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29 11:38 原文链接: 周忠和院士谈科研人员做科普:“四不”窘态怎么破?

   “不愿、不屑、不敢、不擅长。”9月28日举行的第二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在主旨报告中总结当前科研人员做科普存在的“四不”窘态。

  他呼吁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普,为推动科学文化建设与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贡献力量。“由于各种各样的顾忌导致科技界不敢发声,你不敢发声自然就有人会替你发声。”

  科研人员发力不足

  优质、原创科普内容较少,是当前科普存在的困境。周忠和注意到,当前,从事科普工作的主体包括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媒介从业者等三大类人群。

  其中,媒体和志愿者为主开展的“民间的科普”由于兼职从业者多,专业性和稳定性欠缺,导致优质内容较少的原因,内容大都从抄来抄去。而“官方的科普”则指派性强、任务性多,同样导致原创高水平的作品少。

  科研人员作为创新主体,是科普的“发球手”,目前发力尚存不足。“科研人员的‘缺位’必然导致谣言的‘补位’,以及科普品味的降低。”周忠和强调。

  在他看来,前述“四不”窘态中,不愿、不屑、不敢是认识问题,不擅长则是能力问题。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来自于我国科学文化先天不足,缺乏人文精神。“科普的本质是人文的,要讲好科学的故事,科学和人文结合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做到。”周忠和表示,“国内外经典的科普作品都是有好的科学,并且不乏深厚的人文情怀”

  超越“萨根效应”

  一直以来,“萨根效应”被认为是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的顾虑。这一概念来自于天文学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的经历。热心科普的萨根当上“网红”后,不但受到同行的排挤,还失去了很多学术生涯的重要机遇。如今,很多科研人员做科普的时候脑子里仍然会飘过“不务正业”四个字。

  但事实表明,“萨根效应”正在逐渐走向相反的方向。“我们熟知的物理学家霍金、生物学家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以及我从事的古生物学领域的史蒂芬·古尔德(Stephen Gould)、尼尔·舒宾(Neil Shubin),还有颜宁教授等,都是科研和科普都不耽误的正面榜样。”周忠和说。

  《自然-天文》2019年刊发的评论文章《超越萨根效应》指出,科普对科学家职业生涯的损害可能在降低,而带来的益处在增加。例非传统渠道的经费或项目资助、社会影响力、个人受益等。

  同时,多项研究表明,经常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的产量也更高。周忠和对此也深有体会:“科普对表达能力要求较高,是一种对思维的很好的训练。”

  没必要一刀切

  “行政化是一把双刃剑,但不必搞政策一刀切。”强调科研人员做科普十分重要的同时,周忠和仍然认为,不宜硬性将科普作为所有科研人员的考核指标,最重要的是让科研人员发自内心的认为做科普是有益的、有成就的,科学共同体会认同他这样一种行为,同时不会影响到职业的发展。

  因此,他建议,科研人员需要根据自身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权衡科研和科普的安排。“如果年轻科研人员顾虑多、时间又有限,那么你先别费工夫。一些国外学者也建议大家,在拿到终身教职后再花更多时间来科普。”

  此外,周忠和还提出应重视与媒体的互动,及时响应社会需求进行应急科普,保证权威性、严谨性生命线等多项建议,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支招科研人员如何做好科普。

相关文章

友情提醒:年末将至,请科研人员完善个人资料及论文归属、引用等数据!

您的论文数据,我们一起负责!随着WebofScience的不断更新,作者记录功能新增了更多元化的的内容与分析指标,科研人员在认领后就可以通过WebofScience更方便快捷地查看到自己更全面的学术表......

我国科研人员取得直肠癌研究新突破

10月18日,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研究团队,揭示直肠癌在新辅助化疗下肿瘤微环境的动态变化图谱和耐药性影响,并为临床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新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报道医学》上......

探索原始生命奥妙,揭秘热河生物群隐藏的生命演化密码

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进化生物学及古鸟类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中生代鸟类与热河生物群的研究,提出了热河生物群是若干生物进化摇篮的假说,找到了一系列支持鸟类恐龙起源......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出炉,风头为何转向整治不正之风?

2023年5月31日,中国科学院发布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知。其公布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额共79名,增选向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和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倾斜;向为国防和国家安全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拳痛击科研项目评审“打招呼”

日前,备受科研人员关注的202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已经完成。随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把“打招呼”顽疾列为主题教育专项整治问题全面推进,一些......

澳科研人员在古老岩石中发现16亿年前生物群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日前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参与的一项研究发现了一种至少16亿年前就在地球上存在过的生物群,早于其他已知的动植物,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公报说,这一生物群被称为“原甾......

我国科研人员开发出新型高灵敏钙信号荧光蛋白探针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章晓辉团队、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友军团队与中国科学技大学教授唐爱辉团队合作开发构建了一类新型的检测钙信号的荧光蛋白探针“尼莫”(NEMO),该......

写“材料”争“帽子”困扰科研人员基础研究减负任重道远

基础研究减负还要过几道坎写“材料”争“帽子”仍在困扰青年科研人员基础研究相当于科技大厦的“地基”,而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就是“打地基”的人。无论是全国两会前夕中央政治局对基础研究进行的集体学习,还是......

科研人员实现量子增强的微波测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的孙方稳教授研究组利用微纳量子传感与电磁场在深亚波长的局域增强,研究微波信号的探测与无线电测距,实现10-4波长精度的定位。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基于固态......

周忠和:人文精神是科普的“灵魂”

科学知识是科普的骨架,而人文精神是科普的“灵魂”。我建议科普工作者不断加强自身人文素养,将科普放在宏观的人文历史环境中进行阐释,在科普活动中更加重视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的宣传普及,让科普更加生动有趣、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