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13 14:31 原文链接: 亚热带生态所发现水稻根际酶活性时空动态稳定机制

  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吴金水领衔的农业生态过程方向研究团队近日于水稻根际酶活时空动态稳定机制及其对温度和水稻生长的响应研究取得新进展。

  根际是土壤微生物活动最为重要的“热区”,是土壤-微生物-植物根系之间互相作用关系最为密集的区域。尽管根际的生物化学过程非常活跃,但持续高效的物质与能量交换通常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从而使根际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如土壤酶活性,在高度动态中仍可能保持一定的空间稳定性。根际沉积作用通过调控底物的可利用性,影响着有机质矿化相关酶的温度敏感性,对全球变化背景下根际酶活性的动态稳定有重要意义。然而迄今为止,根际酶活空间分布对温度变化的响应仍不清楚,根际效应对酶活性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基于此,该团队采用土壤原位酶谱技术(soil zymography),研究了不同温度下(18°C、25°C)几丁质酶和磷酸酶活性和空间分布模式随水稻生长时间(14d、30d)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的整体酶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水稻生长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酶活热区面积和空间分布模式均与温度无关,当水稻生长时间从14d增加到30d时,几丁质酶活性热区面积从2-2.5%减少到0.3-0.5%,而磷酸酶活性热区面积从2%增加到6-7%,两种酶的空间分布模式均从随机分布过渡为沿根分布;该研究首次探讨了水稻根际酶活的横向扩散范围,并指出土壤酶活性在水稻根系的径向扩散不受温度影响且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通过比较根际土和非根际土酶活温度敏感性(Q10)的差异,研究发现水稻根表的酶活温度敏感性随与根中心径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Q10~1.3-1.4),而非根际土(距离根中心>1.5 mm)的酶活性几乎不受温度影响(Q10~1)。该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对水稻土根际元素周转的促进效应远大于非根际,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应对根际过程予以特别关注。

  该研究近期以Stability and dynamics of enzyme activity patterns in the rice rhizosphere: Effects ofplant growth and temperature 为题发表在《土壤生物学与生物化学》(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和中科院亚热带生态所青年创新团队等项目的资助。

相关文章

研究揭示赤霉素对水稻籽粒脱落的影响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超级稻种质创新团队初步解析了赤霉素影响水稻落粒性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细胞(ThePlantCell)》上。赤霉素被广泛认为是引起“绿色革命”的激......

根系微生物协助水稻耐酸抗铝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梁玉婷研究员课题组联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在合成菌群(SynComs)协助水稻耐酸抗铝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

优质食味粳稻宁香粳9号得到多省引种推广

在安徽庐江白湖农场,13000亩“宁香粳9号”稻杆挺立、穗大粒饱、丰收在望。在近日召开的优质食味粳稻宁香粳9号现场观摩培训会上,参会专家实地参观了庐江县郭河镇王仕照家庭农场种植的800亩连片宁香粳9号......

一种全新的酶可对抗寄生的基因组TE序列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名为PUCH的酶,它对于阻止寄生DNA序列在我们基因组中的传播至关重要。这一发现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我们的身体如何识别和对抗内部威胁(如基因组寄生虫)和外部威胁(如病毒和细菌)。德国美......

无缺口组装!水稻完整参考基因组发布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联合海南崖州湾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扬州大学等多个单位发布完整的水稻参考基因组,实现了全基因组所有染色体端粒到端粒无缺口组装,为水稻......

研究揭示水稻DELLA蛋白的表观调控新机制

9月11日,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水稻团队教授周道绣和赵毓课题组在国际期刊EMBOJournal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揭示了水稻DELLA蛋白抑制基因表达的表观调控新机制......

北方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加速水稻产业创新与提质增效

中国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近日在黑龙江省宝清县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首个国家级北方水稻科研平台的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该中心的任务是集聚专业力量和整合资源,专注于解决北方水稻生产中的重大科技难题,以促......

植物所证实水稻是多次起源的产物

亚洲稻又称水稻(Oryzasativa L.)。亚洲稻包括粳稻(Japonica)和籼稻(Indica)两个亚种,不仅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理论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的模式生物。尽管迄今针......

四川杂交水稻新品种入选2023年国家超级稻

近日,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等单位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品香优秱珍”入选2023年国家超级稻。据悉,品香优秱珍是通过不育系“品香A”和恢复系“秱珍”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其中......

柏斌:薪火传承永探索深究机理育良稻

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创造的一个世界奇迹。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为此耕耘奉献的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创办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其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年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