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没有长毛、满身褶皱的啮齿动物就是裸鼹鼠,它们主要生活在非洲东部的沙漠地带。裸鼹鼠是哺乳动物中,仅有的两种真社会性(Eusociality)动物之一(另一类是达马拉兰鼹鼠):它们具有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结构,与蜜蜂类似,群落由唯一的裸鼹鼠女王和几只雄裸鼹鼠履行繁殖使命,底层裸鼹鼠没有生殖能力,沦为工鼠。

  这种相貌奇特、丑陋中透露着一丝萌感的小动物,有着比外形更为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在无氧条件下,它们可以转而代谢果糖,从而在无氧条件下能存活18分钟之久;由于看似微小的突变,它们失去了部分痛觉;雄性裸鼹鼠的精子质量很差,却依然能顺利繁衍。而它们最令人惊叹的特征,则是几乎不得癌症,并且可能从不衰老。

  永不衰老?

  一般而言,啮齿动物的预期寿命,与其体积大小呈正相关。例如,仓鼠一般寿命为2~3年,普通的小鼠寿命不超过4年,松鼠为5~10年。根据这一规律,裸鼹鼠的寿命应在6年左右。但裸鼹鼠的真实寿命着实令人震惊:在圈养条件下,它们可以存活30年以上,远超同类;在野外环境中,裸鼹鼠也能生存17年。

  裸鼹鼠的长寿之谜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关注,生物学家Rochelle Buffenstein就是其中一员。Buffenstein任职于谷歌旗下的Calico生物技术公司,该公司主要研究癌症与衰老,而裸鼹鼠自然成了Buffenstein的研究对象。Buffenstein研究这类小动物已经超过30年,毫不夸张地说,她一生都在收集数据。她先后记录了3000多只裸鼹鼠的出生日期和死亡时间,以及是否因为实验而死亡、是否转送给了其他研究人员。

  在研究过程中,Buffenstein发现了令人震惊的结论:裸鼹鼠的生长与预测哺乳动物死亡率的冈珀茨(Gompertz)模型相悖。

  1825年,英国数学家Benjamin Gompertz发现,哺乳动物死亡的风险随着年龄呈指数增长。以我们人类为例,到达30岁后,人类的死亡率每8年提高大约一倍。这项符合衰老趋势的冈珀茨模型几乎适用于哺乳动物,但Buffenstein发现,裸鼹鼠是个例外。裸鼹鼠在6个月大时性成熟,在此之后,它们余生中每一天的死亡率都稳定在万分之一附近。随着年龄增长,其死亡率非但没有出现指数增长,反而有所下降。如果说90岁老人的死亡风险低于30岁的青年人,这显然荒谬无比;但在裸鼹鼠身上,这或许就是事实。

  此前的研究发现,裸鼹鼠的DNA修复能力极强,且伴侣蛋白(chaperones)含量高,这种蛋白能避免其他蛋白出现折叠错误。Buffenstein认为,这可能是裸鼹鼠不会随年龄增长而出现身体机能退化的关键:“与其他动物不断积累错误不同,这种动物能一直保持‘房屋’的干净与整洁。”

  南加州大学的生物学家Caleb Finch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Buffenstein的结论存在过度解读。Finch指出,由于大多数裸鼹鼠都死于实验目的而无法存活至自然死亡,或是被转移至其他实验室,上述研究中年龄在15岁以上的裸鼹鼠只有不到50只(目前Buffenstein实验室中裸鼹鼠的最大年龄是35岁)。Finch认为,需要更多、更年老的裸鼹鼠来确定结论的正确性。但Buffenstein认为,裸鼹鼠的衰老与典型的哺乳动物衰老模型都不同,她的数据足够具有代表性。

  利物浦大学的老年病学家João Pedro De Magalhães则认为,现在断定裸鼹鼠不会衰老还为时过早。一种可能性是,裸鼹鼠也会衰老,只是其衰老开始的时间远迟于其他哺乳动物。德国莱布尼兹研究院衰老研究所的生物学家Matthias Platzer也提出类似的问题,他认为裸鼹鼠20或30岁时身体上的变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也许衰老发生得非常快,以至于Buffenstein难以收集到这类数据。”

  与癌症绝缘

  裸鼹鼠是否能避免衰老还有待确认,而它们另一项令人类羡慕的机能——几乎不患癌症,则已经得到证实。在此前的一项研究中,罗切斯特大学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家Vera Gorbunova找出了裸鼹鼠不得癌症的分子机制。

