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志刚,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东辉、杨学明等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兴安等合作,利用自主发展的具有国际上最高分辨率的交叉分子束离子成像装置,结合高精度量子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分析,对H+HD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展开深入研究并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于12月14日以Observation of the geometric phase effect in the H+HD→H2+D reaction 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上。

  在实验上,王兴安和杨学明等自主研制了一台独特的结合阈值激光电离技术,以及离子速度成像技术的交叉分子束反应动力学研究装置,使得实验上获得的氢原子产物的散射角度分辨率达到了世界上同类仪器的最高水平。利用这一装置,研究小组成功地测得了H+HD→H2+D反应的全量子态分辨产物速度影像,在实验上观测到了转动态分辨的H2产物前向角分布快速振荡结构。在理论计算上,孙志刚等发展了独特的描述化学反应中“几何相位”的动力学理论,并基于张东辉等发展的高精度的势能面,通过精确量子动力学分析发现,只有引入“几何相位”效应的理论计算才能正确地描述实验观测到的前向散射振荡结构。该进展是科学实验与理论计算的又一次“完美结合”,用交叉分子束和量子化学方法首次定量了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作用,把化学动力学中的一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该项研究揭示了“几何相位”在化学反应中独特的作用以及“几何相位”效应的物理本质,对于研究广泛存在锥型交叉的量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这项研究,科学家们还在实验上发现和证实了这一重要反应体系在高能反应时一个全新的反应机理,这对于从根本上理解这一重要体系的高能反应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1927年波恩-奥本海默近似(Born-Oppenheimer Approximation)是研究分子等量子体系最为重要的基石。在这一近似下量子动力学研究一般忽略非绝热相互作用且只考虑最低的绝热能电子态。但是,当量子体系存在锥形交叉如狄拉克锥(Dirac Cone)时,波恩-奥本海默近似在处理这些量子体系时就可能失效。半个多世纪以前,科学家发现在波恩-奥本海默近似或绝热近似下,必须引入“几何相位”(Geometric Phase)才能在绝热近似下准确描述这些体系的量子动力学行为。而引入“几何相位”对于量子体系的动力学行为会产生明显的效应,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几何相位”效应。“几何相位”效应在很多重要物理体系中存在,如众所周知的量子霍尔效应中的一种重要的情况就是由于电子的“几何相位”效应所导致的。

  “几何相位”效应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也是理论化学和物理化学领域一个长期备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在最简单的化学反应体系H+H2中,电子基态和第一电子激发态势能面之间存在典型的锥形交叉。由于该体系只包含三个原子,可以采用目前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资源,在理论上对其进行精确的描述。因此,H+H2反应及其同位素取代反应一直是用来研究“几何相位”效应对化学反应影响的模型体系。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许多国际上著名的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然而,由于实验和理论上存在的巨大挑战,该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动态化学前沿研究中心项目、中科院先导B项目和科技部有关项目的大力支持。

大连化物所等首次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


相关文章

大连化物所实现化学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化学反应无处不在。如何精确调控化学反应是化学科学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工程师通过添加催化剂、改变化学过程的温度与压力等宏观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化学反应,得到所需的化学反应产物。随......

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电子角动量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太阳对应化学反应产物的微分截面,白色海鸥组成的图形对应实验数据中的处在微分截面前向的马蹄铁形结构,而山峦对应模拟计算的反应势能曲面。插画作者:陈磊、梁琰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

研究发现化学反应中自旋轨道分波的量子干涉现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兴安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孙志刚研究员和杨学明院士课题组合作,发现了基元化学反应中自旋轨道分波的量子干涉现象,揭示了电子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对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瑕瑜:用化学反应的灵感改造质谱解决脂质组学的难题

质谱在现代科学研究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分析化学家使用质谱,研究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领域的挑战性课题,做出有影响力的工作。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仪器研发与应用研究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紧密地联系......

科学家提出一维纳米限域有序组装反应的概念

纳米限域化学反应,是指限域在纳米通道内部的化学反应,通常比通道外部和体相中反应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反应效率。纳米限域化学反应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其中一维纳米限域化学反应研究最为广泛,包括碳纳米管......

元素铼在气相化学反应中生成羰基配合物的系统性研究

近期,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化学组科研人员的主导下,通过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和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PSI)科研人员的国际合作,对第七族元素铼(Re)在气相化学反应中生成的羰基配合物进......

宇宙中的第一次化学反应:化学是这样诞生的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同一种物质——氦合氢离子(HeH+)。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JeromeLoreau称它是“神秘的分子”(更确切地说,是“神秘的离子”,因为它带有一个正电荷)。化学老师大概教过你,稀有气......

大连化物所等首次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志刚,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东辉、杨学明等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兴安等合作,利用自主发展的具有国际上最高分辨率的交叉分子束离子成像装置,结合高精度量子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

大连化物所等首次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志刚,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东辉、杨学明等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兴安等合作,利用自主发展的具有国际上最高分辨率的交叉分子束离子成像装置,结合高精度量子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

我国科学家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兴安教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孙志刚研究员、张东辉院士、杨学明院士等人,利用自主发展的具有国际上最高分辨率的交叉分子束离子成像装置,结合高精度量子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分析,对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