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四川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通知。

《实施方案》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即在“十四五”期间,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体系的基本形成。具体而言,目标是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19.5%。

  同时,《实施方案》也着眼于“十五五”期间,期望在此期间,产业结构和用能结构的调整能够取得重大进展,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保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在全国的领先水平,以实现工业领域的碳中和。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包括优化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及积极推动工业高效利用清洁能源。此外,也鼓励实施电能替代和电气化改造,拓宽电能替代领域,并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引导企业节约、环保、绿色、智能、有序用电。

  《实施方案》强调了四川省在未来几年内对工业领域碳达峰的重视,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期望能实现绿色低碳的优势产业体系的建设,同时推动四川省工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方案》提出六项政策保障,包括:

  (一)加强政策引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构建四川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制定工业节能监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管理办法,推动重点领域规范发展。建立企业绿色信用等级评定机制,加大评定结果在财政、信贷、试点示范等方面的应用。完善企业资源能源消耗、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促进企业更好履行节能增效、减污降碳等社会责任。

  (二)建立核算体系。支持行业、园区、企业、计量技术机构夯实统计基础,提高工作质量,依据自身特点开展碳排放核算方法学研究,基于生命周期方法建立健全碳排放计量体系并编制计量测试标准和实施细则。推进碳排放实测技术发展,加快遥感测量、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碳排放实测技术领域的应用,提高统计核算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国际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推动建立更为公平合理、统一规范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体系,为后续全面深化工业领域温室气体减排工作提供基础和手段。

  (三)构建标准体系。发挥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引领作用,梳理和升级现有标准,对接国家标准,建立健全低碳评价、低碳认证、碳排放、能效水平、循环经济评价等地方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推进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支持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标准化专业机构等积极承担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标准研究项目,参与国家和行业绿色低碳标准制修订,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的企业标准。

  (四)强化财税支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更好发挥税收对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支持开展低碳、节能、节水、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技术应用和改造。积极落实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发挥“绿蓉融”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作用,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为碳减排重点领域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企业上市融资、挂牌融资和再融资。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传统行业绿色转型、绿色低碳试点示范,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五)健全市场机制。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施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培育壮大咨询、检测、核查、认证等技术服务机构和碳排放管理员队伍,加强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和配额清缴管理。积极参与建设全国用能权交易市场,完善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做好与能耗“双控”制度的衔接。健全企业、金融机构等碳排放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创新推广碳披露和碳标签。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积极推广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第三方低碳评价、碳资产委托管理、碳排放核算等新型专业化绿色服务模式。

  (六)加强对外合作。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对接交流合作,支持新能源开发龙头企业、能源装备生产企业等参与国际产业链供链合作。大力发展以清洁能源装备、晶硅光伏、动力电池等为重点的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产品贸易。全面推进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合作,探索合作共建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扩大与重庆、云南、贵州等周边省(市)合作,大力推动绿色低碳标准体系互认、信息互通、工作互动。

《实施方案》重点行业达峰行动。 聚焦重点行业及我省特色优势产业,理清降碳路径、明确低碳发展路线,分业施策、科学规划,持续推进碳排放总量控制和 碳排放强度降低。 

1.钢铁行业。严格落实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环境影响评价、 节能评估审查等相关规定,切实控制新增钢铁产能。促进钢铁行 业流程结构优化,推动工艺及装备绿色升级,实现资源能源高效 利用。强化产业协同,构建清洁能源与钢铁产业共同体。大力推 进非高炉炼铁技术示范,提升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推行全废 钢电炉工艺。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高强高韧、耐蚀耐候、节材节 能等低碳产品应用比例。加强高炉低焦比、高煤比冶炼技术研究 应用,鼓励开展高效球团矿生产工艺、溶剂型球团生产、高炉高 效使用生块矿等炉料的研发应用。鼓励节能型炼钢、钢化联产, 探索开展氢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等试点示范,推动低 品位余热供暖发展。到2025年,废钢年加工能力超过1500万吨, 短流程炼钢占比达40%以上。(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 科技厅、生态环境厅、省国资委、省能源局等)

 2.建材行业。加强产能置换监管,加快低效产能退出,严禁 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引导建材行业向轻型化、集约化、 制品化转型。推动水泥、玻璃、陶瓷、砖瓦等行业梯次有序达峰。 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合理缩短水泥熟料装置运转时间。因 地制宜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电力、天然气 应用比重。鼓励建材企业使用粉煤灰、工业废渣、尾矿渣、钒钛 钢渣等作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提升工业副产品在建筑材料领域 的循环利用率。推广应用全氧、富氧、电助熔、全电熔等工业窑 炉节能降耗技术,水泥高效篦冷机、高效节能粉磨、低阻旋风预 热器、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粉等节能降碳装备。加快 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应用推广,加强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 凝土、木竹建材等低碳建材产品研发应用。到2025年,水泥熟 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下降1%以上。到2030年,原燃料替代 水平大幅提高,在水泥、玻璃、陶瓷等行业改造建设一批减污降 碳协同增效的绿色低碳生产线,实现窑炉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产 业化示范。(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生态环 境厅、省国资委、省能源局等) 

