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29 16:32 原文链接: 单细胞生物也具有“智慧”

  虽然"智慧"是一种十分复杂难以定义的概念,我们却都明白具备一个大脑是生物具有智慧的生理前提。但是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讲,它们是否也存在智慧呢?

  如果我们坚信智慧来源于大脑,那么答案就是否定的。不过,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研究者们发现"无脑"的单细胞生物也具有学习的能力。

  正如科幻小说所描写的一般,来自法国Toulouse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种单细胞黏状生物能够进行适应性学习。

  这意味着单细胞黏状物能够像更加复杂的高等生物那样,随着时间发展慢慢地学习如何躲避外界的刺激。例如,如果我们不小心触碰了高温火炉之后便会小心防止再次触碰,因为我们不想被烫伤。

  为了搞清楚其中的机制,该研究组利用一种叫做"Physarum polycephalum"的生物(也被称为"多头黏菌")进行研究。这种黏菌虽然是单细胞生物,但是能够聚集生长形成一种黄色的粘状淤积物。

  研究者们将多头黏菌放置于一个培养皿中,并且通过窄桥与另外的一个装满了美味的燕麦的培养皿相连。之后,他们在桥上随机地放置了浓缩后的咖啡因,这会给黏菌造成不适。

  一开始,黏菌不喜欢铺有咖啡因的窄桥上的路段,而且试图避开,这也理所当然,因为所有生物都会自发地躲避令自己不适的外界刺激。但是,当经过几天的培养之后,它们能够十分熟练地选择没有咖啡因的路面前进。这表明这些生物从以往的经历中学到了躲避外界刺激的方法,从某程度上来说,这属于一种初级的智慧。

  从进化的角度看,这意味着智慧比大脑的起源要早很多,尽管其表现形式与我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该项研究除了能够为智慧的起源提供新的说法之外,研究者们还希望他们的研究成果能够应用于细菌与病毒等微型生命的内在的运行机制,它们虽然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是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却有着不可小视的影响。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杂志上。

相关文章

美国发布《单光子源和探测器通用术语和指标》

单光子的产生和检测已经从实验室研究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医学、量子处理、制造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光子对于量子网络、单细胞的成像和测量、加密的量子“密钥”的分配以及纳米粒子的尺寸测定都很重要。为促进对该领......

被“真”单细胞光环掩盖的高通量分析

01、二代“真”单细胞蛋白质组学质谱:timsTOFUltra2023年6月5日,在第71届ASMS会议上,布鲁克公司重磅发布了timsTOFUltra,“真”单细胞蛋白质组学正式进入第二代。图1:成......

深圳先进院等建立单细胞轨迹推断技术

7月31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胡政课题组与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周达课题组合作,在《自然-生物技术》(NatureBio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PhyloVeloe......

单细胞和空间组学技术在肝脏领域应用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虹研究组在《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ofHepatology)上,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andspatiallyresolvedtranscrip......

揭秘早期哺乳动物的发育过程

由于小鼠的易实验性和强遗传性,其一直是生物医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动物模型。但是,胚胎学研究发现,小鼠早期发育的许多方面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从而使有关人类发育的推论复杂化。英国剑桥大学等研究团队合作构建了......

肝脏生物学中单细胞和空间组学技术的成果与挑战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虹研究组在《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ofHepatology)上,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andspatiallyresolvedtranscrip......

基于液质联用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摘要    蛋白质是细胞功能的主要执行者,由于其无法在体外进行扩增,单细胞蛋白质组学技术相较单细胞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而言发展相对滞后。传统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可......

西北大学团队新质谱法每天可分析1000个以上的单细胞

西北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电荷检测质谱技术的自顶向下(top-down)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方法。该方法在本月发表于BioRxiv预印本上,科学家们用此方法可以每天检测1000多个单细胞中的完整蛋白......

更智慧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

有意识地培养可以与智能工具良好沟通的数字素养,掌握好驾驭这项新技术的本领,从而把握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应对好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回答问题、创作代码、翻唱歌曲……近期,被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技术被应用......

钱德沛院士:开源是共享智慧的工作模式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开源科学软件创意大赛揭晓并在京颁奖。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大力推动开源科学软件发展对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怎样的作用?我国在开源科学软件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