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5 23:39 原文链接: 实现量子点—分子杂化体系的近红外热延迟发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548.shtm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与副研究员杜骏团队在量子点—有机分子能量传递机制与应用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采用低毒性的CuInSe2量子点结合并四苯分子,实现了该类杂化体系在近红外波段的热延迟发光。相关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并被选为VIP(Very Important Paper)文章。

研究团队前期对量子点—有机分子的三线态能量转移(TET)机制研究表明,通过提升量子点与分子间的波函数交叠,在较低能量转移驱动力的条件下,仍可获得较高的TET效率。根据化学热力学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从分子三线态回到量子点激子态的吸热反向传能(rTET)速率也较快。当rTET速率远大于三线态本身衰减速率时,大多数三线态都会重新回到量子点激子态辐射出延迟发光(TADPL),原理上类似于有机分子中的热活化延迟荧光现象(TADF)。团队前期也观测到可见波段的TADPL,并揭示了其熵调控机制。

近红外光在生物成像、光纤通讯、国防安全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量子点—有机分子杂化体系的近红外TADPL迄今未见报道,其根本难点在于有机分子的能隙定则:能量越低的激发态,其非辐射衰减速率一般越快。这就要求rTET的速率足够快,才能与之有效竞争。

针对该难题,团队通过同时优化量子点和三线态受体分子的手段,采用低毒CuInSe2-并四苯的体系,观测到近红外波段(约900nm)的TADPL。研究发现,在室温下TADPL寿命达到60微秒,相比于CuInSe2量子点激子态的寿命提升了3个数量级。得益于量子点本身高达40%的发光效率,TADPL的量子效率可达9%。这些参数可媲美可见光波段的TADPL体系。得益于CuInSe2量子点无重金属的优势,该体系相比传统的铅基近红外量子点可能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基于聚合物光催化剂提升了光合成过氧化氢效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510.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大连化物所”)微纳......

实现量子点—分子杂化体系的近红外热延迟发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548.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与副研究员杜骏团队在量子点&mdash......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与大连化物所签署科研战略协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65.shtm10月27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以下简称“海军大连舰......

开发出高效余晖材料并揭示其发光动力学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62.shtm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斌等在非铅钙钛矿单晶余辉发光动力学研究方面......

构建电催化硝酸盐还原反应的选择性模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284.shtm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肖建平团队在电催化反向氮循环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

金玉奇:以国家需求照亮“追光”之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208.shtm金玉奇(大连化物所供图)“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回......

研究人员发展高效药物靶标鉴定新方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207.shtm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生......

制备限域MOF材料用于高性能电解水反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056.shtm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肖建平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揭示分子筛催化乙烯酮转化制汽油反应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7978.shtm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碳基能源纳米材料研究组包信和院士、研究员潘秀莲团队,......

发现蛋氨酸代谢在抗肿瘤免疫中的重要作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2566.shtm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朴海龙团队与中山大学研究员鞠怀强、教授徐瑞华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