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06 21:03 原文链接: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盘早剥中的诊断价值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1]。胎盘早剥是孕妇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其围产期胎儿死亡率、母体手术率、产后出血率及子宫切除率均很高。若诊断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将威胁母婴生命。一些轻中型胎盘早剥,由于剥离面小,出血量少,临床表现不典型,故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迅速提示胎盘早剥的位置、范围、程度,并能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安全无创,可反复进行,是诊断胎盘早剥的首选方法[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8.12-2011.12在我院住院诊断为胎盘早剥患者45例,年龄22-40岁,孕22-39周,阴道出血伴腹痛下坠32例;仅腹痛4例,仅出血5例;无明显症状4例。其中重度妊高征28例;有外伤10例;无明显诱因7例。 
  1.2仪器与方法:Phillips IU22、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常规检查胎儿各脏器发育、羊水和脐带等情况,再重点观察胎盘附着位置、形态、厚度及内部回声;胎盘基底部与宫壁间;胎盘后及胎盘边缘有无异常回声,羊水有无异常回声,用CDFI检测胎盘内血流信号、胎盘后及胎盘边缘异常回声区或相关区域内的血流信号。 
  2结果 
  发现胎盘增厚19例;胎盘后血肿6例;胎盘边缘血肿13例;混合性团块5例;漏误诊各一例,诊断符合率达95.6%。 
  胎盘早剥的声像图与剥离面积、类型、出血量、出血时间长短有关,主要表现为:(1)胎盘增厚:剥离多在1/3-2/3之间,剥离部分胎盘明显增厚,达5-8cm,绒毛板向羊膜腔内隆起,增厚的胎盘实质内呈高回声,CDFI:胎盘与宫壁间无彩色血流信号;(2)胎盘后血肿:剥离面与血肿大小成正比,胎盘与宫壁分离局部见低回声、无回声或高回声,胎盘呈等回声,CDFI:胎盘内有血流信号,血肿内无血流显示;(3)胎盘边缘血肿:剥离在1/3以下,胎盘边缘被抬高剥离,附着处与宫壁分离,可见不规则形或类圆形无回声区,并伴点状弱回声,CDFI:血肿内无血流信号,胎盘内见丰富血流;(4)混合性团块:剥离在2/3以上,大部分为混合性回声,较少正常胎盘回声,混合性回声内见密集光点漂浮,CDFI:血肿内无血流信号,胎盘组织内可见血流显示。 
  3讨论 
  胎盘早剥是妊娠中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理是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变性坏死,甚至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与胎盘之间,形成胎盘后血肿,致使胎盘从附着处分离,严重者甚至可引起子宫胎盘卒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并发症[3]。有资料表明:妊娠期高血压、外伤、胎膜早破是导致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关系到母婴的预后,发病早期临床症状为:持续性下腹痛、坠胀或剧痛、板状腹并伴阴道出血。故检查时必须谨慎,仔细询问病史,注意临床特征,结合声像图表现,诊断有难度者应动态观察,尽量减少漏误诊。本文漏诊一例:孕37周,早破水,无明显诱因及腹痛出血,胎盘位于后壁,剥离面积较小,为隐性出血,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很难看到典型的血肿或包块,CDFI:因胎体遮挡,无法显示满意血流信号,故漏诊,术后证实剥离面积小于1/3;误诊一例:为子宫局部收缩,孕36周,孕妇急性腹痛,血压较高,胎盘位于侧壁,中下段胎盘局限性增厚,达5.5cm,提示胎盘早剥可能性大,术后证实无明显胎盘剥离。 
  诊断胎盘早剥,需与下列疾病鉴别:(1)前置胎盘:胎盘部分或全部掩盖子宫颈口者称前置胎盘,亦常会出现阴道出血,胎盘全部剥离时,胎盘下缘虽然会覆盖子宫颈内口,但剥离的胎盘明显增厚,内部回声紊乱,前置胎盘形态正常,边缘清晰;(2)胎盘后子宫肌瘤:多呈类圆形低回声,边界清,CDFI示周边环状血流信号;(3)胎盘后子宫局部收缩,连续观察可发现胎盘后局部增厚可消失,CDFI示血流信号丰富;(4)胎盘后静脉丛及静脉窦,胎盘与宫壁间管状无回声,显示丰富血流信号;(3)胎盘绒毛膜血管瘤:胎盘组织中见类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常突向羊膜腔,CDFI示其内血流信号较丰富。 
  综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盘早剥可迅速做出诊断,提示早剥的位置、范围及程度,为临床提供处理依据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有助于减少胎盘早剥漏误诊的发生,确保产妇及胎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降低胎儿及孕妇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