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1-21 10:10 原文链接: 中国投9100万元促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1月20日宣布,经评审和公示,有76种英文科技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将获得总金额达910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国内最大的一笔科技期刊资助经费。

  中国科协2013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当日在北京举行,从9月开始实施的期刊影响力计划因是首次获得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的英文科技期刊项目,其进程备受关注。

  该计划源于中国科技期刊面临的危机。在2012年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世界科技论文中,中国科技论文19.01万篇、占12.08%,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科技期刊共有4953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但在上述期刊中,英文科技期刊数量少、结构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成为影响中国科技成果国际交流的瓶颈。另一方面,科研成果发表外流,2012年在SCI收录的高影响力期刊论文总数中,中国科技人员发表论文数为4020篇,其中80%发表在国外期刊上。

  为此,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6部门联合实施期刊影响力计划,打造具有国际专业水平的学术期刊等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计划分为两步,先是提升英文科技期刊的质量,然后在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顶级科技期刊群。

  据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介绍,此次共受理申报项目200个,包括申请46种新创刊。最终有76种英文科技期刊入选,其中新创刊10种,学科集中在工程、医学领域。“国际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英文科技期刊都被吸收进来”,他说。

  谈及“论文外流”,刘兴平坦言在中国国内学术界不乏争论,“有人认为外流是‘洪水猛兽’,也有人认为这是正常的过渡阶段”,他告诉记者,关键在于提高国内期刊水平、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形成有利的学术评价机制和政策导向。

相关文章

单项20万!科协发布科技期刊有关课题研究项目申报通知

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科技期刊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切实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现组织开展......

重磅!顶级一区期刊官宣:明年起将不再拒稿!

颠覆科学出版的“游戏规则”?10月20日,国际著名生物学综合期刊eLife官方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从2023年1月31日起,所有经过同行评审的文章,eLife都不会作出接受/拒绝的决定,而是直接发布在......

重磅!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有关课题研究项目申报通知公布

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科技期刊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切实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现组织开展......

首个常态化产业专家团用科技支撑稳产保供

从去年秋汛地涝、今春小麦苗弱到今夏南方干旱,中国农科院组织专家先后五次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抗灾夺丰收、“三秋”抢收抢种、蔬菜应急保供、保夏粮、秋粮丰收等大规模、应急性科技支撑专项行动,辐射带动各级农......

在华外专点赞中国科技创新成就

◎实习记者张佳欣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我国始终把国际科技合作作为推动科技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十年间,我国吸引一批又......

基础研究“顶天立地”科技自立自强未来可期

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研究的系列重要论述,意味深刻、意义深远,为基础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科技工......

于吉红:筑梦化学科技报国

中新网记者郭佳在合成化学领域,分子筛的生成过程一直被认为是“黑匣子”,其定向设计合成极具挑战性。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于吉红在这一领域潜心研究已有30余年,探寻解开“黑匣子”的秘钥。分子......

28日直播|研究前沿解读及投稿发文避坑技巧

 直播时间:2022年9月28日(周三)15:00-17:00直播地址:科学网新浪微博直播间扫码进入科学网新浪微博直播间观看直播主讲人:DrWilliamC.ChoProf.MazdakGa......

高校创新力量支撑科技自立自强

宇宙浩瀚,有一道星光被冠以北京理工大学之名。9月24日,“北理工星”命名仪式举行。这颗星的名字,是为了表彰纪念北理工研制了新中国第一台大型天象仪,并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预研发挥了......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40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发声

9月23~24日,第一届中国科技青年论坛世界科技前沿专题分论坛在京举办。经过层层选拔,来自航空航天、人工智能、交通能源、生态环保、先进材料等领域的40名左右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从500余位选手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