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4 10:06 原文链接: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启用

23日,记者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技术合作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上获悉,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正式启用。该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联合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与克拉玛依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凯签约共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新疆)分中心,拉开了合作中心首个地方分中心建设帷幕。

  2022年9月,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提出建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打造共同发展的新引擎。

  2022年10月,自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组织开展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项目以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充分发挥作为国家信息通信领域高端智库和产业创新平台的综合优势,统筹推进资源共建、数据共治、生态共享,高质量推进合作中心建设,积极打造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开展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创新、联合研究、产业协作、技能培训的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采取“1本部+N个特色分中心”的创新组织模式,依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本部落实各项工作,指导和管理特色分中心,重点支撑中国参与上海合作组织高级别活动、搭建数字技术产业服务平台、推动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建设、编写发布案例集和白皮书等成果、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论坛、打造检测认证服务平台、落实数字技能人才交流培训、促进数字基础设施研究合作等。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的启用将进一步搭建上海合作组织数字领域合作共赢的桥梁,深入挖掘合作潜力,不断丰富合作内涵,以交流互鉴激发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数字技术创新动力,以共建共享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数字经济共同繁荣。


相关文章

工信部:加速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

国新办于4月18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进一步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一是夯基础。......

司法部:经营者不得实施“价格歧视”“大数据杀熟”

财联社4月9日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有关情况。司法部立法二局负责人郭启文在会上表示,在立法过程中,司法部与市场监管总局紧密合作,聚......

多部门联合开展全国数据资源调查

国家数据局19日发布消息,为摸清数据资源底数,加快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开展全国数据资源情况调查,调研各单位数据资源生产存储、流通交易、开发利用、安全......

烟台新增7家省级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

近日,山东省大数据局印发《关于公布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名单(第三批)的通知》(鲁数字〔2023〕59号),烟台智慧城市大数据研究院、陆海空间(烟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7家企事业单位获批。截至目......

2023年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名单公示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申报工作的通知》(工信厅信发函〔2023〕187号),经企业自主申报、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等环节,形成了2023年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名单......

财政部四川监管局:立足“三个一”构建财政运行分析“立体画像”

为全面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实现财政治理现代化。四川监管局统筹整合全省财政数据资源和全局各处室监管成果,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自主研发财政运行分析评估系统,以“一张图”对全省监管单位实现财政运行分析......

科学家提出地理大数据实时呈现新方法

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在生物多样性、移动通讯、网络监控、环境监测等领域应用广泛,如生物地理分析、即时通讯场景的位置共享、手机定位、卫星定位等。因此,大规模地理数据的快速呈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上海公共政策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

日前,由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指导,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主办的上信智库全球科创指数暨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活动在上海举行。在活动上,上海经济信息中心数据2.0平台(以下简称......

安徽召开质量强省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议

近日,安徽省政府召开质量强省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安徽省质量强省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增补成员单位和职责调整、今年以来质量强省建设推进情况、省政府对市级政府质量工作专项考核结果、“安徽省质量强县......

智能手机变成“窃听器”?国家安全部发声了

国家安全部官微发文,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网络失泄密情况日益增多,侵害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国家秘密的网络监听、攻击、窃密活动愈演愈烈。一部智能手机、一个应用程序、一个社交媒体账号,都存在引发失泄密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