3.化工行业。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局,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 严格项目准入,合理安排建设时序,严格控制尿素、磷铵、烧碱、 黄磷、电石等行业新增产能,禁止未纳入国家产业规划的新建、 改扩建炼油和新建乙烯、对二甲苯、煤制烯烃项目建设,发挥天 然气资源优势,加大天然气(页岩气)勘探,增强原料供应能力。 稳妥有序发展天然气化工和钛锂钾化工,大力发展氢能源化工和 以动力电池材料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引导企业转变用能方式, 鼓励以电力替代煤炭。调整原料结构,控制新增原料用煤,拓展 副产氢气利用,推动石化化工原料轻质化。开发可再生能源制取 高值化学品技术。优化产品结构,促进石化化工与煤炭开采、冶 金、建材、化纤等产业协同发展,加强炼厂干气、液化气等副产 气体高效利用。鼓励企业节能升级改造,推动能源梯级利用、物 料循环利用,推动氢能多元利用。到2025年,炼油、乙烯、电 石等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30%,合成氨行业能效 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15%。(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 化厅、科技厅、生态环境厅、省国资委、省能源局等) 

4.有色金属行业。严格执行产能置换,严控新增产能,新建 及改扩建冶炼项目须符合行业规范条件,且达到能耗限额标准先 进值。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提高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应用 比重。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完善废弃有色金属资源回收、 分选和加工网络,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 用绿色低碳技术,提升短流程工艺行业占比,持续优化工艺过程 控制,提升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余热回收水平,推动单位产品能耗 持续下降。实施一批铝用高质量阳极示范、铜锍连续吹炼、大直 径塑罐双蓄热底出渣炼镁等技改工程。突破冶炼余热回收、氨法 炼锌、海绵钛颠覆性制备等技术。到2025年,力争铝水直接合 金化比例达到90%,氧化铝高效溶出、电解槽余热回收等技术研 发推广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技术 得到突破性应用,持续提高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省发 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生态环境厅、省国资委、 省能源局等) 

5.造纸行业。推广应用农林生物质剩余物高效收集储运、生 物质热裂解和能源转化、低能耗蒸煮、多段逆流洗涤封闭筛选、 黑液高效蒸发及高浓度燃烧和化学品高效循环回收利用、靴式压榨、生物质固废和沼气利用、污泥余热干燥等技术。到2025年, 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采用热电联产占比达85%。到2030年, 探索能源与纸业产业链融合,采用热电联产占比达90%以上。(省 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 等) 

6.纺织行业。重点发展化学纤维智能化高效柔性制备技术, 推广低能耗印染装备,应用低温印染、小浴比染色、织物连续印 染等先进工艺。加快推动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到2025年,差 别化高品质绿色纤维产量和比重大幅提升,低温、短流程印染低 能耗技术应用比例达50%,能源循环利用技术占比达70%。到 2030 年,印染低能耗技术占比达60%。(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 信息化厅、科技厅、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等) 

7.电子行业。加快晶硅光伏产业高端化发展,推进关键环节 技术更新,持续降低生产能耗和成本,提高晶硅光伏发电效率。 强化行业集聚和低碳发展,进一步降低非电能源的应用比例。推 进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配套成链发展,形成上中下游适 配协调的产业集群。推进薄膜光伏产业创新发展。推广多晶硅闭 环制造工艺、先进拉晶技术、印制电路板清洁生产技术等研发和 产业化应用。到2025年,锂电材料、光纤行业非电能源占比分 别在7%、2%以下。到2030年,电子材料、电子整机产品制造 能耗显著下降。(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生 态环境厅、省国资委、省能源局等)

8.装备制造行业。围绕清洁节能环保、能源装备等领域绿色 低碳需求,聚焦重点用能工序,加强先进铸造、锻压、焊接与热 处理等基础制造工艺与新技术融合发展。积极开展一体化压铸成 型、无模铸造、超高强钢热成形、异质材料焊接、轻质高强合金 轻量化、激光热处理等先进近净成形工艺技术推广。开展抗疲劳 制造、轻量化制造等节能节材工艺试点示范。(省发展改革委、 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生态环境厅、省国资委、省能源局等)

相关文章

中国科学院最新成果:光电催化氨氧化反应研究新进展

高效光电催化氨氧化反应对于太阳能制氢和氨氮废水整治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光电催化氨氧化反应主要集中于自由基介导的间接氨氧化策略,往往需要过量的氧化还原媒介(例如过硫酸盐),导致低的电流效率。因此,如......

政策解读《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

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等12部门于2023年12月19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导推进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近日,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对......

安徽省下达33.6亿元推进双碳工作,各大仪器厂商提供技术支持

安徽省下达33.6亿元推进双碳工作12月19日,安徽省财政厅发布财政要闻,称安徽财政积极争取并及时下达中央节能减排补助资金33.6亿元,其中用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32.2亿元;下达省以上大气污染防治专......

国际能源署署长:中国是清洁能源领域的冠军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4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举办的一场主题边会上说,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电动车行业发展方面成绩斐然,“是清洁能源领域的......

聚焦清洁能源,这家公司大动作!

12月7日晚,上海电力公司拟与公司控股股东国家电投集团的子公司国电投清洁能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清能基金”)管理的电投信能新能源产业基金(天津)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电投信能基金”)开展合作......

国务院重磅发文!

12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0%左右。持续增加天然气生产供应,新增天然气......

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公布!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3〕9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为落实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

以数智化技术助力先进能源材料检测实验室高质量发展

近日,第四届中国先进材料产业创新与发展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其中一场由北京三维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菊飞发表的特邀报告尤为引人注目。王菊飞在报告中深入探讨了实验室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并分享了先进......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的关键抓手。”11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在2......

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发布,拉动了哪家企业利润高增长?

1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着力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