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20 17:04 原文链接: 吸烟危害有多大?当心你的基因被永久损害!

  先前的研究已证明,吸烟引起DNA损伤,导致肺癌。日前,UNC医学院的科学家们首次创建了一种在基因组水平以高分辨率有效反应DNA损伤修复位点的技术。

  UNC医学院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实验室的Sarah Graham Kenan教授发明该技术。 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Sancar及其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新型技术,用于在基因组水平查找正常DNA损伤后的修复位点。科研人员用这种技术来描述主要化学致癌物-苯并[a]芘(benzo[α]pyrene)所引起的DNA损伤。

  Sancar说:“苯并[a]芘是一种致癌物,占美国癌症死亡人数的百分之三十以上,目前我们已经得到一个苯并[a]芘造成DNA损伤的位点图。”

  像这样的损伤位点图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吸烟引起的癌症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受到癌症的侵害以及如何预防这些癌症。Sancar也希望提供这样一个明确而具体的证据-即吸烟在细胞水平造成巨大损伤的证据,以此来劝解吸烟者戒掉吸烟这个习惯。 美国约有4000万吸烟者,全球有10亿人。

  Sancar指出:“如果这有助于提高对吸烟有害的认识,那将是很好的,如果我们知道整个基因组中DNA损伤位点是如何被修复的,那么这对药物开发者来说也是有帮助的。”

  苯并[a]芘(BaP)是一种结构简单富含碳的碳氢化合物,属多环芳烃族的成员。它是有机化合物,如烟草植物燃烧的副产品。从森林火灾到柴油发动机以及烧烤炉的日常燃烧,都将大量的BaP投入到空气,土壤和食物中。但是,日常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点燃的香烟更有效地将BaP送入人体组织。

  通常,当有毒碳氢化合物通过呼吸或进食进入人体时,我们血液中的酶将其分解成更小、更安全的分子。对于BaP也是如此,但保护性反应也产生称为苯并[α]芘二醇环氧化物(BPDE)的化合物,其比BaP本身更糟糕。

  BPDE与DNA发生化学反应,在DNA碱基鸟嘌呤处形成非常紧密的结合。这种结合意味着基因不能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正常复制而产生蛋白质。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可能会导致疾病。

  展望

  在2015年和2016年发表的研究中,Sancar及其同事利用该技术的早期版本来绘制另外两种类型的DNA损伤:一种由紫外线照射,另一种由普通化学药物顺铂引起。这些测绘研究需要一个额外的化学步骤:在对其进行测序之前,从DNA片段上去除损伤,因为结合物的存在测序过程所需的DNA酶不能顺利的进行反应。相比之下,新技术采用具有维度的“translesional”酶,即使当存在庞大的BPDE加合物时,它也可以继续读取DNA链。

  “这种新方法可以应用于涉及核苷酸切除修复的任何类型的DNA损伤。”Sancar说。

  Sancar及其同事正在使用新技术来绘制与其他环境毒素相关的DNA损伤修复位点图。他们的下一个项目将聚焦在黄曲霉毒素。这些毒素会损害DNA,是发展中国家肝癌的主要原因。

  研究人员还在进行更多的研究,发现影响DNA修复发生的因素。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需要在基因组本身上映射实际损害位点,而不仅仅是在修复期间被删除的损伤位点。

  Sancar强调:我确定所有这些信息将会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某些人易患癌症的原因,哪些吸烟相关的突变与肺癌发生密切相关。反过来,这将大大推进更多靶向治疗手段的发展。


相关文章

海洋药物递送系统靶向治疗肾脏疾病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刘永宏、周雪峰团队,联合南方医科大学唐斓团队,在海洋药物靶向治疗肾脏疾病研究中获进展。相关成果以Anovelmarine-derivedanti-acutekidneyi......

沈阳自动化所等研制出子母式微纳米机器人系统

脑胶质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不到15个月。目前,临床采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其中,靶向治疗面临着因血脑屏障的阻隔使得大部分药物分子不能够进入脑组织的难题......

构建亚乙烯连接的COF进行光催化全反应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韩宝航课题组与河北科技大学教授李发堂课题组,在制备亚乙烯键连接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用于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与水的氧化全反应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Fu......

PARP抑制剂为卵巢癌维持治疗带来新希望

卵巢癌为妇科恶性肿瘤中十分凶险的癌种,被称为“妇癌之王”。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卵巢癌患者5.7万,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居第3位,死亡率居首位。遗憾的......

新冠病毒损害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潜在机理

自2019年底以来,SARS-CoV-2感染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世界带来了巨大负担。SARS-CoV-2感染诱导严重的内皮病变,其特征是肺血管系统中大量内皮细胞损伤和微血栓聚集。此外......

注意!不起眼的“痣”也会成为“致命杀手”

黑色素瘤多发生于皮肤,也会发生在黏膜、眼葡萄膜、软脑膜等不同部位或组织。除了过度日晒、紫外线照射外,遗传易感性、肤色类型、巨大的先天性痣、免疫抑制及血液恶性肿瘤等均是引起该病的高危因素。我们身体上一颗......

非接触性操控实现靶向治疗

“隔空取物”一直是人类的梦想。现在,超声科技实现了这种科幻超能力,并有望用于治病救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研究员郑海荣团队开发出一种相控阵全息声镊操控技术,在生物体及血流中成......

李伟团队:基于铜死亡的靶向治疗的发展开辟了途径

恶性肿瘤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肿瘤细胞内的各种基本过程,如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节、细胞凋亡诱导、血管生成以及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正在逐步阐明。随着高通量测序......

MET靶向治疗为EGFRTKI耐药患者带来新转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GFR)突变是在靶向药中发展最快、可选药物最多的突变之一。EGFR突变是我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常见分子变异,约占45%~55%。对于大部分EGFR突变......

实施“靶向治疗”,西部高教需部分先行?

缺钱、缺资源,这是西部高校给外界留下的固有印象。而随着财政的持续投入,西部高教获得的支持力度也在逐年加大。一项来自新疆石河子大学教授蔡文伯团队的研究显示,2011~2020年,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