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6-14 09:10 原文链接: 中科院科普和出版工作取得社会实效

  “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在学术引领和文化宣传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6月12日,在院院士大会上,中科院学部第二届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朱作言院士,用这句话总结了4年来的学部科普和出版工作。

  朱作言说,我国已进入一个科学和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在国家科技、文化事业发展政策和方针指引下,学部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员会必将为履行学部的学术、科普和出版职能、建设国家科学思想库作出贡献。

“两刊”在改革中谋发展

  在出版工作中,《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两刊”)建立了新型学术管理体系,以保证其发展方向和学术水平。4年来,“两刊”各辑的总收稿数量和发稿数量分别增加52%和56%,审稿周期和出版周期分别平均缩短32%和42%,国际订户以及在SpringerLink上的全文下载量分别增加145%和250%。

  如今,院士积极参与“两刊”的建设与发展,向“两刊”投稿和推荐优秀稿件,特别是新当选院士向“两刊”投稿,已经开始成为了院士群体的一种责任要求。

  “这几年感觉到在衔接了院士平台之后,‘两刊’有了明显变化。”中科院院士郭雷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鼓励院士们在“两刊”上多发表文章。

  郭雷认为,这样的做法会让更多有水平的科学家,用本国的语言在本国的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这样出版工作才能有更大的影响,这需要中国科学家共同的努力”。

  学部科普出版委部署开展了“两刊”改革发展咨询研究,制定了“两刊”“十二五”发展规划;组织“科学与中国——‘两刊’走进科研院校”以及“两刊”代表团出访等活动,推动“两刊”进一步改革和探索国际化发展途径。

  此外,学部的出版工作逐步系列化,为弘扬老一代院士高尚风范、宣传院士群体履行国家科学思想库的职能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两刊”学术出版物以外,学部积极开展了《院士传记》、《院士随想录》、科普文集和音像制品等“国家科学思想库——科学文化”系列出版物的组织工作。

  朱作言说,未来,学部将以“两刊”国际化为改革重点,努力创办国际科技大刊。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手段,打造期刊的国际化信息综合平台,大幅提升期刊在线投送、审核、发布能力和数据库建设水平,逐步扩大“开放获取”期刊资源。

  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学部平台办刊的优势,积极探索期刊改革的体制和机制,充分融合学部的思想库资源,跟踪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协助办好学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紧紧依靠广大院士谋求发展。

科普和学术工作蒸蒸日上

  在学部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员会及朱作言看来,“科学与中国”是学部科普工作的一面旗帜,它已走过十年的历程。

  为满足国家和社会对科普的需求,4年来,“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深入革命老区、祖国边陲、中原腹地、工业重镇、沿海经济区和香港特区等,配合地方科技周、学术年会、技术交易会等活动,共组织巡讲报告会300余场,直接听众十余万人。

  朱作言介绍,委员会还创建“科学讲坛”和“科学思维讲坛”科普阵地。与中国科技馆联合举办的“科学讲坛”,共举办讲座近100期,现场听众共计3万余人,报告音像出版物将从今年开始陆续出版发行。

  另外,“科学与中国——‘科学思维’讲坛”的创建,也为巡讲工作创立了面向公务员、结合党校课程的科普阵地。该项活动已在湖北省委党校举办数次。

  “说实在的,做科普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郭雷直言,作科普报告,需要把一些知识讲得深入浅出,把历史上的来龙去脉弄清楚,需要特别精心的准备。

  与很多院士的观点相同,郭雷认为,院士应该进一步加强参与科普工作。“做科普需要科学家用一般听众能听得懂的语言说出来,院士们只有对深刻和前沿科学知识的把握更深入,才能做到这一点。”

  朱作言说,4年来,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利用咨询调研的间隙,共组织80余位院士赴中小学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对年轻一代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的崇高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有很好的垂范作用。