  在这项发表于Nature的研究中,Gorbunova和同事将裸鼹鼠细胞放置在培养皿中,他们发现这些细胞彼此不会聚集在一起,且随着时间增加,培养皿中的内容物变得愈加粘稠。这种细胞接触后生长被阻止的过程叫做接触抑制,是一种癌细胞缺少的强大的抗癌机制。而在去除粘性物质后,细胞开始聚集成团块,这意味着,这时的裸鼹鼠细胞具备了形成肿瘤的潜能,而那些粘性分泌物,很可能正是裸鼹鼠抑制肿瘤的关键。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这些粘性物质是细胞生成的透明质酸(hyaluronan)。透明质酸存在于所有动物中,是皮肤和软骨的重要组分。而裸鼹鼠体内透明质酸的含量更高,其分子大小也是小鼠、大鼠、人体中的5倍。这是由于裸鼹鼠体内分解透明质酸的酶活性较低,因此高分子透明质酸得以积累。在随后的研究中,他们用导致小鼠患癌的病毒蛋白刺激裸鼹鼠的细胞后,并没有观察到裸鼹鼠细胞的疯狂生长。当他们抑制透明质酸的产生或提高分解酶的活性时,肿瘤开始形成。研究者怀疑,高浓度的透明质酸或许一直都在抑制细胞快速分裂、防止细胞过剩,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起到抗癌的作用。

  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癌症生物学家Carlo Maley称,如果我们能增加人体中透明质酸的含量,或是减少酶对透明质酸的分解,或许能找到抑制癌症的方法。在他看来,下一步的研究,需要将裸鼹鼠体内与透明质酸相关的基因导入小鼠体内,从而观察这些转基因小鼠能否抵御癌症。

  纵使裸鼹鼠与癌症绝缘,也不会出现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甚至可能不会出现衰老,但它们最终也会走向死亡。那么,裸鼹鼠真正的死因都是什么呢?在野外环境中,裸鼹鼠通常死于天敌攻击、饥饿、缺水或是感染。而在实验室中,裸鼹鼠的死因却难以寻觅。Buffenstein通过尸检发现,裸鼹鼠的主要症状是口疮,这意味着它们难以进食、饮水、产生足量唾液,并且遭受感染。但它们真正的死因是什么、其寿命为什么难以更进一步,仍有待进一步破解。值得高兴的是,在全球主要的裸鼹鼠实验室中,关于裸鼹鼠的数据都是公开的。避免疾病、延长寿命的愿望,将驱使各地科学家继续破解这种奇特动物的奥秘。


相关文章

唤醒干细胞透明质酸“闹钟”修复受损肌肉

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一种控制肌肉修复的独特细胞通信形式。在受损的肌肉中,干细胞必须与免疫细胞一起完成修复过程,但这些细胞如何协调以确保在制造新的肌肉纤维之前有效去除坏死组织仍然未知。......

首个锌金属“伴侣蛋白”确定

据17日发表在《细胞》与《细胞报告》杂志上的两篇论文,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第一个锌金属的伴侣蛋白,并将其命名为锌调节GTP酶金属蛋白激活剂1(ZNG1),它可将锌输送到需要它的蛋白质中,如果没有ZNG1......

Nature:揭示伴侣蛋白ClpB清理有毒蛋白聚集物机制

细胞如何解开聚集在一起的蛋白?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国家原子分子研究所(AMOLF)和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如今发现伴侣蛋白ClpB可强行拉开蛋白链中暴露的环状结构(loop),随后将它们从蛋......

从医美微整形看透明质酸市场

2018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为1220亿元,是全球第二医美大市场。从细分市场的表现来看,玻尿酸等医美产品引领了微整形市场的快速增长,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医美微整形项目。初识玻尿酸玻尿酸是透明质酸的俗称,是......

发现介导癌细胞关键生命活动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的组成部分——在细胞内,蛋白质结合成大型的大分子复合物,即蛋白质的联合体,它们相互协作以完成特定的功能。大量的癌症研究集中在寻找这些蛋白质复合物的抑制剂。像mTOR和ATR这样的激酶,以及......

内质网伴侣蛋白协同自噬途径负反馈调节细胞应激机制

11月14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李于研究组的研究论文“TheER-localizedCa2+-bindingp......

从不得癌症、或永不衰老裸鼹鼠将为人类找到长寿之道?

这种没有长毛、满身褶皱的啮齿动物就是裸鼹鼠,它们主要生活在非洲东部的沙漠地带。裸鼹鼠是哺乳动物中,仅有的两种真社会性(Eusociality)动物之一(另一类是达马拉兰鼹鼠):它们具有高度组织化的社会......

从不得癌症、或永不衰老裸鼹鼠将为人类找到长寿之道?

这种没有长毛、满身褶皱的啮齿动物就是裸鼹鼠,它们主要生活在非洲东部的沙漠地带。裸鼹鼠是哺乳动物中,仅有的两种真社会性(Eusociality)动物之一(另一类是达马拉兰鼹鼠):它们具有高度组织化的社会......

经PE修饰的透明质酸用于美容和透皮传输蛋白质

透明质酸是一种长链大分子多聚糖,具有多重生理作用。透明质酸通常存在于年轻健康的皮肤中,有助于皮肤保持厚度和完整性,防止感染和紫外辐射等环境因素造成的损伤。随着人体衰老,皮肤逐渐损失透明质酸,对环境压力......

化妆品中的“透明质酸”,在肿瘤中的作用?

国际上称为天然保湿因子(NaturalMolsturlZlngFactor,NMF)的透明质酸,是目前自然界中发现的化妆品用保湿性能最好的物质,广泛用于膏霜、乳液、化妆水、精华素、洗面奶、浴液、洗发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