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9-28 17:42 原文链接: 如何选择病毒细胞培养的病毒?

  病毒会感染几乎每一种生物机体,无论是人、老鼠、跳蚤还是细菌,都逃脱不了病毒的攻击。但是这些寄生生物无法独立生活:它们需要进入宿主细胞内部,这也就是为什么病毒学家也需要培养细胞,不过要想掌握这种细胞培养技术,就必须对病毒和宿主细胞都有所了解。

  因为这个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把病毒和细胞都放到培养皿中就行,因此要想真正掌握病毒学研究的细胞培养技术,还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的,这里通过了解几位病毒学家的培养思路和技巧,介绍了一些病毒-细胞培养系统和方法。

  病毒

  细胞当然只是培养体系的一半,另一半病毒也存在选择上的问题。一旦病毒开始在培养基中生长,那么它们就会发生改变,为了适应生长速度或毒力而产生突变。Bloom在研究中就发现猫肾培养基中的阿留申病毒会导致水貂患上一种轻微的疾病,至今他们也不清楚原因是什么。

  病毒来源的选择主要看个人的目的,如果你希望感染培养基中的每一个单细胞,分析细胞的反应,那么可以选择高感染性的实验室毒株,但是如果要分析潜在治疗的效果,那么建议选择野生型病毒。

  在选好细胞系和病毒毒株后,研究人员就要开始考虑所用病毒的剂量,以及感染的时长。

  “这并不是最令人感兴趣的实验,但确实实实在在的科研,”Kaushic说。定量病毒感染培养基所需份量,以及计算空斑或蚀斑数量最经典的方法就是在培养皿或培养瓶中的单层细胞实验,每个蚀斑都是单个病毒粒子感染的应答。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手头上的数据获得他们想要的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即感染实验中病毒-细胞的比率。如果MOI为1,就是每个细胞对应一个病毒,那么只需要感染三分之二的细胞。因为病毒是随机扩散,一些细胞没有碰到病毒感染,而旁边的细胞却有两到三个粒子感染。

  为了能均一一对一感染每个细胞,Saeed建议采用MOI为5,如果要分析病毒在细胞间的传播,那么他建议MOI为0.01,这样100个细胞中最开始只有1个被感染,之后再传播到旁边细胞。

  此外,研究人员还需监控感染过程,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大多数的培养细胞能以平铺单层细胞生长,但被感染的细胞也许会出现聚合,或者破裂。“细胞看上去状态并不好,但仍然存活着,并且繁殖病毒,”Fields Virology操作指南作者Condit说。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感染都会导致CPE的出现,因此研究人员可能需要采用其它方法,对于培养皿或孔,研究人员可以采用PCR来识别病毒基因,或者Western blotting来检测病毒蛋白。

  Kaushic 警告说,找到病毒核酸或蛋白并不一定就确认了病毒的感染和复制能力,比如说,许多HIV研究者会检测核心病毒蛋白p24是否存在,如果一不小心,他们也许识别的就是原初接种的不完整,非活性病毒粒子中的p24。

相关文章

西湖大学团队揭示T细胞“特种兵”真相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周强课题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课题组助理研究员宿强,在合作研究中首次呈现了两种经典的γδTCR–CD3复合物的全长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Vγ依赖的组装模式,......

《细胞》: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3D重构人类原肠期胚胎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3日晚,我国科学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发表题为“3DReconstructionofaGastrulatingHumanEmbryo”(人类原肠胚的三维重建)的研究论文。......

助力细胞培养产品质量,中量大牵头国家标准发布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教授陈春主持制定的国家标准《细胞培养液中苯乙烯、2-氯乙醇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GB/T43778-2024)正式发布并实施,细胞培养产品质量有了新保障。细胞(含体......

南大科学家发现“返老还童”因子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辰宇、陈熹、王延博,医学院教授方雷等人通过研究揭示了一项重大发现:年轻血液中的小细胞外囊泡(sEVs)具有显著延长寿命、恢复整体生理功能以及逆转与年龄相关的退化变化的能力。4......

古老病毒序列,竟可调控鸟类大脑基因!

病毒与宿主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会对宿主产生深远的影响。近日,我国科学家最新发现了古病毒与鸟类演化的有趣关联。研究人员发现,古老病毒曾经插入到鸟类DNA中,并伴随着雀形目鸟类的物种大爆发,从而......

谱系细胞单克隆自动化获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研究员张骁团队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微流体创新的谱系细胞单克隆自动化获取策略,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出现的复杂谱系中实现了对特定谱系的单克隆性细胞的自动......

地球上已知最小动物是什么?

一种黏体动物(传播孢子阶段)的放大图,这种动物可寄生在鲑鱼和鳟鱼身上。图片来源:CABI数字图书馆网站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大多数动物爱好者都知道蓝鲸是已知最大的动物,但迄今已知最小的动物是什么呢?据......

科学家首次揭示水稻病毒病害流行波动的潜在机制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周国辉和副研究员杨新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首次揭示了水稻条纹花叶病毒(RSMV)通过降低传毒介体叶蝉的低温耐受性削弱病毒在田间持续流行的分子机制。相关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4月1日,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郭春和教授课题组揭示了程序性死亡因子4(PDCD4)是一个新发现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宿主限制因子,能有效限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相反,为了拮抗PDCD4的抗病......

上海免疫与感染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开展学术交流。上海免疫与感染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此次,双方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