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9 11:42 原文链接: 关于膜片钳技术的发展历史

  该技术是由电压钳(voltageclamp)发展而来的,电压钳技术由Cole和Marment设计,后经Hodgkin和Huxley改进并成功地应用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研究 [2] 。其设计原理是根据离子作跨膜移动时形成了跨膜离子电流(I),而通透性即离子通过膜的难易程度,其膜电阻(R)的倒数,也就是膜电导(G)。因此,膜对某种离子通透性增大时,实际上时膜电阻变小,即膜对该离子的电导加大。根据欧姆定律U=IR,即I=U/R=UG,所以,只要固定膜两侧电位差(U)时,测出的跨膜电流(I)的变化,就可作为膜电导变化的度量,即可了解膜通透性的改变情况。

  1976年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Neher和Sakmann首次在青蛙肌细胞上用双电极钳制膜电位的同时,记录到ACh激活的单通道离子电流,从而产生了膜片钳技术。

  1980年Sigworth等在记录电极内施加5-50 cmH2O的负压吸引,得到10-100GΩ的高阻封接(Giga-seal),大大降低了记录时的噪声实现了单根电极既钳制膜片电位又记录单通道电流的突破。

  1981年Hamill和Neher等对该技术进行了改进,引进了膜片游离技术和全细胞记录技术,从而使该技术更趋完善,具有1pA的电流灵敏度、1μm的空间分辨率和10μs的时间分辨率。

  1983年10月,《Single-Channel Recording》一书问世,奠定了膜片钳技术的里程碑。Sakmann 和Neher也因其杰出的工作和突出贡献,荣获1991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