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8 12:57 原文链接: 关于甲胎蛋白的发现历史介绍

  甲胎蛋白(AFP)是1924年Abeler在生长肝癌的小鼠血清中发现,因其电泳位置相当于α球蛋白,又存在于胎儿血清中,故名AFP。胚胎蛋白中除αFP外,还有α2HF,βSFP及γFP。αFP在胚胎早期血中可达4—5mg/L,以后逐渐下降。成人时血清中不超过2—15ng/ml。αFP是一种糖蛋白,具有一个多肽链,理化性质与血清蛋白相近(Berber,1993)。能与雌激素结合,抑制淋巴细胞的活力。它的合成是在卵黄囊内,同时也是造血功能开始时期,而肝细胞合成也与其有关。对成人肝癌卵巢内胚窦瘤、未成熟畸胎瘤、胚胎癌、睾丸生殖细胞瘤等,均可在血清中测出。孕妇血中峰值在怀孕15周左右,也可用于检测胚胎的神经管异常,如脊柱裂、无脑儿等。肝癌、肝炎、肝硬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