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2-13 09:24 原文链接: 加强基础研究投入需要重视的关键问题

  当前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仍存在多元化投入格局尚未形成、竞争性支持比例偏高、企业基础研究投入普遍偏低等现象,课题组建议要进一步厘清基础研究活动范畴和主要载体,明确大学与国立科研机构的使命和定位,客观认识当前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动力与实力、基础研究投入的政府联合治理等关键问题。

  ■郭雯 康小明 吕秋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迅速提升,在基础研究领域陆续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中国科技创新正在由跟跑为主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转变,从模仿追赶向自主开辟新方向、新领域转变。

  日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创新政策研究课题组对16家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科研机构、重点企业及地方政府,进行了调研访谈。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仍存在多元化投入格局尚未形成、竞争性支持比例偏高、企业基础研究投入普遍偏低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建议要进一步厘清基础研究活动范畴和主要载体,明确大学与国立科研机构的使命和定位,客观认识当前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动力与实力、基础研究投入的政府联合治理等关键问题。

  厘清基础研究投入统计口径,客观认识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强度

  国际上普遍采用双重系统支持基础研究,既包括对从事基础研究机构支持的稳定性经费,也包括以项目形式获取的竞争性经费。以机构式支持方式对基础研究予以稳定支持是国际普遍采用且主要采用的方式。而机构式支持主要是以事业费切块用于支付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的工资,标准设备、支持系统以及一些基本设施的建设、维修和运行费用等。目前,发达国家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的比例普遍维持在15%~20%之间,有的甚至更高。而我国基础研究占研发经费的比重长期维持在5%左右,主要是指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等基础研究项目的净投入,并未包含稳定拨付给科研机构的人员经费、公用事业费,大学的“双一流”经费、部分教育支出经费等。如果把给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事业费算进去,投入比重就远不止5%了,有可能翻番。因此,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机构式稳定支持,将基本运行经费纳入基础研究统计范畴,将更合理地体现我国对基础研究的实质性投入。

  顺应现阶段科技创新活动基本规律,加强对国家战略导向基础研究活动的支持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跨界融合,使基础研究进入大科学时代,许多重大科学问题研究需要通过组织大科学计划或大科学工程完成。创新活动也不再是简单地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试验发展的线性过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边界日益模糊,技术创新的周期日益缩短。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创新发展,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同时,中国科技创新正在由追赶、模仿向引领、自主转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更需要将国家需求和前沿科学问题有机结合,围绕国家战略任务导向选准科学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已将基础研究细化为纯基础研究和定向基础研究。定向基础研究的实施,则是以国家战略任务为导向,形成针对当前或未来问题技术解决方案的知识基础。

  因此,现阶段对基础研究活动的支持,在以自由探索驱动的纯基础研究活动之外,要加强对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导向的基础研究活动的支持和此类基础研究载体建设,如设立国家实验室、建设国家科学中心、部署大科学装置等。

  稳定性支持与竞争性支持的选择,要遵循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定位和使命

  目前大学及国立科研机构普遍存在竞争性经费占基础研究经费较高的现象,这也是当前专家学者广泛认同的观点。如2017年,被调研的大学及科研机构竞争性经费普遍占基础研究经费70%以上。但如何判断稳定性支持与竞争性支持的合理比例,如何选取稳定性支持的对象,关键还要遵循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使命与定位。

  大学是从事基础研究的主要载体,尤其是自由探索性前沿基础研究更需要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从而引导学科发展和促进高水平人才培养。国立科研机构要平衡好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和完成国家任务导向基础研究的关系,对于从事纯基础研究或以国家战略任务为导向的国立科研机构,应建立机构式稳定支持的保障机制,避免以获取竞争性经费为主要生存方式,影响到科学工作者长期稳定的知识积累和专心致志的全力投入。

  激励企业基础研究投入 更需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虽然当前我国企业对技术创新需求迫切,但企业总体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还非常低。被调研的两家行业龙头领军企业,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仅为1%,基础研究投入则更少,税收减免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收入,但能否将这些收入再投入到研发或是基础研究,更需要以普适性的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企业创新环境。

  改善创新环境,还需要采取一些真正为企业减负的措施,如降低增值税率、减少社会保障成本等;为企业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的落户、住房、子女教学、医疗等配套环境;简化课题申请管理和评价手续,建立目标导向的科研项目评价机制等。

  加强基础研究是系统工程,需要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等的协同治理

  加强基础研究不仅要关注投入力度问题,还要关注投入结构、投入方式、投入主体、高精尖人才培养与引进等问题。这涉及科技、经济、教育等多领域,需要多个政府部门的协同治理。需要协调好以竞争性经费部署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和稳定性机构支持基础研究的关系;创新各部委之间、部委与地方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的联合投入机制;探索建立满足基础研究需求的高精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宽松包容的科研绩效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人才聘用与评价体系;协同各部门营造良好的企业创新环境政策体系等。

相关文章

2022年“十大基础研究关键词”揭晓

由“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提出并投票产生的2022年度“十大基础研究关键词”,27日在深圳举行的2022年“青年科学家502论坛”上公布。“十大基础研究关键词”包括:高能宇宙线起源、室温超导、新材料创制、......

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召开1项项目指南解读会通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未来移动信息网络新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专项项目申请指南已于2022年11月16日发布。为便于申请人更好的了解和把握指南政策、做好该专项项目的申报工作,信息科学部拟组织......

98位!国自然基金委重大项目等会评专家名单公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了一批会评专家名单,涉后摩尔时代新器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评审会、民航联合研究基金、重大项目、原创探索计划项目、科学部综合研究项目;共计98位专家:......

“从0到1”的医学原始创新迎来历史机遇期

“现代科学已经进入量子力学与相对论阶段,医学却还停留在经典力学阶段。”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医学基础学科发展大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指出,受当前人类对机体和疾病认知水平的局限,......

共306项!2022年度基础研究专项重点项目拟资助项目公示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拟对2022年度基础研究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6个项目进行资助并予以公示,共计306个项目。根据《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管理办法》《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深圳市基础研......

基础研究“顶天立地”科技自立自强未来可期

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研究的系列重要论述,意味深刻、意义深远,为基础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科技工......

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明确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

关于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32号 为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现就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相关税收政策公告如下:一、对企业出资......

两部门: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根据公告,对企业出资给非营利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以下简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政府性自然科学......

如何识别基础研究领域的颠覆性成果?

随着2018年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加强基础研究的号角已经吹响,两年后的2020年五部委联合出台《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这可以看作是科技管理部门对......

基础研究:激发创新不竭动力

十年来,我国科技投入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强度从1.91%提高到2.44%;基础研究经费增至十年前的3.4倍,达历史最高值。其中,“十三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