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19 14:55 原文链接: 四川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从实验室迅速进入市场

  9月18日,中秋小长假后首个工作日,7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张兴栋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约来工作人员,拟出成都生物医学材料产业示范园推进的“工期表”。“这是30年来最好的成果转化机会,力争明年春节前实现首家企业入驻。”张兴栋的可诱导组织再生生物材料项目,是四川大力推动转化的重大科研成果。他希望四川在万亿生物医学材料产业中占领全球制高点的愿望,也因为市场化企业和园区的建立,变得前所未有地可操作、可预期。

  这样的创新和转化热情,激荡在全省科研院所、高校和产业园。近3年,四川用改革的思路和举措,以18亿元的财政投入,引导全社会投入200亿元,累计带动实现产值1.2万亿元以上,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激发创新转化热情 弥合成果与市场之间的“两米天堑”

  9月,可能是昝月稳今年最忙的一个月。身为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的他,已经和团队一起在陇海线、焦柳线车载现场检测项目现场工作了近一个月。这个合同金额近300万元的路基项目,他们刚刚签约拿下。与此同时,一家来自日本的铁路公司也锲而不舍地与团队接洽,希望获得合作机会。

  寻求合作的机构找上门,主要是因为昝月稳和团队率先在全球研发出最新轨道隧道车载探地雷达系统。这套系统只需要装挂在普通列车的尾部,可在列车每小时175公里的高速行驶中,对铁路隧道衬砌进行快速检测,及时发现隧道衬砌内的隐患。

  尽管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技术全球领先,这套系统也和西南交大的其他成果一样,曾经因为专利权属不清、合作风险偏大而被束之高阁。

  四川有高等院校上百所、专业科技人员30万左右,是当之无愧的科技资源大省。如何解决“教授拿不走股权,学校干不成科技成果转化,政府得不到科技型企业”的“三输”局面,唤醒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热情?

  今年1月,西南交大出台“交大九条”,在全国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教师的科技成果转化实行混合所有制,西南交大科技园公司代表学校持有30%的知识产权,其余70%归课题团队所有。

  该政策推出半年以来,学校已有涉及7项职务科技成果的50多项职务发明专利完成分割确权,还有30多项职务发明专利准备分割确权,其中包括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中低速磁浮二代转向架、钢轨焊接气体保护焊机、可降解生物材料等职务科技成果。而在此前的3年内,全校没有转化过一项科技成果。

  9月初,省科技厅传来消息:四川将完善成果转化分配机制,推进扩大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范围。在这项政策的主要推动者——西南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副总经理康凯宁看来,高校科技成果与市场之间,隔着一个距离不长、却难以抵达的“两米天堑”,如今“天堑”正在因改革而弥合。

  优化成果转化环境 18亿财政投入“结出”1.2万亿产业果实

  合作方主动找上门,要转化公司最新研发的“石墨烯钻井液润滑剂”,原来需要2年的成果转化周期,现在不到一个月就实现,这是成都碳源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俊志近期收获的最大惊喜。这份惊喜的源头,是四川省首份成果转化清单。

  作为四川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9张清单之一,省科技厅等部门对全省107所高校、274家院所和42家军民融合类单位进行摸底调查,筛选梳理出100项高校、科研院所重点推进成果转化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15个成果转化专项。这份以“精准”为最大特点的清单,注明了每一项科技成果的技术领域、水平和成熟度。

  凭着这份详细的“技术地图”,一家配套企业与谢俊志的公司1个月完成了样品分析测试,并最终拍板合作,这意味着该成果的前期研发投入1年即可回本。

  8月29日的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会上,省科技厅厅长刘东表示,为了搭建科技成果供需双方的长效对接平台,下一步还将建立项目跟踪制度,分领域、分批开展银政企院校对接活动,促进成果尽快在四川转化为产品、形成产业。

  供需对接的完成,并不是成果转化的终点。要打通“最后一公里”,离不开企业这个主体,以及金融“催化剂”。

  在成都高新区,截至8月底上市挂牌企业数量达115家,在国家级高新区中名列第四,在西部地区位列第一。其中的秘诀,就在于其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方向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能够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

  以财政资金撬动企业和社会资本,四川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近3年,全省以18亿元的财政投入,引导全社会投入200亿元,组织实施1500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702个,带动上下游产业实现产值1.2万亿元以上。

  下一步,四川还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推动一批短中期见效、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十三五”末,将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0项,重点建设成果转移转化专业化服务机构1000家,实现全省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累计2000亿元。

相关文章

220万元罗氏PCR中标核酸实验室项目

近日,宁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核酸实验室检测设备采购项目》中标公告,山西宸越九洲科技有限公司以215万元中标该项目。详细信息如下:一、项目编号:1409252022ACS00113二、项目名称:核......

中科大与阿里成立联合实验室共探人工智能技术

9月15日,“中国科大-阿里巴巴智能计算联合实验室”在合肥挂牌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与阿里巴巴达摩院合作,围绕国家战略方向,开展人工智能、智能计算等领域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发挥产研合......

225家协作标定实验室最新名单公布,多家仪器企业在列

日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协作标定管理程序的要求,对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协作标定实验室名单予以更新。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协作标定实验室名单(2022.09)编号单位名称资质名称1宝瑞源生......

六项金融科技成果亮相服贸会助力金融数字化

8月31日至9月5日,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在9月3日首钢园服贸会成果发布现场,神州信息连续发布六项前沿金融科技创新成果,助力金融数字化,服务实体经济。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已成为金融......

泸定6.8级地震诱发大范围地质灾害概率高

记者6日从成都理工大学地灾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悉,该实验室强震地质灾害研究团队利用前期已研发的地震诱发地质灾害预测模型,对本次泸定地震诱发地质灾害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受本次地震影响,泸......

Nature:UCSD生物医学博士教你摆脱论文囤积症

又是一年开学季,对于刚加入实验室的科研新人而言,这段时间正是掌握领域内核心文献、确定研究方向的重要过渡时期。然而,从下载论文开始,不是遗漏所在领域的关键研究,就是同一篇文章重复下载。想找导师在组会上推......

我国建成50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记者顾天成、李恒)在20个疾病领域建成50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生物医药领域建成7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与医学教育工作取得显著进步。这是记者......

揭牌!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牵手华为成立实验室

8月18日,由华为公司、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等多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与行业头部企业等单位联合成立的“智慧港口全球创新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在天津揭牌。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吴超仲,......

土壤“三普”专题检测技术与应用线上研讨会

今年,国务院发布《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以全国耕地、草地、园地、林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土壤普查的对象,以土壤性状、类型、条件、立地、利用状况等为普查内容展开工作,其普查结果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

伪造数据12年!校方:该实验室造假成风

编译|刘如楠操纵、伪造实验数据长达12年之久,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萨姆森·雅各布(SamsonJacob)仍然熬到了名誉教授的荣休身份。而学校的一项学术不端调查,却让他名誉扫地。据撤稿观察(Retr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