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19 17:24 原文链接: 不该因冠状病毒而感到恐慌的10个理由!

  无论我们是否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归类为流行病,它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它已经蔓延到了几个大洲。大流行意味着疾病在三个以上不同地理区域同时持续和持续传播。大流行不是指一种病毒的致命性,而是指它的传播能力和地理扩展。

  我们当然对大流行有恐惧。整个星球的媒体都被冠状病毒所控制。对最坏情况的担忧和大规模流行的规划是正确的。当然,其影响也从全球卫生领域扩展到了商业和政治领域。

  但我们不应恐慌,这也是正确的,因为我们有理由感到乐观;有理由认为,可能有办法遏制和击败这种病毒。以及未来要吸取的教训。

  1、我们知道它是什么

  1981年6月出现了第一例艾滋病病例,科学家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鉴定出引起这种疾病的病毒(HIV)。2019年12月31日,中国报告了第一例COVID-19重症肺炎病例,到1月7日,该病毒已经被确认。基因组信息在第10天就可获取了。我们已经知道它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来自2B组,与SARS同属一个科,我们称之为SARS-CoV-2。这种疾病被称为COVID-19。它被认为与蝙蝠的冠状病毒有关。基因分析已经证实它有一个最近的自然起源(在11月底到12月初之间),而且,尽管病毒通过变异生存,它的突变率可能不是很高。

  2、我们知道如何检测病毒

  自1月13日以来,一种检测病毒的测试方法已经问世。

  3、中国的情况正在改善

  中国实施的强有力的控制和隔离措施正在取得成效。几周以来,每天确诊的病例数都在减少。其他国家正在进行非常详细的流行病学随访;疫情只在特定地区发生,因此可以更容易地控制疫情。

  4、80%的病例是轻微的

  81%的病例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当然,在剩下的14%中,它可能导致严重的肺炎,而在剩下的5%中,它可能变得严重甚至致命。目前还不清楚死亡率可能是多少。到目前为止,它可能低于一些估计。

  5、可以治愈

  报告的大部分数据与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的增加有关,但大多数感染者已被治愈。中国的治愈病例是死亡病例的21倍,而且这个比例还在增加。

  6、大多儿童症状较轻

  只有3%的病例发生在20岁以下,40岁以下的死亡率只有0.2%。儿童的症状非常轻微,可能会被忽视。

图片来源:Diego Cervo

  7、病毒可以被彻底清除

  用乙醇(62-71%的酒精)、过氧化氢(0.5%的过氧化氢)或次氯酸钠(0.1%的漂白剂)在一分钟内可以有效地灭活病毒。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是避免传染的最有效方法。

  8、全球科学家正在通力合作

  这是一个国际科学合作的时代。仅仅过了2个多月,在PubMed上就可以找到数百篇与COVID19或SARS-Cov-2相关的文章,还有许多其他未被审查的文章。它们是在疫苗、治疗、流行病学、遗传学和系统发育、诊断、临床等方面的初步工作。这些文章是由大约700位作者精心撰写的,分布在全球各地。这是合作的科学,是共享的科学,是开放的科学。2003年,随着SARS的流行,一年多的时间里发表的文章的数量不到现在的一半。此外,大多数科学期刊都将其发表的关于冠状病毒的论文设置为开放获取,因此全球所有人都可以免费获取。

  9、目前已有疫苗原型

  科学家们设计新疫苗的能力是惊人的。目前已经有8个以上的项目正在寻找对抗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有一些组织从事针对类似病毒的疫苗接种项目。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的疫苗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已经在使用一种名为"分子钳"(molecular clamp)的新技术开发疫苗原型。这只是一个能让疫苗在创纪录的时间内生产的例子。疫苗原型可能很快就会在人体上进行测试。

  10、抗病毒药物试验正在进行中

  疫苗的作用是预防。现在,治疗那些已经生病的人是很重要的。目前已经有80多个临床试验在研究冠状病毒的治疗方法。这些是已经被用于其他感染的抗病毒药,它们已经被批准并且我们知道它们是安全的。

