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杨百翰大学最新研究显示,担负着寻找新行星任务的卫星在天鹅座和天琴座两个星座之间,意外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这一遥远黑洞位于被称为KA 1858的星系内。研究人员是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的帮助下观察到的。据估计,这个黑洞的质量约是太阳质量的800万倍左右。

  最初,NASA开普勒卫星的主要任务是在我们的银河系寻找类似地球的行星。然而,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能够将来自开普勒任务的数据和基于地面观察黑洞特性的数据结合起来。而在杨百翰大学西山天文台、犹他州最大天文台进行了许多基于地面的观测。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该研究报告的合著者迈克尔·琼勒教授说:“这是一个涉及许多在世界各地不同观察员的长期项目。通过杨百翰大学完成的测量,可以确定这个星系中心黑洞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800万倍左右,这是一个真正巨大的物体。”

  天文学家通过不同类型的物体测量辐射光,而由于黑洞不发出任何辐射能量,因此很难衡量。为此,琼勒及其硕士研究生、这项研究合著者卡罗尔·洛尔使用了一种称为混响映射的方法。

  混响映射包括观察物质发出的光螺旋朝向黑洞。从其中心不同的距离,光与附近再次发出光的气体相互作用,这些光团在几天内抵达地面的望远镜。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这个时间差,以及测量这些物质是如何快速围绕银河中心移动,能够确定出该中央黑洞的质量。

  根据卡罗尔的说法,这种方法需要一些超过目前世界上最大望远镜的设备。琼勒和她正致力于一种使用较小的望远镜观察不同活跃星系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各地天体物理学家可以做到使用更小和更少成本的望远镜完成这项科学研究。

相关文章

科学家为黑洞做“断层扫描”利用AI重现其耀斑三维模型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他们利用一种神经网络以及相当于CT扫描的三维(3D)技术,首次重建了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附近的高能爆发事件图。研究结果发表于......

科学家为黑洞做“断层扫描”

科技日报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他们利用一种神经网络以及相当于CT扫描的三维(3D)技术,首次重建了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

AI重现黑洞耀斑的3D模型

美国科学家利用类似CT扫描的3D技术重建了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附近的高能爆发事件图,更清晰地呈现了黑洞周围的亮斑是如何形成的。研究结果4月22日发表于《自然—天文学》。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

关于举办“质量发展工作基础培训班”的通知

关于举办“质量发展工作基础培训班”的通知时间:2024-04-09部门:质量研究分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及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推进质量治理现......

中国科学院黑洞成像团队:“对话”宇宙定格黑洞

黑洞,究竟是怎样神秘的存在?得益于一张张照片,人类对它的认知一步步具象化——2019年4月,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拍下的人类首张黑洞照片——M87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照片发布,震惊世界;3年后,由......

中国科大发现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全新演化现象

记者4月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天文学系王挺贵教授研究团队,近期对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AT2023lli进行了多波段高频次监测。他们发现,光学紫外光变曲线峰值之前出现了迄今为止最显著的“鼓包”......

中国科大发现黑洞潮汐全新现象

中新网合肥4月3日电(记者吴兰)记者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天文学系王挺贵教授研究团队近期对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AT2023lli进行了多波段高频次监测,发现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全新演化现象。......

以管理创新保障高质量发展

质量管理创新是产品和服务持续改进的重要路径,每一次产品革新、服务提升都会伴随着管理创新成果的输出,管理创新是技术革新、产品开发、服务提升的基础。通过建立质量褒奖制度,树立质量管理创新标杆,促进质量持续......

巨型黑洞每8天半“打嗝”一次

一颗小黑洞在更大黑洞吸积盘内飞越,导致大黑洞“打嗝”。图片来源:MIT网站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来自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首次探测到黑洞“打嗝”:一个巨型黑洞每8.5天会“打嗝”一次......

“舞伴”小黑洞作祟,巨型黑洞每8天半“打嗝”一次

来自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首次探测到黑洞“打嗝”:一个巨型黑洞每8.5天会“打嗝”一次,喷出的“嗝”来自该黑洞的吸积盘。研究团队指出,一个不断穿越该黑洞吸积盘的较小黑洞可能是其“打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