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01 15:50 原文链接: 分子诊断发展简史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生命之谜”被打开,经过PCR技术、生物芯片技术、DNA测序技术之后分子诊断正在快速成为人类疾病诊断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分子诊断发展四阶段

第一阶段:利用分子杂交技术进行遗传病基因诊断:通过婴儿胚胎期进行产前诊断,超早期预知某些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1978年著名没计划以科学家简悦威等应用液相DNA分子杂交成功进行了镰形细胞贫血症的基因诊断。

第二阶段:以PCR为基础的分子诊断:PMullis发明PCR技术后迅速发展,标志着传统基因诊断发展到更全面的分子诊断技术。

第三阶段:以生物芯片技术为代表的高通量检测技术:1992年美国Affymetrix制作出第一章基因芯片,标志着分子诊断进入生物芯片技术阶段。生物芯片技术解决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技术复杂、自动化程度低、检测目的分子数量少、低通量的问题。

第四阶段:以NIPT为代表的第二代测序技术:Ronaghi分别于1996年与1998年提出了在固相与液相载体中通过边合成边测序的方法-焦磷酸测序。目前常见的高通量第二代测序平台主要有Roche454、IlluminaSolexa、ABISOLiD和LifeIon Torrent等,其均为通过DNA片段化构建DNA文库、文库与载体交联进行扩增、在载体面上进行边合成边测序反应,使得第1代测序中最高基于96孔板的平行通量扩大至载体上百万级的平行反应,完成对海量数据的高通量检测。

分子诊断三座丰碑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在以后的近50年里,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奥秘从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阐明。DNA双螺旋结构的出现时分子生物学行程的重要标志,对人们认识蛋白质合成、DNA复制和突变具有重要意义,为分子诊断的蓬勃发展奠定基础。

50年前,科学界的“八大恶棍”之一凯利•穆利斯还只是美国某制药公司的小职员,整天做着把先天致病基因给剔除掉的白日梦,然而先要复制DNA,才有足够的时间慢慢修复。1966年,穆利斯尝试磕了一次药,并从此不可自拔。后来,迷幻剂被列为违禁药品,于是穆利斯自己调配迷幻剂的替代品。在制作迷幻剂时,他居然想到了复制DNA的办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并最终凭他跟迷幻剂的结晶PCR获得了诺贝尔奖。从此开启了分子诊断的PCR时代,标志着传统的基因诊断发展到更全面的分子诊断。

“只是个在实验室里乱搞的家伙”弗雷德里克·桑格开拓人类基因研究,被尊为“基因学之父”,他与同事合作研发的快速为DNA定序,成为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先驱。桑格完整定序了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证明蛋白质具有明确构造;他上世纪70年代提出快速测定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的技术“双去氧终止法”,即双脱氧核苷酸链中止法,又称“桑格法”。“双去氧终止法”测序法拉开了DNA测序的序幕,解开了人体4万个基因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

分子诊断临床应用

感染性疾病分子诊断:

目前主要应用在HBV、HCV、HIV、HSV、TB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等检测。

遗传疾病分子诊断:

遗传性疾病可分为Mendelian遗传病、多因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分子诊断在遗传病中的四种基本应用为: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筛查、遗传易感性筛查、产前筛查(地中海贫血、血友病、耳聋基因检测等)和新生儿筛查。

肿瘤分子诊断:

目前我国肿瘤患者人数超过450万人,居世界首位,每年新发病例160-200万,近130万人死于癌症。目前肿瘤治疗的治愈率仍然不高,主要原因就在早期诊断及正确选择治疗方式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肿瘤分子诊断主要分为肿瘤早期筛查(肿瘤易感基因检测,适合有机组病史的人群)、肿瘤辅助诊断(肿瘤标志物检测,可在体液或组织中检测到能够反映肿瘤的存在、分化程度、预后估计和判断治疗效果等)、肿瘤个体化治疗(通过检测肿瘤患者生物标本中生物标记物的基因突变、基因SNP分型、mRNA基因定量表达及蛋白表达状态,可预测药物疗效和评价预后,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三个方面。