  其中一种已经在人体上进行了测试的药物是瑞德西韦--一种仍在研究中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已经对埃博拉病毒和SARS/MERS进行了测试。

  另一种候选药物是氯喹,这是一种抗疟药,也被认为具有强大的抗病毒活性。众所周知,氯喹通过增加内含体的pH值来阻止病毒感染,而内含体是病毒与细胞融合所必需的,从而抑制了病毒的进入。研究已经证明这种化合物可以在体外阻断新冠状病毒感染细胞,它已经被用于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其他拟进行的试验包括使用奥司他韦(用于对抗流感病毒)、干扰素-1β(具有抗病毒功能的蛋白质)、康复患者的抗血清或中和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人工智能选择的抑制剂已被认为是新的治疗方法。

  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在不到25周的时间里造成超过2500万人死亡。现在会发生类似的事情吗?不可能,因为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做好充分准备来应对流行病。

相关文章

应对恐慌和流言专家呼吁建立国家应急科普机制

“重庆科普竞答”近日成为网络热词。在主流搜索引擎上搜索该关键词,结果超过百万条。这是重庆市科协系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的一项网络科普竞答活动,参与者可通过手机在线答题,题目内容正是疫情防控相关知......

不该因冠状病毒而感到恐慌的10个理由!

无论我们是否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归类为流行病,它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它已经蔓延到了几个大洲。大流行意味着疾病在三个以上不同地理区域同时持续和持续传播。大流行不是指一种病毒的致命性,......

不该因冠状病毒而感到恐慌的10个理由!

无论我们是否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归类为流行病,它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它已经蔓延到了几个大洲。大流行意味着疾病在三个以上不同地理区域同时持续和持续传播。大流行不是指一种病毒的致命性,......

NatNeuro|李翔团队揭示m6dA参与恐惧消除

恐惧引起的焦虑障碍影响着世界上数以万计的人。恐惧反应是机体基于对应激的判断而做出的一种具有自我保护性质的本能反应。然而,过度的恐惧则会导致包括焦虑症在内的一系列精神疾病,这类精神疾病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恐惧感来自哪里?Nature子刊文章改写教科书

BoLi教授致力于杏仁核两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研究。杏仁核附着在海马末端,呈杏仁状,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基底外侧核群和皮质内侧群。通常成对出现,分别位于小鼠和其他脊椎动物大脑左右两边。杏仁核是集中参与学......

实验称人天生害怕蛇和蜘蛛:6个月大婴儿看见紧张

欧洲科学家的一项新实验发现,仅6个月大的婴儿看到蛇或蜘蛛的图片也会紧张,说明这种恐惧是人类“与生俱来”,而不是后天习得。对蛇和蜘蛛的恐惧是一种普遍现象,尽管现代社会许多人从未见过野生的蛇或毒蜘蛛。一些......

恐惧可影响整个食物链

一项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的浣熊研究发现,对大型食肉动物的恐惧可以对其他猎物产生与被捕食者相同的效果,而且可能导致连锁反应并传递到整个食物链,这表明顶级捕食者在生态系统内的影响力比以前认为的更为深远......

研究人员用光来战胜小鼠的健忘症

恐惧记忆的行为表达。在初始(未学习的)状态,小鼠没有获得条件特异性的记忆印记。在学习过的记忆状态,小鼠得到了一种突触增强的恐惧记忆印记,它使得小鼠会在恐惧环境中表现出冻住行为。在遗忘状态,蛋白合成抑制......

科学家解析本能恐惧的脑功能联接图谱

4月9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包括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王立平课题组、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徐富强课题组、生物物理研究所陈霖团队、中国科学技......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利用“开”“关”控制动物本能恐惧反应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王立平团队近日在脑科学研究领域获得新进展,研究有望为进一步解析包括恐惧情绪在内的物种繁衍生存基本神经环路特征和精神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新思路。相关研究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