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2-18 10:03 原文链接: 国产碳纤维缘何依然“脆弱”

  “近10年来我国碳纤维关键技术相继取得重大突破,碳纤维产业规模雏形已具。但原丝落后、研用脱节正制约着碳纤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日前,2012年全国碳纤维产业发展会议在吉林召开,业内专家指出,碳纤维作为复合材料最重要的增强项之一,已被国家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需要多措并举,来提升该行业的产品质量和国内外竞争力。

  落后发达国家30年

  2003年11月,国产碳纤维第一次第三方独立检测,我国T300级碳纤维抽样产品的3项主要指标,其稳定性存在很大问题。但中国证券网的相关数据显示,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国内有一两个单位的产品品质已超过T300级的性能指标,达到了T400级水平,并且可以小批量生产。这处于上世纪 80年代海外在碳纤维研发方面的水平,同时由于T300级碳纤维实现了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垄断,迫使进口价格大幅度下降。从总体形势来看,我国当前处于由 T300通用级向高性能的T700和T800发展的过渡期。T700级正在进行中试放大,T800级正在实验室研制。

  中国不饱和聚酯树脂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赵鸿汉认为,目前世界碳纤维的技术格局是:一些发达国家垄断关键技术,国内则处于起步阶段。世界碳纤维技术主要掌握在东亚个别国家,技术严格保密。而美国赫克塞尔(Hexcel)、阿莫科(Amoco)和卓尔泰克(Zoltek)等其他碳纤维企业均处于成长阶段,生产工艺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究竟在哪里?中科院化学所博士徐坚认为,原丝落后是制约我国碳纤维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先天不足,后天则很难有所突破。在碳纤维制备过程中,仅单体聚合和聚合物纺丝这一流程,就有将近200米生产线,上千个工艺控制点,调整其中任意一个控制点都可能在产品产生影响。原丝预氧化还有近200米生产线以及上千个工艺控制点。对于这些问题,如果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很难控制好这一复杂过程,目前在没有充分研发和相关数据支撑条件下,难以用理论和模型来描述这一复杂过程,以及影响因素众多的碳纤维结构形态―性能―工艺条件的相关性。

  制约我国碳纤维发展的瓶颈之二是耐高温材料及大型高温炉。国产碳化炉采用仅能允许在1400℃以下温度使用的碳化硅作为发热体,高温环境下碳化硅抗负荷强度低,不能制作大尺寸工业规模碳化炉,无法实现1500℃的最佳工艺。国外采用高纯石墨材料1800℃以上的高温碳化炉,严格限制对我国的出口,中等规模的高温碳化炉进口价格高,导致国产碳纤维装备的建设成本过高,无法与进口纤维竞争。

  实质突破有待技术创新

  与会专家认为,企业应是技术创新主体。目前,我国碳纤维研发仍然以科研机构为主体,加之部门各行其是,利益条块分割,造成碳纤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互为脱节。技术创新集成要从以科研单位为主体转变为以企业为主体。碳纤维制备过程中包括溶液聚合、纤维成型、氧化碳化、表面处理等多道工艺,工艺总路线可能超过350米,那么长的生产线以及如此复杂的控制系统,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才能把技术有效地集成起来。

  徐坚认为,碳纤维是跨高分子化学、无机化学、材料科学、纺丝工程、高温氧化工程等多学科交叉领域。我国的碳纤维技术研发在许多方面科学基础薄弱,关键技术控制点不清晰,系统集成无法形成。企业各有所长,但都没有全面掌握原丝和碳丝生产的关键技术,加之企业的生产线相互保密,导致国家科研投入虽高,但效益十分低下。据悉,我国目前已颁布和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份原丝分析表征的国家标准,但由于缺乏原丝样品,尽管建立了方法或模型,却没有数据。企业不愿意拿出样品,科研单位空有检测能力却只能望洋兴叹。

  徐坚呼吁,国内建立第三方独立测评机制已经迫在眉睫。目前,我国碳纤维市场需求在7000~8000吨,以体育休闲用品、航空航天、工业领域的应用为主。其中,工业领域的应用正在急速扩大,将成为主要的应用领域。然而,2011年我国碳纤维规划产能7万吨,其中建成1万吨,开工投产的仅2000 吨。而且产能分散,开工不足,装置闲置。在强化纤维制备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的同时,加强碳纤维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以应用需求牵引碳纤维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国家出台扶持碳纤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同时,我们应该重视运行机制和体系的创新,坚持公平公正的第三方独立测评机构,建立检测公用平台,坚持公平竞争、择优选择、独立考评、风险共担的创新机制。”徐坚说。

相关文章

铝基体与碳纤维界面“弱结合”可提高复合材料强度

俄罗斯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证实,铝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取决于组元间结合强度,即组元间的界面强度降低时,因裂纹扩展受阻,复合材料的抗断裂性反而增加。研究结果为建立金属基纤维复合材料强度数学模......

两大巨头“杀入”碳纤维

近年以来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稳定,国产替代进程加速。2022年以来,像中复神鹰、吉林化纤等国内领头企业的发展势头正盛。新年伊始,就有两家企业打算进入这一赛道,先后斥资建设碳纤维产线。获悉,1月7日,山西......

日本东丽将投1000亿日元增产碳纤维

日本经济新闻社1月16日报道称,日本东丽计划到2025年投资约1000亿日元扩大美国、韩国和法国等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基地的产能。日本东丽的碳纤维业务主要面向航空制造、体育休闲及一般产业等领域。此前,受......

两大巨头“杀入”碳纤维

近年以来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稳定,国产替代进程加速。2022年以来,像中复神鹰、吉林化纤等国内领头企业的发展势头正盛。新年伊始,就有两家企业打算进入这一赛道,先后斥资建设碳纤维产线。获悉,1月7日,山西......

碳纤维这种低等级材料,已经out了

有人觉得碳纤维很高级,但我觉得恰恰相反,碳纤维只是一种工业材料,它和高级没有一点关系,你认为高级,是因为碳纤维往往和一些特定的商品挂钩,而这些商品往往有着高价值属性,所以碳纤维才会被人觉得非常高级。但......

国内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成功投产

随着碳纤维应用率的不断提升,相关行业将迎来长跨度的高景气阶段。国内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成功投产据《中国科学报》,近日,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在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碳纤维产业基地......

李仲平:如何认识神奇的碳纤维

李仲平(1964.08—),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长期从事航天极端环境复合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应用研究以及型号研制。负责并带领团队探明天线罩热透波、防热复合材......

绿色冬奥离不开碳纤维

2月2日,冬奥会火炬接力启动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奥运火炬“飞扬”的外形极具动感和活力,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值得一提的是,“飞扬”的......

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不仅抗拉还抗压

要应对臂架受力情况的复杂多变,就需要研发出可满足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需求的“既抗拉又抗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这,是业内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极具挑战力的难点。“泵车是工程机械中极为典型的超长柔性多关节臂架类......

碳纤维储氢气瓶技术获突破

上海石化碳纤维生产车间。近日,北京2022冬奥会中国首棒火炬手李佳军与希腊运动员安东尼奥完成火炬交接,碳纤维制成的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当前,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储氢气瓶技术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