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3 01:58 原文链接: 保护牧草种质资源迫在眉睫

image.png

  牧草种质资源更新繁殖 中国农科院草原所供图

  中国天然草原面积近60亿亩,占国土面积的41.7%,牧草种子和植株的保存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保存5.6万份,但乡土草种质资源仅占20%~30%,保存数量较少。

  近日,国家牧草种质资源中期库开工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以下简称草原所)草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志勇告诉《中国科学报》:“从目前草种业发展状况来看,要支撑繁重的草原保护修复任务和草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

  牧草资源保护需依靠现代化手段

  据统计,中国牧草植物资源总计246科1545属6704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28科27属41种。中国和地方牧草特有种7科100属320种。

  李志勇说,牧草种质资源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一类重要植物资源,是筛选、培育优良牧草草种及其品种的素材和基因源,是科技创新和生物技术取得突破的重要基础材料,是实现我国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资源。

  草原所研究员师文贵介绍,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国外种质资源的引种收集。1898年美国农业部正式设置了国外引种项目,经广泛搜集获得大量牧草遗传资源,国家种质资源中心保存10万份种质资源;澳大利亚遗传资源中心是世界最大的亚热带豆科牧草种质保存中心,存3.8万份以上种质,保存了全球最多的一年生和多年生苜蓿遗传资源;新西兰牧草基因库保存了约3万份牧草遗传资源;日本国立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保存日本的牧草、饲料作物资源1.2万份;国际家畜研究所(ILRI)收藏牧草遗传资源3万份,其中大部分为非洲各地采集的野生草遗传资源,还有一部分是与世界各国资源机构交换而来的种质资源材料。

  我国高度重视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编目和保存工作,收集保存资源总量已达5万余份,牧草中期库现保存资源达2万份。“与国外相比,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数量、质量和保存方式都存在差异,创新技术效果差别较大。”李志勇说。

  目前,中国牧草植物资源主要在种质库和资源圃以种子和植株的形式保存。草原所副研究员武自念告诉《中国科学报》:“由于未编目入库保存的资源超出了牧草种质中期库现保存容量,致使全国牧草种质资源备份入库保存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从而导致部分基层单位因缺乏保存条件,千辛万苦收集得来的种质资源面临得而复失的威胁。”

  “因此,建设现代化的国家牧草种质库,对提高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的数量和质量,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李志勇说。

  草种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草种是草牧业现代化的基础。我国目前培育的草品种有637个,其中乡土草品种83个。

  李志勇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战略需求,草种质资源和品种资源已成为草原畜牧业发展和草原生态保护的战略物资。草原生态环境破坏、植物多样性丢失促使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原位自然保护地和异地保存种质,刻不容缓。

  首先,草种质资源保护和草品种繁育不平衡。过去,草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研发主要侧重于牧草,现有审定草品种中,除了草坪草外,主要是以高产优质作为育种目标服务畜牧业发展的品种,鲜有专门用于生态修复的具有较强抗逆性的草品种。

  其次,培育的乡土草品种数量偏少,现阶段草地生态修复使用草种资源主要以栽培草种为主,存在适应性差的问题。现有乡土草品种远不能满足对于我国不同气候、地理、生境的生态修复需求,在干旱、寒冷等环境比较严酷的地区体现更为明显。

  最后,育种技术手段落后。要实现现代种业的跨越式发展,关键是要大力推进育种技术创新。采用以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等为代表的生物育种将成为我国育种科技高地和核心。

  “伴随着新一轮的草原全面普查、清查工作的展开,后续的资源保护工作应该及时启动,因此,建立相应的牧草种质资源中期库必不可少。”李志勇说。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生态功能区,面积13.2亿亩,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内蒙古乡土草种质资源丰富,主要草种75种,占全国重要草种的74%,是天然的物种多样性保库和草种质资源基因库。

