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15 22:02 原文链接: 关注人工智能对教育底层逻辑的影响

近期,ChatGPT对教育甚至各行各业影响的讨论成为全世界的热点话题。随着谷歌和百度等公司加入竞争,类似的人工智能软件对教育的影响很有可能会持续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热点议题。

针对该话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从维护当前教育体系和实践的角度,关注ChatGPT颠覆了哪些具体的教学实践,如以写论文为主的考试、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等;二是从积极角度探索,探讨ChatGPT可以为学习和教学提供哪些帮助,例如信息检索、课程设计等。

鉴于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还处在发展早期,搞清楚它到底会对教育产生何种影响还需要更长时间。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思考它影响教育的逻辑层次,我们到底是关心ChatGPT如何影响当下主流的教育体系和实践,还是关心它如何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支持学习者形成更有效学习及快乐生活的体系?显然后者是教育中更根本的问题和底层逻辑。

三个基本问题

分析教育的底层逻辑需要生态视角,即把教育放入社会的大生态中,以及把教育的各利益相关方融为一体。从此逻辑出发,我们需要思考三个基本问题——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什么?它对教育全生态中不同的人各有什么影响?它如何推动当前教育从过去向未来转型?

首先需要思考ChatGPT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式和人在社会中的生存模式、生活方式等是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及如何运作的基本要素。从这一角度看,过去十年内已经有大量关于人工智能如何影响社会的讨论,也有几次像AlphaGo战胜人类棋手、机器人取代很多工作、元宇宙横空出世等热点事件,这次ChatGPT的爆火只是这一系列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影响人类生存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个节点。

在这一系列讨论中我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在推动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变。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革新,人的生存意义成为一个需要不断重新审视的话题,现实人与虚拟人的共存、人的精神是否可以永生等终极哲学问题也得到关注。

具体到教育,智能社会中人的学习模式会和工业化、信息化时代有很大不同。特别是终身学习、技术赋能的自主学习等必然成为人生存于智能社会的基本状态,想象力、创造性等也被认为是未来社会中人区别于机器人的重要特征。

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第二个关键问题是ChatGPT对教育全生态中不同的人各有什么影响。当前,教育界更多关注其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影响,特别是其给老师完成传统教学任务带来的挑战。但我们首先应该关注的其实是ChatGPT对学习者的影响——在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包括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人还需要学习吗?谁需要学习?需要学习什么?什么时候学习?如何学习?这些问题决定着教育体系的根本价值。当学习者的学习和生活发生根本变化,教育生态中紧随其后的一系列利益相关方都将面临改变。

第三个关键问题是ChatGPT对当下教育体系的影响。当前,大家熟悉的教育体系是工业革命以来近三百年时间不断沉淀形成的,体现着人类社会一种根深蒂固的关于教育的思维方式。这套体系有三个基本假定——社会是稳定的,一个特定领域的知识体系是人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关键资源,社会发展从较长时间跨度上对人的知识诉求是不改变的。只有在此情况下,当下教育体系才能如此运转:在人出生的前二十多年集中精力学习有特定结构的知识,但从二十多岁开始正式教育体系就戛然而止,然后寄希望于每个人利用头前二十几年所学的知识支撑其后面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

我们不难看到,过去三百年建立起来的教育大厦(特别是其基本假定)在当前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冲击下面临重重挑战。一方面,社会快速多变,知识快速增长使所有人随时随地可获得知识;另一方面,社会对人的知识诉求随时在变化,一个人不可能靠提前学习某个知识体系而确保一生无虞。

当教育体系的基本假定不再成立时,我们探讨ChatGPT横空出世后教育如何应对,就不应局限于关注它对当下教育体系中某些局部环节有什么影响,更不是通过隔离和禁止等手段,试图维护既有的教育体系不受破坏,更重要的是去反思教育体系中的底层逻辑——我们的教育到底能给人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社会中的生存发展带来什么价值,能为未来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什么价值?只有不断追问这些基本问题,才能让教育者不迷失在几百年根深蒂固的教育思维模式中,也不至于加剧学习者、家长甚至整个社会在知识竞赛中的痛苦。

反思不应局限于当下

没有人反对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推动教育革新的观点,但在当下,绝大多数关于教育变革的讨论都是从历史的和教育体系内的视角看变革,因此其基本论调都是如何进一步在实践中强化既有的教育底层逻辑。

不同的是,最近几年,一些国际权威机构相继发布关于未来教育的报告,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重新思考教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教育2030:未来的教育和能力》等。这些报告一致提出教育在智能社会中的新逻辑:能力和素养导向的、贯穿一生的学习,融入社会和生活的、虚拟和现实融合的教育等。

未来,教育的基本逻辑不是帮助一个人在前几十年积累足够的知识,以供其后几十年的生活和工作,而是成就一个人从出生到离开人世的全生命周期的学习;教育不是打造一个远离社会的象牙塔,培养拥有在专家看来极具美感的知识体系的人,而是引导和帮助人在这个复杂和多变的真实世界中获得幸福和拥有快乐生活的能力。

ChatGPT带给我们的应该是超越历史视角思考未来的教育,特别是循着智能社会中人类的生存生活状态,反思并改变教育的底层逻辑。这种反思不仅老师、学校管理者需要,学生、家长甚至全社会都需要。当然,也不应忽视人工智能在重塑教育底层逻辑中的作用,特别是在支持学习者终身导向的自主学习方面的价值。


相关文章

八部门再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行业头雁将迎新机遇

统筹推动教育和产业协调发展,创新搭建产教融合平台载体,接续推进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完善落实组合式激励赋能政策体系,将产教融合进一步引向深入。近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

呼吁改革高校评价机制,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这么说

5月25日,“中国教育在线”微信公众号刊发了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蔡敬民的专访稿件。该专访是在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蔡敬民与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对话,就高校如何支撑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研究发现:在大城市里住的太挤,真的会折寿!

我们都知道,大城市虽然繁华,但却并非人人都心向往之。因为在表面的繁华之下,隐藏着的是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极快的生活节奏、压得人喘不过气的车贷房贷,以及日渐疲惫的身心......随着社会阶层的固化以及内卷......

2023社会组织服务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4月11日,2023社会组织服务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暨惠企服务月启动仪式在京举办。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赵清,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副主任庞庆涛,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荣誉理事长梅萌,中关村......

抓住网络平台知识传播的三个关键点

近年来,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迭代,网络平台知识传播迅速走进大众视野,构建起内容多元、渠道丰富的知识图景,而老年群体也随之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力量。在“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获奖名单中,以13位平均年龄......

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交流活动举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及党的二十大对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部署,推动教师教育在新时代的新发展,近日,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交流活动在江西上饶举行。教育部党组......

“星火”相传,守望星空不辍

“穹台窥象”曾被列为青岛十景之一,其中的“穹台”指的就是座落在老城区观象山边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近百年来,这座不大的观象台背后,有数位中国天文气象开拓者的名字熠熠闪光。在这里,孙立南父女“......

提升全社会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

“2022全国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云大赛”吸引超220万人报名参赛,竞赛访问量逾1.64亿;广泛发动网民进行创作,从网上征集作品再把获奖作品在网上推送展播,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已连续开展18届;目......

两会进行时:政府工作报告、两会提案里的职业教育风向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介绍中,回顾了2022年工作,指明了2023年政府工作任务。其中,总理肯定了过去五年职业教育领域取得......

以高质量教育现代化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深刻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高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深刻把握中国教育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