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17 11:16 原文链接: 太平洋洋隆之下软流圈地幔中铁同位素的高度不均一性

  近日,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在线刊发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肖媛媛课题组研究人员对东太平洋洋隆5-15°N两侧海山玄武岩的铁(Fe)同位素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太平洋洋隆之下软流圈地幔中Fe同位素的高度不均一性。

  对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研究表明,上地幔在元素和放射性成因同位素均存在较大尺度的不均一性。Fe是地幔岩中的主要元素,目前对Fe同位素在MORB源区地幔中是否均一仍有争议。研究通过对1988年Raitt 02航次拖网获得的东太平洋洋隆5-15°N两侧海山玄武岩的Fe同位素进行分析,揭示了大洋中脊之下软流圈地幔中Fe同位素的高度不均一性。Fe同位素与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Hf-Pb同位素均呈现很好的相关性,重Fe同位素赋存于富集不相容元素的地幔组分之中,表明重Fe同位素在岩浆作用过程中更不相容。低部分熔融程度(Low-F)熔体的地幔交代作用是造成重Fe同位素富集的主要原因。Low-F交代熔体形成于软流圈地震波低速带(LVZ),并在上覆岩石圈地幔底部结晶出富集重Fe同位素的辉石岩脉体。这种古老、被交代的大洋岩石圈地幔物质经俯冲作用进入地球内部并循环到MORB源区地幔中,造成Fe同位素、元素与Sr-Nd-Hf-Pb同位素的高度不均一性。

  海洋所博士孙普该论文第一作者,孙普和海洋所研究员牛耀龄为论文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联合基金、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和“111计划”等联合资助。

EPR海山玄武岩中Fe同位素组成的高度变化

相关文章

活跃地幔柱或解开火星地震之谜

科技日报北京12月5日电(记者张梦然)根据《自然·天文学》杂志5日发表的一篇论文,火星北部平原底下可能有一个直径约4000公里的活跃地幔柱,该地幔柱会引起火星壳抬升,并将热岩浆送到火星表面。这个地幔柱......

新研究揭示沉积碳酸盐俯冲进入下地幔

 俯冲碳酸盐循环模式及夏威夷复苏期火山岩重Zn同位素形成过程  课题组供图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良课题组在国际地学期刊《化学地质学》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揭示了夏......

最新在现代大洋中脊首次发现25亿年前大陆地幔

中新网北京6月2日电(记者孙自法)中、美、德三国科学家通过合作研究,最新在现代大洋中脊(洋中脊)首次发现25亿年前大陆地幔,为研究地球早期地表重要组成单元——克拉通的形成演化乃至破坏提供了新的视角。由......

地质地球所等揭示火星地幔是活动的

近年来,国际上实施了InSight火星探测计划(InteriorExplorationusingSeismicInvestigations,GeodesyandHeatTransport,地震、大地测......

地化所在含Al斜方辉石亚稳相变研究中取得进展

斜方辉石[(Mg,Fe)SiO3]是上地幔重要组成矿物和俯冲板片主要造岩矿物。与俯冲板片中其他主要矿物相比,斜方辉石密度较低,因而其亚稳相被认为与位于地幔转换带的板块停滞有关。现有关于橄榄岩、辉石岩等......

合作项目幔源岩浆演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773044)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晶瑶、李秋立、路凯等人与国外合作者在幔源岩浆演化过程方面研究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幔源岩浆的低氧同位素特征映......

环苏拉威西海多俯冲带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曹令敏、研究员赵明辉、研究员丘学林与浙江海洋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剑桥大学合作,在东南亚环苏拉威西海多俯冲带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揭示软流圈地幔中富水俯冲组分的分布及地幔运动方向

大洋板块的俯冲是驱动板块构造的引擎,也是形成宜居地球的关键。俯冲的大洋板块携带了巨量水进入地球内部,这些水能被带到多深多远的地方,是国内外科学家关注的前沿问题。然而,以往研究发现全球大洋中脊下方的软流......

关于东加勒比地区俯冲弧后地幔结构新认识

俯冲大洋板块的脱水及其对地幔结构的影响是重要科学问题。前人研究表明,在弧下100±20km深处存在大量脱水,导致地表火山岛弧的形成;俯冲板片滞留到地幔过渡带会造成深部物质脱水。然而,在板片俯冲到两三百......

我国学者在地幔过渡带俯冲板片界面成像研究中获进展

板块俯冲是地球上较为宏大和复杂的地质过程之一,是理解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交换、大陆岩石圈演化、地震和火山活动及矿产资源分布等的重要环节。在板块俯冲过程中,俯冲板片将冷的、不同组分的物质(如地表沉积物、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