  师文贵告诉《中国科学报》,内蒙古当前乡土草种质资源家底不清,草种业发展基础仍旧薄弱,自主培育的乡土草品种数量少、种子产量低、种子供给缺口大,应尽快提升草种业竞争力。“将国家牧草种质资源中期库建立在内蒙古,对草原畜牧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资源保护和利用能力有待加强

  牧草种质资源收集整理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武自念介绍,资源收集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撑。收集过程中,需要采集人员专业性强、能够准确识别草种。精准分类学鉴定是草种质资源的核心工作,是收集、保存的前提条件。

  因此,“配备专业团队,适时适地、较为准确的收集目标材料,可以提高收集整理效率。”武自念说,草种质资源自我造血能力差,维持能力较弱,因此依然需要国家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切实保障草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持续稳定地开展。

  此外,“草种质资源共享分发利用是一项公益性、连续性、常规性工作。”师文贵说,我国草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科研人员必须打破常规做法和技术,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才能持续性的进行种质创新的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李志勇告诉《中国科学报》,中期库建成后,将把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我国2050年牧草种质资源发展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到2050年,该中期库草种质资源保护能力显著提升,保护率达到80%以上,重点属种保护率达到90%以上,珍稀濒危、乡土草种、特有种安全保存达到90%以上。

  届时,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总量将达15万份,其中国外引进资源达到4.5万份,占保存资源的30%;完成1.5万份草种质资源重要性状的精准鉴定,发掘和创制2000份新种质,培育新品种800个;完善草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建立信息共享的大数据平台,提升草种质资源的共享效率,共享服务草种质资源达到5万份。


相关文章

跨部门协同:挖掘农业生产力布局的潜力

两年前在黑龙江调研的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博士朱安丰发现,部分农户有种植小麦的愿望。然而东北三省如今的小麦种植面积不足10万公顷。农业农村部原部长韩长赋卸任后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授通识核心课程《大国三农》,其......

浙江省“送农业科技下乡助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启动仪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近日,浙江省“送农业科技下乡助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启动仪式暨宁波市春耕备耕现场会在余姚市黄家埠镇上塘村举行,吹响了今年备春耕生产的“集结号”。活动现场设置了农业科技咨询等......

湘鄂两省五地聚焦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区域合作

湘鄂两省的张家界市、常德市、湘西自治州、宜昌市、恩施州五市州政协及澧水流域15个县市区政协相关负责人,22日齐聚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共商澧水文化园建设,聚焦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区域合作。澧水是长江重要......

世界水日,专家聚首中国农大研讨“水”

3月22日,恰逢第31届“世界水日”。由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主办的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智慧水利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10位院士齐聚中国农......

气象站立田头农业气象观测网越织越密

央视网消息: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催生新发展动能。当科技和春耕相遇,会给麦田带来了哪些新变化?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今年的春耕生产更有看头。卫星观苗情高分卫星遥......

北京农业中关村核心引擎初步建成

记者17日从2023农业中关村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历经3年多的建设,北京市的农业中关村核心引擎初步建成,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立运营,建成了中心总部和三个分中心功能实验室和果业、温室园艺示范园。......

丁建宁代表:应促进农业科技人才协同发展

“当前,科技和人才的创新、突破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扬州大学校长、全国人大代表丁建宁说,学科交叉融合是大势所趋,也面临着重要挑战,主要表现为“四难”,即建立深度交叉合作难、获得交叉研究......

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规范实施通知发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59.shtm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上海市......

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质持续改善

中新网南昌2月28日电(吴鹏泉刘玉洁)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质持续改善。记者27日从江西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去年鄱阳湖水质优良比例22.2%、同比上升5.5个百分点,总磷浓度0.063mg/L、同比下降......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设计十条生态体验线路

中新网西宁2月28日电(记者李江宁)28日,记者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获悉,目前,该局从野生动物摄影、金色门源七月寻花、十月秋景观赏、荒野探险、星空探秘、户外挑战健身等方面科学设计国家公园生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