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3 10:38 原文链接: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断

  1、急性发病者可找到病因如使用氨基比林类、磺胺类药物、汞制剂、烷化剂以及接触化学物质(苯二甲苯汽油有机磷)放射性损伤病毒感染等。

  2、临床有高热、寒颤、乏力,肺部、泌尿道、皮肤口腔粘膜等严重感染或败血症,起病缓慢者多伴有低热乏力末梢血中单核细胞可能代偿增加。

  3、伴随体征如肝脾及淋巴结肿大或(及)其他表现有助明确病因。

  4、多有导致发病的因素存在,如服药史、放射性接触史、感染病史,或有相关原发病存在,或有阳性家族史。

  5、可有易感性增高及反复感染的表现,尤其易发生呼吸系、消化系感染,易发生真菌、原虫等机会感染。有发热、乏力、厌食和粘膜溃疡等症状。

  6、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粒细胞减少症外周血ANC<1.5×109/L,粒细胞缺乏症外周血ANC<0.5×109/L,在婴儿<1×109 /L,儿童期<1.5×109 /L时,即可诊断。

  7、必要时行病原学诊断性试验,如运动试验,白细胞凝集试验,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检测等。

  总之,确定上述诊断后,还需按各种原发病的诊断标准,检出原发病。并发感染者,则按各种感染的诊断标准明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