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20 15:23 原文链接: 对流解析模式对青藏高原大气水循环过程的模拟增值

  如何提高大气水循环的模拟能力是气候模式研发领域的挑战性问题,这一问题在青藏高原地区尤为突出。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其降水对局地和下游的生态及环流有深远影响。然而,当前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的降水模拟普遍存在显著湿偏差。

  此前研究认为,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降水的高估主要由南边界水汽输送偏多引起,和模式分辨率、水汽平流方案等因素有关。例如,有研究指出,提高模式分辨率后,更精细的地形刻画可以阻挡从南坡流入高原的水汽,进而减小模式模拟青藏高原降水时的湿偏差。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联合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英国气象局的学者,利用Met office Unified Model针对2009年夏季的青藏高原降水开展了两组高分辨率模拟试验,分别是分辨率为13.2公里的对流参数化模拟(convection-parameterized model;LSM)和分辨率为4.4公里的对流解析模拟(convection-permitting model;CPM),发现CPM显著改善了LSM对青藏高原降水模拟的湿偏差现象(湿偏差从61%减小至14%),并从“过程导向”的大气水循环角度,揭示出CPM的模拟增值主要源于对降水过程的真实刻画及局地非绝热过程对大尺度水汽输送的“升尺度”作用,而非模式分辨率提升引起的南边界水汽输送减少。

  通过显式解析深对流,CPM模拟中分别有61%的外部平流水汽和31%的局地蒸发水汽转化为降水,而由于对深对流参数化方案的依赖,LSM模拟中水汽转化为降水的比例偏高(81%的平流水汽和40%的蒸发水汽)、降水偏多;更多的降水导致更湿的地表和更强的蒸发,因而LSM中降水再循环率(27%)也高于CPM(21%),意味着LSM模拟的青藏高原水循环过程偏强。

  CPM对降水的模拟增值亦可通过“升尺度”效应(upscale effect)作用于大尺度的水汽输送过程,进一步改善模式模拟的湿偏差。对应于湿偏差减弱的局地非绝热过程,和LSM相比,CPM中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低层有反气旋式环流,该反气旋北侧的西风增强了西边界的水汽输入和东边界的水汽输出。因此,虽然CPM中经南边界输入的水汽减少(地形更精细),但由于经西边界输入的水汽更多(大尺度环流对非绝热过程的反馈),CPM中总的外部输入水汽(8.77×107 kg s-1)略多于LSM(8.58×107 kg s-1);此外,由于经东边界流出高原的水汽更多,CPM中外部水汽净通量低于LSM。CPM中更少的水汽辐合进一步改善了湿偏差。

  该研究从大气水循环的角度揭示了CPM模拟青藏高原降水的增值,并指出相较于模式地形,局地非绝热过程的“升尺度”效应对模式模拟的青藏高原水汽输送过程有重要影响。研究工作得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和“气候科学支持服务伙伴关系中国项目”(CSSP-China)的共同资助。

相关文章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表层土壤汞的累积分布与来源贡献

汞(Hg)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随人为活动或自然过程排放进入大气环境,经大气循环传输并沉降累积至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活跃汞储库之一,储存了陆地生态系统至少90%以上的汞。土壤累积的汞......

古DNA研究揭示5100年来青藏高原人群的演化历史

3月18日,ScienceAdva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合作完成的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古人群......

付巧妹团队揭示青藏高原人类5100年演化史

演化的故事,往往不止一个版本。古DNA研究,可以帮我们找到那个更接近标准答案的版本。3月1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联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西北大学......

新疆西昆仑地区富锂盐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西昆仑地区发现了多个超大型伟晶岩型矿床,同时,该地区山间盆地发育众多富锂盐湖,典型的如苦水湖、黄草湖等,这些盐湖卤水锂矿与伟晶岩型锂矿床相毗邻,是研究该区域富锂盐湖成因机制及其与伟晶......

青藏高原草地为何返青提前、枯黄推迟?

在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上,其高寒草地植被近些年来出现返青提前、枯黄推迟的现象颇受关注,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2月27日向媒体发布消......

青藏高原种质资源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97.shtm......

多米诺效应:亚马孙雨林被毁致青藏高原升温

当巴西亚马孙雨林的一棵树木被砍倒,万里之外青藏高原的一片积雪可能就会因此消融。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张精致的生命之网,每个部分都互相影响着并将之反映到整体层面,共同创造出一曲相互依存的“交响乐”。世界因相......

守护青藏高原这片“净土”

新春佳节,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穿梭在仪器设备与实验试剂之间,副研究员董慧科正小心翼翼地在一堆沙石碎粒里寻找一些东西,连眼都不敢眨。“我在找青藏高原上......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地气之间水热通量交换的时空变化规律

青藏高原巨大的抬升地形可接收大量太阳辐射,形成独特的热力干扰源,对区域大气循环和亚洲季风进程产生重要影响。青藏高原热力作用主要通过地表和大气之间能量和水分的交换过程实现。然而,青藏高原极端严酷的自然环......

科学家揭示近20年青藏高原湖泊从碳源变碳汇

近日,《科学通报》发表的一项研究阐明了青藏高原湖泊二氧化碳交换通量及碳源汇特征,揭示了青藏高原水体碳交换过程的驱动机制。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贵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高扬、中国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