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7-10 09:02 原文链接: 专家众说转基因:要科学不要民粹

  一边是转基因大豆油走入寻常百姓家,一边是转基因食品“不安全”之声不绝于耳,公众该相信谁?

  近日,农业部发放三种进口转基因大豆生物安全证书掀起的风浪尚未平息,黑龙江省大豆协会抛出的“转基因致癌说”又将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送上风口浪尖。

  一边是转基因大豆油走入寻常百姓家,另一边是转基因食品“不安全”之声不绝于耳,公众该相信谁?为此,《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家。

  致癌说靠不靠谱

  “转基因大豆油消费与一些地区癌症发病率高有极大相关性。”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一席话再次搅起满城风雨,一时之间,“亡种灭族”、“祸国殃民”与“科学文盲”、“妖魔化转基因”的争议声此起彼伏。

  尽管王小语的两个“论据”——法国实验鼠食用转基因玉米致癌、俄罗斯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仓鼠不孕的试验结果,已经被欧洲食品安全局和科学家认定为实验本身存在缺陷。但大豆油占我国食用油消费的一半,而转基因大豆油又占其中的90%以上。因此, “转基因致癌说”再次引发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慌。

  对此,多位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科学家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将转基因大豆与癌症高发两件事强拉到一起毫无科学根据。

  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转基因大豆致癌说’,完全没有用流行病学的证据,也没有任何因果关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说。

  “这涉及到一个专业协会应该如何科学地对待自己专业的问题。黑龙江大豆协会公布的报告牵涉到商业利益,有着自我保护的意图。”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黄大昉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抵制还是接纳

  1983年,科学家成功获得转外源基因植物,如今,这项给种植业带来变革的技术已走过30个年头。一路走来,虽然“讨伐”声从未停止,但其发展势头却不可阻挡。

  199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开始大规模产业化,种植面积为160万公顷。到2011年,全球种植面积已超过1.6亿公顷,是1996年的94倍,全球75%的大豆、82%的棉花、32%的玉米以及26%的油菜都是转基因产品。

  而作为大豆原产国,从1997年开始,我国却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进口国。

  “由于节省除草、除虫成本,出油率高等竞争优势,进口转基因大豆像‘温水煮青蛙’一样,逐渐侵吞着国内市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目前,我国大豆年需求达7000多万吨,进口转基因大豆为5800万吨。如果用国内种植来填补如此巨大的需求,意味着要拿出4.4亿亩耕地,粮食生产必然会受到冲击。

  “其实我国相当于在拿钱买耕地。如果不进口国外大豆,现有耕地面积无法满足我们对食用油和饲料的需求。在可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相较于进口主粮,进口大豆也是对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作出评估后不得已的一种战略选择。”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储成才说。

  沉舟侧畔千帆过。截至2012年, 全世界已有28个国家进行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生产,其中19个发展中国家种植比例占总种植面积的52%。

  在“金砖四国”中,巴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转基因种植大户,连原来比较保守的欧盟也一反前态,开始食用并种植转基因作物。我国却因争论不断,使转基因产业化欲行又止。

  “目前,国外转基因作物不仅种类比我们丰富,而且一次可以转多个基因,而我国一次只能转一两个基因。”罗云波说,“现在,我国已经在进口转基因玉米。如果再这么闹下去,玉米也像大豆一样被国外垄断,我国就会错过战略机遇期,越来越落后。”

  “这次的争议反倒应该让我们看到,与其以安全问题为理由盲目抵制进口转基因大豆或转基因产业化,不如思考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快自己的发展。”黄大昉说,“否则,未来中国不仅要支付昂贵的技术费用,还会让粮食安全受控于人。”

  听听科学的声音

  “争论不是坏事,但目前社会上关于转基因安全的争论存在一种乱象,已经不是简单的学术之争。有人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还有一些国家利用技术壁垒作为借口阻止转基因产品进口,弄得老百姓不知所措,只能怀疑一切。”黄大昉说。

  黄大昉表示,主流科学界的看法是,经过严格的科学评价和规范管理最后批准生产应用或进入国际贸易的转基因产品与非转基因产品一样安全。而且,转基因作物大规模产业化17年来,并未出现任何安全问题也是事实。

