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30 12:06 原文链接: 建设“银色粮仓”应对未来粮食安全

研究团队在工作。(陈胜伟供图)

 

盐碱地曾被人形象的称为“地球的皮肤病”。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盐碱地的面积为9913万公顷,位居世界第三,与我国的耕地面积几乎相当。

我国的盐碱地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在内的17个省区,盐碱荒地和影响耕地的盐碱地总面积超过5亿亩。如何治理和利用好盐碱地是我国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真正实现‘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不仅要养护好现有耕地,坚守耕地红线,同时也要让耕地有休养生息的空间,必须提早解决建设后备耕地问题。”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柳参奎教授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近年来提出了“银色粮仓”(又称“灰色粮仓”)的概念,并在近期开始探索实施“银色粮仓”建设计划。

他希望结合其研制出的一整套盐碱地改良ZL技术——“微客土”技术,可以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并“升级转型”为耕地,让宜耕盐碱地成为未来粮食增量来源。

柳参奎认为,“银色粮仓”盐碱地改造的科学治理与利用有以下特点:一是不建议直接将盐碱地复垦成为耕地,要坚持“先养护抚育、后复垦利用”的原则;二是盐碱地治理的规划,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降低规划和治理成本;三是在修复过程中,要先“草地化”生态修复,再“耕地化”定向培育,千万不能急功近利,要符合生态及土壤修复的科学规律。

柳参奎从30年前开始接触盐碱地研究,由他为带头人的“后备耕地修复技术与盐碱逆境分子育种基础”团队2013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并在评估优秀后于2017年获滚动支持。

通过长期研究,柳参奎发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间接消费量与日俱增带来的粮食安全压力较为严峻,后备耕地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还未得到很好的改善。未来盐碱地的发展不应仅仅是畜牧业原料生产的必要基地,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更应是未来粮食增量的主要来源,应将其看作是我国的后备耕地,以此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柳参奎及其团队研究后认为,目前的盐碱地的治理多数是“草地化”过程建设,一方面,恢复其草原功能,促进畜牧业发展;另一方面,植被恢复及生物多样化的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由于经济效益的显现也比较缓慢,盐碱地改良主要是公益属性,各地改良盐碱地的积极性普遍不足。柳教授认为,盐碱地治理是个缓慢的过程,收益都是从国家生态等方面长远来看的,盐碱地作为国家战略储备资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他建议将盐碱地治理目标再升级,开展盐碱地“耕地化”过程建设,让宜耕盐碱地成为未来粮食增量的来源,并结合盐碱地的色调特性,提出了实施“银色粮仓”(灰色粮仓)计划。

为了支持“银色粮仓”计划的实施,柳参奎团队专门研发出了完善的“微客土”技术来治理、利用盐碱地。他介绍说,“我们在研制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势种’的作用,并辅之以种源(或组合)、营养剂、调酸剂、胶黏剂等添加剂,形成类似于‘中药丸’剂形状的低成本‘微客土’技术。这项技术易实施、见效快、效果明显,在三年内就可以使重度盐碱地(pH 10.5)恢复植被,很适合于产业化,对松嫩平原、油田区等重度盐碱地植被恢复及脆弱劣质土地生态环境建设有广阔的应用场景。我们已根据这项技术研发了相关的装备。”


相关文章

首届“旱地农业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10月24~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共同主办的首届“旱地农业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农业农村部科技......

美国科学院公布:未来农业发展的五大方向

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联合发布了题为ScienceBreakthroughstoAdvanceFoodandAgriculturalResearchby2030的研究报告,描述了美国科学家眼中......

基因编辑要放开了?农业部发布重磅消息

4月28日,从农业部官网获悉,中国第一个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落地,有效期为5年。同日,农业部发布《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评审细则》,该细则的发布将极大的加速基因组编辑育种的落地,具体如下:此外,农业农村部......

聚焦四类科技问题推动科技援疆

为推动新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将引领带动全国农业科技力量,在着力解决水资源短缺、防控外来生物入侵、提升设施农业装备水平、强化绿色发展技术供给等四方面加快科技创新。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

湖南益阳稻田见闻:农人闲智慧机械插秧忙

片的稻田中,农人手拿成捆的秧苗,躬着身子将秧苗整齐有序地插入水田……春耕正当时,这样的场景在稻田里随处可见。但在湖南益阳的稻田里,《中国科学报》记者看到一番新景象。启动、前进、升降、插秧、转弯……4月......

跨部门协同:挖掘农业生产力布局的潜力

两年前在黑龙江调研的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博士朱安丰发现,部分农户有种植小麦的愿望。然而东北三省如今的小麦种植面积不足10万公顷。农业农村部原部长韩长赋卸任后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授通识核心课程《大国三农》,其......

浙江省“送农业科技下乡助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启动仪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近日,浙江省“送农业科技下乡助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启动仪式暨宁波市春耕备耕现场会在余姚市黄家埠镇上塘村举行,吹响了今年备春耕生产的“集结号”。活动现场设置了农业科技咨询等......

世界水日,专家聚首中国农大研讨“水”

3月22日,恰逢第31届“世界水日”。由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主办的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智慧水利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10位院士齐聚中国农......

气象站立田头农业气象观测网越织越密

央视网消息: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催生新发展动能。当科技和春耕相遇,会给麦田带来了哪些新变化?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今年的春耕生产更有看头。卫星观苗情高分卫星遥......

北京农业中关村核心引擎初步建成

记者17日从2023农业中关村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历经3年多的建设,北京市的农业中关村核心引擎初步建成,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立运营,建成了中心总部和三个分中心功能实验室和果业、温室园艺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