  谈及发展,朱作言说,未来学部的科普传播体系要根据目标要求和资源条件进行全方位系统设计、逐步建设,既要成为吸引优秀资源的中心,又要成为建设和输送优秀科普资源的中心;既要开展现场讲座,又要通过网络和出版扩大受众面;既要组织科普报告,又要组织科普展览、技术咨询和学习实践活动;既要围绕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重大热点问题,又要加强按照地方和部门需求开展活动。

拓展学术功能

  4年来,学部的学术基础性活动不断得到拓展和巩固,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学部学术年会等成为了学部重要的学术工作。“学部的学术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欢迎。”朱作言说。

  “今年的学部学术年会第一次正式组织外籍院士作学术报告,第一次探索网上直播等,这些工作正在积累经验,为扩大学部的学术影响发挥作用。”朱作言认为,这是一种新探索。

  在此基础上,学部以“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为代表的学术交流高端平台,正在院士们的共同努力下发挥作用和产生影响。该项活动至今共举办了8场,形成了各学部共襄的学术交流高端品牌。

  朱作言说,未来将继续完善“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营造学术争鸣氛围。在主题设计上要紧扣时代脉搏和学科前沿;在成果产出上要体现学科战略性和聚焦关键创新突破;在学术研讨中要鼓励与会者畅所欲言,积极体现学术争鸣、怀疑批判和敢为人先精神。

     “未来要积极体现开放办院方针,加强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朱作言说,集成社会科技界力量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建设学科发展战略支撑研究中心是中国科学院开放办院的一个重要标志,学部还将努力提升学部出版工作的系列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水平。

相关文章

吉林省第二批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启动实施,中国科学院榜上有名

吉林省第二批4项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机制项目,正式启动实施。在第一批项目基础上,第二批择优选取了中车长春轨道客车、奥来德光电、华信科瑞光电、通化东宝药业等4家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榜,......

1200万采购高端仪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采购意向公开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工作的通知》(财库〔2020〕10号)等有关规定,现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23年10至12月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如下:号采购单位采......

18点直播|如何促进科技企业履行科普社会责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081.shtm直播时间:2023年10月12日(周四)18:00直播平台:科学网APP(科学网微......

昆明动物研究所发论文: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2个哺乳动物新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蒋学龙课题组与安徽师范大学等单位合作,在长尾鼩鼱属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这一研究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2个哺乳动物新种以及一个待描记新种。图为雪山大爪鼩鼱生态照。中国科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苏刚发《物理评论快报》:超临界磁压热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苏刚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利用自己发展的精确高效有限温度张量重正化群方法,完整给出了Shastry-Sutherland晶格量子磁性模型的压力—温度相图,发现该相图与水的相图极为相似,同......

新开发工具包,猕猴眼动揭示精神活性药物效应,类似精神分裂症

2023年10月4日,《NationalScienceReview》期刊在线发表题为《DecodingEffectsofPsychoactiveDrugsinaHigh-DimensionalSpac......

物理所王磊等发布深度学习算法稠密氢体系应用成功

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也是元素周期表中最简单的元素。在常温常压下,氢以气态分子的形式存在。然而,在一些极端的条件下,例如巨行星内核、聚变实验中,稠密的氢(或其同位素)表现出更加丰富的相图,其中可能包......

十月天文星象众多:金星合月、日环食、土星伴月等轮番上映

中新网南京10月2日电(记者杨颜慈)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日消息,北半球金秋十月,成为星空爱好者的黄金季节。天宇在十月期间迎来群英“接档”:金星合月、日环食、猎户座流星雨极大、金星西大距、土星伴月......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让中国的主动光电载荷遨游太空

嫦娥激光三维敏感器工程样机测试。 本文图片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承担“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科学与工程载荷研制任务,为世界首颗量子实验卫星“墨子号”研制量子密钥通信机、量......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揭示金星磁鞘磁场三维形态特征

金星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影响其大气演化的重要因素。虽然金星没有内禀磁场,但是太阳风与金星大气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一个感应磁层。感应磁层和磁鞘的磁场的三维形态关系着太阳风和行星粒子的相互作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