对象是具有导电或半导电性能的碳纳米管,但其他材料的纳米管在结构和性能上与之相似。

   研究人员在比较结构非常相似的碳纳米管(CNTs)与氮化硼纳米管(BNNMTs)功能特性时发现,至少在一个关键特性方面(即摩擦性),这两种纳米管不仅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即碳纳米管管壁异常光滑,几乎没有摩擦力,可以称之为超润滑;而氮化硼纳米管则表现出非常高的摩擦力。

   实验的具体做法是,将纳米管用两个支点悬挂起来,然后用精确校准的力度将其向两边拉动。实际上,纳米管像老式望远镜一样由一节节套在一起的管子组成,当被外力拉动时,它也像望远镜那样一节节地向外延伸,直至最终被拉断。研究人员记录下每拉出一节管子时拉力的大小。通过记录的拉力数据,他们发现,拉伸碳纳米管与氮化硼纳米管所用力度完全不同。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开启了未来对纳米摩擦理论的研究,有利于促进纳米电子机械系统和设备的发展。

   该研究为MIT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联合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发表于近期出版的《自然材料学》杂志上。

   总编辑圈点

   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初中生都学过——摩擦系数乘以接触力。实际上,这只是古典力学的一种实用简化形式。直到现在,人们只能经验性地罗列各种材料的摩擦系数,而没有搞明白何以如此。因而越到微观层面,科学家越无法预测摩擦力。纳米器件看起来是宏观器件的缩微版,但摩擦力可不是成比例缩小的。为什么碳纳米管比氮化硼纳米管光滑?这一简单问题耐人寻味。后续研究或将催生新的洞见和应用。见微知著,其乐无穷。

相关文章

自恢复摩擦/力致发光研究获新进展

摩擦/力致发光材料能将机械力学信号直接转化成光信号,在结构健康监测、生物力学传感、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现有摩擦/力致发光材料普遍存在难以自恢复、重复性差以及易受环境干扰等......

过度氧化诱发的非晶合金纳米管超弹性研究获进展

金属薄膜、纳米片、纳米线等低维金属可同时呈现良好的弹性、强度、塑性等机械性能和功能性能(光、热、磁、电和催化等),是构建微纳米器件的重要候选材料。然而,相比于陶瓷、半导体等材料,大部分金属材料易因氧化......

过度氧化诱发的非晶合金纳米管超弹性研究获进展

金属薄膜、纳米片、纳米线等低维金属可同时呈现良好的弹性、强度、塑性等机械性能和功能性能(光、热、磁、电和催化等),是构建微纳米器件的重要候选材料。然而,相比于陶瓷、半导体等材料,大部分金属材料易因氧化......

兰州化物所摩擦界面起电行为动态监测研究取得新进展

固-液界面的摩擦起电行为是表界面的重要性质之一,与界面摩擦与润滑状态、双电层的形成、能量耗散过程等相关,但内在工作机制存在较多未解之谜。实现原位动态监测是揭示其界面起电行为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中国科学......

迄今最小纳米管造出自组装无泄漏管道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HU)研究人员设计出由最小纳米管组成的无泄漏管道,可自我组装和自我修复,且可将自己连接到不同的生物结构,这是创建纳米管网络的重要一步,该网络将来有望用于向人体中的靶细胞提供......

迄今最小纳米管造出自组装无泄漏管道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HU)研究人员设计出由最小纳米管组成的无泄漏管道,可自我组装和自我修复,且可将自己连接到不同的生物结构,这是创建纳米管网络的重要一步,该网络将来有望用于向人体中的靶细胞提供......

DNA精确操控碳纳米管晶格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他们利用DNA精确修改碳纳米管晶格,使晶格可以按需精确组装并按预期发挥作用,从而克服了室温超导体研制过程中此前被认为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有望催生出能彻底......

用碳纳米管制成只有一面的圆环

 莫比乌斯带状的碳纳米带模拟图像  一小段碳纳米管从零开始形成了一个微小的莫比乌斯带——由扭曲的带产生的一个单面表面。这一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合成》。人们可以想象,把一......

兰州化物所等在固体超滑新体系创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超滑是近代摩擦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指摩擦系数在10-3量级或更低的润滑状态。超滑有望为节能降耗、机械装备设计带来变革性进步。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先进润滑与防护材料研发中心纳米润滑课题组......

苏州纳米所单手性碳纳米管高纯度分离技术研究获进展

单手性碳纳米管是一种颇具前途的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具有确定的能带结构和近红外吸收发射特性,在碳基集成电路、红外光探测器与量子光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下一代碳基电子的核心材料。已有较多方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