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气环境》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极地环境研究室孙立广、谢周清课题组的研究论文《北冰洋海冰:甲烷的屏蔽与消耗》。该论文首次对北冰洋中心海域的甲烷排放进行了实地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北冰洋中心海域储存了大量甲烷,海冰对甲烷的区域循环具有双重作用:阻碍海水中甲烷的排放,同时海冰表面或内部发生消耗大气甲烷的过程。这一结果为科学评估北冰洋海域对温室气体甲烷的贡献提供了依据。

  甲烷是对气候有显著变暖效应的一种温室气体,其增温潜力值是二氧化碳的25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甲烷是一种浓度恒定的自然大气成分,直到20世纪年80代初,人们才发现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对流层中甲烷含量在增加,目前的含量是工业革命前的2倍多。甲烷含量的增长引发了对甲烷的来源(向大气排放的过程)和汇(从大气中清除的过程)的调查研究。

  在2010年7月至9月,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中国科大极地环境研究室科研人员采用密闭箱法,测定了北冰洋中心海域的甲烷通量。测定结果显示,在该海域的海冰被打破之后,甲烷呈现出明显的排放趋势,冰下海水每天每平方米大约平均排放0.56毫克甲烷,远高于其他海域(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水甲烷通量,表明北冰洋中心海域的冰下海水中储存着大量的甲烷气体。海冰的存在阻碍了海水甲烷排放的排放。此外,在海冰表面还观测到了负的甲烷通量,表明海冰表面存在吸收和消耗甲烷的过程。

  论文并列第一作者硕士生何鑫说,海冰中可能存在能够消耗甲烷的甲烷氧化菌,另外,在海冰表面甲烷可以被光化学氧化消耗。这意味着,北冰洋海冰的消融将会导致大气中甲烷浓度增大,而这将进一步加速海冰消融过程。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的资助。

相关文章

《自然》论文:温室气体排放驱动海洋暖化或致强热带气旋提前发生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中国学者领导完成的气候科学研究论文指出,20世纪80年代至今,强热带气旋似乎每10年会提早三天发生,这种季节性转变可能与主要由温室气体排放驱动的海洋暖化有关。该论文......

保护性耕作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保护性耕作是缓解气候变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N2O)排放的影响存在较大争议。目前缺乏保护性耕作下土壤性质、气候因素与农田土壤N2O排放之间的联系,而这些......

服贸会同期会议指出,推广监测温室气体的新方法

世界气象组织(WMO)秘书长塔拉斯2日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上表示,未来五年内全球温升幅度或突破《巴黎协定》规定的温升阈值,气候变化影响日益显著。作为本届服贸会十大高峰论坛之一,......

温室气体排放持续或致大西洋环流在2025年后崩溃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气候变化论文提醒称,在温室气体排放持续的情况下,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一个携带热带暖水北向前往北大西洋的巨大洋流系统)可能在本世纪中,或可能......

国际最新研究:温室气体排放持续或致大西洋环流在2025年后崩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490.shtm......

气温连续刷新记录,中科院大气研究员怎么说?

今夏,热浪无疑成了全球一道考题。7月10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称,根据初步数据,全球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周。全球平均气温连续刷新纪录,达到17.24℃。北半球多个国家被高温炙烤,干旱、洪涝及......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社会意见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是通过市场机制推动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手段,有利于鼓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支持可......

生态环境部拟出台管理办法规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

7日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为进一步规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及相关活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社会各界对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

生态环境部力争今年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29日表示,生态环境部正加快推进各项准备工作,力争今年年内尽早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在生态环境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刘友宾介绍,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对症”施肥,可减少干旱地区温室气体排放

记者3日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近期研究发现,滥施化肥,有把全球旱地变为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风险;而施用生物炭肥,则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将全球变暖潜势最小化。这一研究,为不同旱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