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31 11:27 原文链接: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成功开发水稻单碱基编辑升级系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周焕斌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分子植物》上发表了题为《利用CRISPR/Cas9引导的人源AID(胞嘧啶脱氨酶)蛋白在水稻中进行高效靶标基因的单碱基替换技术》(影响因子8.827)的论文,优化和扩展了水稻中靶标基因单碱基定向替换技术及其应用范围。

  据悉,周焕斌团队前期成功开发出水稻单碱基编辑系统rBE3和rBE4工具盒,实现了碱基C·G向T·A的替换。但是由于所有APOBEC1(鼠源胞嘧啶脱氨酶)具有TC偏好性,对GC编辑效率很低。有鉴于此,该团队引入人源AID胞嘧啶脱氨酶,开发出rBE5和rBE9升级版系统,成功、高效实现了对水稻中多个靶基因的高效定点编辑。该系统避免了APOBEC1(鼠源胞嘧啶脱氨酶)对TC偏好性的问题,对TC、AC、GC和CC具有同样较高的编辑效率,大大扩展了单碱基编辑技术在植物上的应用,对水稻功能基因组学和现代分子育种研究具有重大推进作用。

  植保所客座博士研究生任斌为本文第一作者,周焕斌研究员和林宏辉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和国家自然基金资助。

相关文章

植物所发现水稻中控制两个时期的耐寒分子模块

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苗期和孕穗期是两个对低温胁迫非常敏感的阶段,但鲜有关于同时调控两个时期的分子模块的报道。解析水稻低温信号调控网络、挖掘关键调控基因以及开展分子设计育种,是解决水稻耐低温胁迫的有效......

罗锡文团队在水稻无人农场研究方面获新进展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团队在水稻无人农场建设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系统下水稻自主收获中的运输车辆精准定位控制方法,以及一套主从式协同作业系统和相关控制策略。相关成果......

抗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水稻新种质创制成功

4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与作物科学研究所等国内科研单位合作,采用基因编辑等方法,快速创制出对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具有广谱抗性的水稻新种质,......

让水稻也能像大豆一样榨油

9日,记者从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张健研究员团队获悉,该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将水稻种子油脂含量从2.3%提升至11.7%,为水稻、玉米、马铃薯、木薯等高产淀粉类粮食作物转换为油料用......

滨海耐盐水稻种植获突破:南粳盐1号亩产超561公斤

10月22日,耐盐水稻品种“南粳盐1号”“盐稻21号”测产现场观摩会在位于江苏盐城市的江苏顺泰农场举行。经过收割、脱粒、水分测定、称重等环节,现场测算两个品种的实收结果分别为亩产561.1公斤、531......

首个万份水稻群体变异图谱发布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联合海南三亚崖州湾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河南大学等单位在《核酸研究》上在线发表了全球首个万份水稻群体变异图谱。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自然变异是基因改良和......

中国首个万亩耐盐碱水稻示范片亩产突破573.8公斤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万亩耐盐碱水稻示范片10月13日进行测产。专家组随机抽取了高、中、低三种类型3块示范方,每示范方实测1亩以上,通过收割、脱粒、水分测定、除杂、称重,实收结果为平均亩产......

“植物疫苗”促水稻增产增效,多指标均显著提高

“接种了‘植物疫苗’的水稻(兆优5455)亩产达到779.85公斤,平均增产14.85%,穗数增加7.79%。”10月8日,“植物疫苗诱导水稻防病抗病、促进增产增效绿色技术”田间示范观摩会在湖北襄阳襄......

研究揭示赤霉素对水稻籽粒脱落的影响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超级稻种质创新团队初步解析了赤霉素影响水稻落粒性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细胞(ThePlantCell)》上。赤霉素被广泛认为是引起“绿色革命”的激......

根系微生物协助水稻耐酸抗铝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梁玉婷研究员课题组联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在合成菌群(SynComs)协助水稻耐酸抗铝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