  同时,专家指出,我国标识制度不健全也是混淆民众视听的一个原因。“在转基因标识管理上,我国有两个不足:一个是零阈值标识,一个是阴性标识。”黄大昉说。

  在国外,欧盟采用定量标识,日本转基因大豆加工的食用油和酱油不需标识。而我国采用的是定性标识制度,只要含有转基因就必须标识。

  此外,由于我国并未禁止阴性标识,很多广告都打着“不含转基因”的名头,使大众对转基因产品产生负面印象。

  “在这次农业部进口转基因大豆的过程中,一些‘反转’人士说我国民意缺席。但是,民意参与的基础是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和了解。否则,现在让中国的民众参与进来,就不是民意,而是民粹了。”罗云波说,“在汹涌的‘民意’面前,中国转基因技术本来与国外已经缩小的差距被再次拉大,越来越落后于发达国家。”

  罗云波希望,通过科普让更多人了解并享受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带来的福祉,而不是为谣言所困。

  争论当“以理服人”

  自转基因技术诞生那天起,围绕它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

  “反转派”的观点一是转基因可能对人体健康及其后代造成的影响;其二是转基因未来对环境安全特别是对农业资源可能造成的危害,例如是否会产生基因污染、超级杂草或超级害虫侵扰农业发展。

  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两个观点缺乏有效的实证支撑。

  而一些转基因有害的“证据”,如法国实验老鼠食用转基因玉米致癌等,已被证明实验本身存在疏漏。

  目前,主流科学界对转基因持支持态度。其主要观点是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且我国人口众多,耕地有限,面临主粮安全风险,而过去16年来种植和食用转基因食品并没有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科学研究允许争论,但似乎目前双方都远远没有说服对方。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双方都要 “以理服人”。然而,在当下的中国,二者的分歧似乎已不仅限于学术上的争论,而演变成了谩骂与人身攻击。事实上,转基因不怕有争论,但要拿出说服公众的理由来。不是随意猜疑、夸大其词或是有选择性地出示证据;亦不是睥睨一切的科学主义、傲慢自大的精英意识,而是理性的、审慎的对话。

相关文章

转基因香蕉商业种植首获“绿灯”

一种转基因香蕉首次获准在农场种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监管机构已经批准了一种经过改造的卡文迪许香蕉,它可以抵抗一种已蔓延到全球许多国家的毁灭性真菌疾病。近日,澳大利亚基因技术监管办公室颁发了许可证,允许......

“快速热化学反应过程分析仪”项目已形成样机产品

由沈阳化工大学等10家单位组成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快速热化学反应过程分析仪”项目组今天召开研究进展与成果产业化推进会。该项目2022年立项,经过项目团队一年多的科技攻关,现已形成“快速热化学反应过程分......

解决卡脖子+空心化中科科仪高端仪器装备产业化项目主体全面封顶

9月16日,中建二局江苏分公司承建的苏州中科科仪高端仪器装备产业化项目主体全面封顶,这标志着项目建设全面转入二次结构和装饰装修施工阶段。当日上午,苏州中科科仪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苏州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有限......

首位转基因猪心移植患者心衰原因公布

发表在最新一期《柳叶刀》杂志的新研究揭示了首个转基因猪心移植患者的致死原因。该手术是世界上首次成功将转基因猪心移植到人类患者体内,标志着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57岁的大卫·贝内特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医......

农业农村部:鼓励农业转基因生物原始创新

2月18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鼓励农业转基因生物原始创新和规范生物材料转移转让转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强调,鼓励原始创新,支持高水平研究。支持从事新基因、新性状......

智能科技,改变生产生活

以“智行天下能动未来”为主题的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于5月18日—21日在天津举办。大会智能科技展设置了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10个主题展示区和5G、智能网联车2个智能体验区,展示了智慧病房系统、智......

生态产业化与全面乡村振兴国际论坛在陕西汉中举行

5月6日—7日,由国际地理联合会农业地理与土地工程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陕西理工大学、汉中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生态产业化与全面乡村振兴国际论坛在陕西省汉中市举行。来自亚洲、欧洲、大洋洲的......

首个植物基因编辑安全证书!

4日,从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舜丰生物)获悉,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农业用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下发全国首个植物基因编辑安全证书,该证书由舜丰生物获得。基因编辑是世界生物育种......

加强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协同发展

“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交通、旅游等实体经济重要领域深度融合。”4月20日下午,国新办举行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在答问时表示,将用好融合应用这把金钥匙,开......

澳新拟批准来自转基因里氏木霉的木聚糖酶作为加工助剂

据澳新食品标准局(FSANZ)消息,2023年1月25日,澳新食品标准局发布227-23号通知,其中A1266号申请,申请将来自转基因里氏木霉的木聚糖酶(xylanase)作为加工助剂。据通知,该木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