中国分子诊断发展历史

中国分子诊断行业在20世纪60-70年代开始萌芽,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以核酸探针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点杂交、Southern印迹杂交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为代表的分子诊断技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一些研究单位开始陆续建立了地中海贫血、苯丙酮酸尿症、血友病、杜兴肌营养不良、G-6-PD缺乏症等几个常见遗传病的分子诊断方法。但整个80年代,分子诊断概念尚未普遍接受,分子诊断技术尚未从大学、研究所走向临床实验室。

90年代PCR在国内应用开始推广,分子诊断技术从研究所走向临床试验,PCR成为时代的宠儿,成为肿瘤、感染性疾病、基因多态性、多基因遗传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缺乏严格监管,大量假阳性出现。1998年卫生部发文:卫医发[1998]第9号 关于暂停临床基因扩增(PCR)检验的通知,暂停了PCR的临床应用。并于2002年就临床基因扩增检测发布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分子诊断重回发展正轨。

经过近70年的发展,从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生命之谜”被打开,经过PCR技术、生物芯片技术、DNA测序技术之后分子诊断正在快速成为人类疾病诊断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相关文章

分子诊断POCT迎来“高光时刻”

流感、肺炎支原体、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原体在这个冬天叠加来袭,让国内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儿科门诊异常火爆,甚至一些大型三甲儿童医院每天的门急诊就诊量持续超过一万人。北京某医疗机构在门诊区域......

多位院士领衔!燕达研究院携手焕生汇,共建联合实验室

日前,燕达医学研究院与焕生汇携手成立联合实验室,旨在加速生物材料的研发和基于细胞生物研究的试剂研发,使干细胞、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各种体细胞治疗、分子诊断等世界前沿医学技术能更快走进百姓日常生活,为大......

Revvity瑞孚迪专业洞察|“症候群”检测快速应对流行性疾病传播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全球传染病疫情爆发的威胁,我们需要优化相关分子检测能力并建立大规模流行病疫情的防备网络。今天,几乎没有人会说对大规模传染病疫情的威胁、或是痊后需要长期恢复完全一无所知。那么问题来了,......

生物传感及光谱成像(下):光谱质谱联合与原位实时

    2023年7月16日,第22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暨2023年光谱年会召开的第二天,在生物传感及光谱成像专场的下午半场,专家们继续带来荧光纳米探针,光声......

重磅!国产新一代微流控超多重qPCR系统获批上市

受新冠疫情影响,以核酸检测为代表的分子诊断技术得到快速普及,然而现有的分子诊断行业仍存在诸多未满足需求,如检测通量小和速度慢影响诊断效率、自动化程度低和操作复杂导致人力紧张等。广东腾飞基因科技股份有限......

分子诊断让疾病诊治走向“数智化”

  签约仪式现场。受访者供图  日前,记者从2022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上获悉,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与卡尤迪围绕“CST1快速基因检测在鼻......

前景广阔,NGS助力分子诊断

测序技术更迭速度快,二代高通量测序(NGS)为市场商用主流。从1977年第一代DNA测序技术(Sanger法)发展至今,测序技术经历了第二代高通量测序(NGS)、第三代单分子测序技术和第四代纳米孔测序......

肿瘤分子诊断站上“风口”行业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个体化医疗时代来临,“在正确的时间给予正确的患者以正确的治疗”成为共识,而精准的体外诊断以及靶向用药则是其基石。在当前癌症患者不断增长、新药加速迭代的大背景下,国内的NGS(二代测序技术,又称高通......

数字PCR缘何是PCR的未来?群雄逐鹿,几分天下?

新冠疫情之下,“测核酸”已成为全民热词,PCR作为测核酸的官宣仪器也火爆热卖,这里指的是荧光定量PCR(qPCR)。大家知道,有时的“漏检”是因为病毒的copy数太低;而若想减少甚至消除“漏检”,可用......

“5·20”携手MDx2021聚焦国内分子诊断技术与应用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2021年5月20日,MDx2021第七届中国先进分子诊断技术与应用论坛在上海新发展亚太JW万豪酒店开幕。本次论坛深度探讨分子诊断技术升级及产品申报与临床落地等前沿走向、基于测序的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