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23 09:40 原文链接: 当科研遇上管理——关于科研管理体系的一点思考

  “这是哪个老师的实验室啊,整的这么杂乱……”紧接就是院办公室的负责老师上来挨个实验室批评教育,批评的话语无非是玻璃仪器按照大小排放,检测的水样别随意堆放,怎么又使用危险仪器(无非是一个高温灭菌锅而已)等等。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说明科学研究应当摆脱行政管理,而仅仅是谈谈个人关于管理者存在的非专业性、管理方式的非科学化、科研者疲于应付所谓的行政检查和指导、科研管理体系改革的一些看法。

  科研管理者存在的非专业。非专业常常指的是从事管理的专职人员不是从事相关学科出身,他们精于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奖惩力度的执行上,但在相关学科具体的管理上略显疲软。最明显的案例就是针对学科相关基金的申请和评估上,往往只能是在程序上给以相关的帮助,而在专业性的问题上很难有实际的帮助。

  管理方式的非科学化。在科研的管理中过分地强调的安全的问题,当然我也知道实验室的安全始终是第一要务。但是为了防止爆炸,实验室中不允许使用高压灭菌锅;为了防止贩毒,实验室禁止使用硫酸、硝酸等违禁品。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当上面临时通知检查,各个实验室开始忙活起来藏高温灭菌锅、修改硫酸、硝酸的标签等问题。更有有些小的实验室为了尝试一些实验探究,因找不到需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去购买相关的违禁药品而放弃尝试。科研管理者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给科研者创建良好的科研环境,尽可能的解决科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科研过程的顺利完成。

  科研者疲于应付所谓的行政检查和指导。在我国,科研者似乎是最累的,也是最全能的。一个科研大牛,既要为学生的课题和文章发表耗费心血,又要为申报项目和企业谈合作绞尽脑汁,还要面对学术兼职、学术交流和论文审稿。如大牛同时也有相应的行政兼职,更要面对自己负责的行政事务管理和各式各样的冗长的行政会议。大牛的时间显得捉襟见肘,而又要面对校内校外的各种检查和指导,不断的陪同讲解。每当一些重要的嘉宾或领导来检查,势必会掀起实验室内的沸沸扬扬,实验室成员不得不停下手上的实验,去浪费大量的时间去做表面的应付性工作。有些时候就出现了这样的怪状,实验室是打扫整理干净了,但是有些实验却是只能延迟再做了。学术的进步和发展,不单单需要资金的持续注入,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在我国也常常有这样的传统,一个专家学者有了一定的学术成就,若还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往往就会被授予一定的行政权力,殊不知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扼杀了学者进一步的创新和进步。

  关于科研管理体系改革的一些想法。未来的科研管理体系应当是这样的,将会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从事专职的科研管理(相比于现在较少的科研管理人员),他们的分工会更加的明确。部分人的的主要职能将会是解放学术大牛和大课题组负责人的时间,负责专家学者项目洽谈、课题申报等,这些人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对相应学者、专家研究成果的熟知性,他们可以使学校学院专门从事的行政人员也可能是委托的相关的代理公司;部分人的主要职能将会是小导师的身份,他们可能是课题组新近进入的老师,也可能是年级较高的博士等,主要负责协助大牛进行课题组实验的指导、论文审稿等;也会有一部分人从事实验室专职的管理工作,也可能会在相关学院出现专职的部门,负责实验室药品的购买和入库;甚至有可能会衍生一些专门从事科研事业推广的公司,比如为高校课题组或研究所导师免费建立个人网站,有偿推广科学研究论文,提高研究成果的知名度和被引用率。在这里我谈了很多关于大课题组的事情,这主要是基于我的一个猜测,未来的科研界将可能是大课题组和大牛团队的竞争时代,因为现代的研究越来越注重于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合,注重学科内部之间的共赢与合作。科学研究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也是大课题组时代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小的课题组将会因为缺乏必要的科研资源和创新性渐渐的衰退,当然也不乏有一些评职称、申报项目难等因素的存在。

相关文章

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启动,吴以岭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

10月28日,石家庄以岭健康城举行了一场重要的启动会——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启动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此次会议标志着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正式启动,并宣布中国工程院院士吴......

院士汤钊猷:搞科研不能只为SCI

“今天要讲我的一生做成的两件半事,其实这些都是我和团队一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肝癌的早诊早治,大幅度提高疗效;第二件事,就是不能切除的肝癌,过去一般没有活过5年,通过综合治疗,缩小后切除;另外半件事,......

盘点!神舟飞船上的科学实验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

管好“田间”守护“舌尖”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中西部,是黄河“几字弯”的北端,也是河套平原腹地,黄河水润泽着这片土地,带来了丰饶与肥沃,“塞外粮仓”之称由来已久。如何守护好这份“大自然的馈赠”?巴彦淖尔上下有一个共识:发展高产......

“青椒”指南:教学与科研如何兼得

最近,总遇到青年教师反映不知道如何平衡教学和科研的苦恼。这是当下高校的普遍现象,特别是对于那些新体制下的青年教师,尽管各学校的政策可能稍有不同,但最终的考核大致相同——既要有令人惊艳的科研创新成果,又......

作者仅3人!山西小伙“打破常规”收获一篇Science

这是山西小伙高天的“巴黎读博记”:2019年春,28岁的他只身来到法国巴黎,第一眼就爱上了这座城市。他进入著名的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学院(ESPCI-Paris)PMMH实验室,遇上了两位不摆架子的“朋友......

中国科研经费&论文两大利好!

近日,有两则关于中国科研投入和产出的好消息令人振奋。一是据《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22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首次超过3万亿元,达到30782.9亿元;二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20......

卷,太卷了!院士也来申请国自然面上项目……

科研难做,难在发论文和申基金。两者相比,基金或许更难上一筹。每年到国自然基金评选阶段,那真是千万大军挤独木桥,有人欢喜有人忧。近几年,有不少科研人表示,国自然基金越来越卷了。更有人在小红书上吐槽,现在......

中国科学院发布《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看看新增哪些内容

近日,中国科学院网站发布《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包含总则、科研活动行为规范、社会活动行为规范、增选工作行为规范、禁止行为以及附则共六章,共三十三条。《规范》指出......

刘少军院士:搞科研要有把冷板凳坐热的劲头

21世纪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是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