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8-17 15:42 原文链接: 唐丹玲研究员担任美国地球物理学会董事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研究员最近被推选为(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董事会成员,应邀请参加2010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董事会议和领袖会议。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于1919年,为世界知名的国际性非营利研究机构,致力于推动地球物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拥有来自全球135个国家的5万8千余名会员。董事会是AGU的领导管理组织,由国际知名科学家学者组成。唐丹玲是董事会中唯一来自中国的学者。

  该学会是以地球科学为核心内容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内容涉及大气科学、海洋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行星研究等领域,出版包括GJR,GRL等多种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和专著,召开包括Ocean Science Meeting,Western Pacific Geophysics Meeting等知名国际大会。每届AGU大会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上万名科学家参加,是各国地球物理科学家们相互交流研究进展和学习新知的良好平台。

  唐丹玲是中科院“引进国外优秀人才计划”和“百人计划”成员,主要从事海洋生态环境研究和海洋遥感研究,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参与多项国际合作研究包括联合国项目,担任多个国际学术组织组委会成员。

相关文章

水深遥感反演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刘永明与研究员唐丹玲,中山大学教授赵俊和邓孺孺,以及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和自然资源部南海局等合作,在水深遥感反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成果究以《耦合多时相La......

我国研发地球物理软件开发平台实现“即插即用”

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16日宣布,其所研发的地球物理软件开发平台(GeoProbe),采用插件技术,实现了地球物理软件“即插即用”,为充分发挥地球物理勘探在地质找矿等领域的作用提供了技术支撑。遥感......

电子所自主研制的地球磁场传感器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中科院电子所第十研究室(中科院电磁辐射与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立足国内,找矿增储”等重大战略需求,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SinoProbe计划等项目经费支持下,经过近3年的技术攻关,突破了制约......

两华人科学家获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成就奖

 11月4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市举办的第82届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会(SEG)年会的颁奖仪式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千人计划”张捷教授与美国康菲石油公司资深科学家Xianhua......

裴顺平副研究员荣获“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

  10月17日至2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在京顺利召开。会上,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裴顺平副研究员荣获第三届“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并作了题为“青藏高原东......

混合域单程波动方程的透射损失补偿研究获进展

勘探地球物理学家Claerbout于1985年提出单程波动方程并将其应用到地震偏移成像中。该方法由于计算效率高和在复杂介质条件下计算精度高等优点而在地震偏移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单程波动方程是由双程波动方......

地质地球所提出地震多次波偏移成像方法

Sigsbee2B多次波逆时偏移成像盐丘(subsalt)是地下的高速体,分布广泛,可达几千米到上万米深。盐丘下部是油气藏主要聚集地,深海大型油气田大部分含有盐丘构造。确定盐丘下部断层、圈闭、边界是寻......

第二届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评选结果揭晓

日前记者从成都理工大学获悉,设在该校的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中科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游庆瑜、中国石油大学刘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郭良辉、同济大学杨挺、吉林大学刘洋荣获第二届刘光鼎......

“中法意西阿尔卑斯地震台阵探测”项目启动

“中法意西阿尔卑斯地震台阵探测”是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的一项国际合作项目,日前已正式启动。参加该项目的成员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法国格林诺布尔约瑟夫傅里叶大学(Univers......

地质地球所中、西部地壳结构特征及变化研究获进展

过去大量资料表明,华北克拉通东部在中-新生代经历了广泛和强烈的岩石圈构造活动,造成其岩石圈地幔与地壳的厚度和性质都发生了明显改变。然而,克拉通中、西部的显生宙演化由于研究起步较晚和资料缺少,还存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