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22 11:16 原文链接: 微生物基本技术操作要求!

一、无菌操作要求

 

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观念,许多实验要求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主要原因,一是防止试验操作中人为污染样品,二是保证工作人员安全,防止检出的致病菌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个人污染。要求如下:

 

1.1  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带工作帽;

 

1.2  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1.3  接种食品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

 

1.4  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

 

1.5  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1.6  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活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1.7  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针和环与杆的连接处,接种结核菌和烈性菌的接种环应在沸水中煮沸5min,再经火焰烧灼;

 

1.8  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二、无菌间使用要求

 

2.1 无菌间应密封,不得随意打开,并设有与无菌间大小相应的缓冲间及门,另尽量设有的小窗,以备进入无菌间后传递物品。

 

2.2  无菌间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煤酚皂液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试验无关的物品;

 

2.3  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如采用室内悬掉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工作台1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的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2.4  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2.5  在无菌间需用安装空调时,则应有过滤装置。

 

三、消毒灭菌要求

 

微生物检测用的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及培养基、被污染和接种的培养物等,必须经灭菌后方能使用。

 

3.1  灭菌前准备

3.1.1  所有需经灭菌的物品首先要清洗晾干,玻璃器皿如吸管、平皿用纸包装严密,如用金属筒应将上面气孔打开。

3.1.2  装培养基的三角瓶塞好棉塞,用纸包好,试管盖好盖,注射器须将管芯抽出,用纱布包好。

 

3.2  装放

3.2.1  大型高压蒸气锅:放置灭菌物品不应超过锅内容积的80%,物品应放置锅内搁架上或铁丝筐中。

3.2.2  手提式高压锅:将物品分别包扎好,直接放入消毒筒内,物品之间不能过挤。

 

3.3  设备检查

3.3.1  检查门的开关是否灵活,橡皮圈有无损坏,是否平整。

3.3.2  压力表蒸气排尽时是否停留在零位,关好门和盖,通蒸气或加热后,观察是否漏气,压力表与温度计所标示的状况是否吻合,管道有无堵塞。

3.3.3  对有自动电子程序控制装置的灭菌器,使用前应检查规定的程序,是否符合于进行灭菌处理的要求。

 

3.4  灭菌处理

手提式高压锅或立式压力蒸气灭菌器的使用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3.4.1  手提式高压锅在主体内加入3L清水,立式高压锅加水16L(重复使用时应将水量补足,水变混浊需要更换)。

3.4.2  手提式压力锅将顶盖上的排气管插入消毒桶内壁的方管中(无软管或软管锈蚀破裂的灭菌器不得使用)。

3.4.3  盖好顶盖拧紧,勿使漏气;置灭菌器于火源上加热,立式压力锅通上电源,并打开顶盖上的排气阀放出冷气(水沸腾后排气10~15min)。

3.4.4  关闭排气阀,使蒸气压上升到规定要求,并维持规定时间(按灭菌物品性质与有关情况而定)。

3.4.5  达到规定时间后,对需干燥的物品,立即打开排气阀排出蒸汽,待压力恢复到零时,自然冷却至60℃后开盖取物,如为液体物品,不要打开排气阀,而应立即将锅去除热源,待自然冷却,压力恢复至零,温度降到60℃以下再打开盖取物,以防止突然减压液体剧烈沸腾活容器爆破。

 

3.5 灭菌温度与时间

3.5.1压力蒸气灭菌锅灭菌温度与时间见下表:


3.5.3  取出的物品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液,均视为受到污染,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3.5.2  灭菌处理:灭菌后物品,剂等,应检查是否符合达到灭菌后的色泽或状态,未达到者应废弃。

3.5.4  取出的合格灭菌物品,应存放于贮藏室或防尘柜内,严禁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3.5.5  凡属合格物品,应标有灭菌日期及有效期限。

相关文章

苏建强研究团队在植物叶际微生物溯源研究获进展

植物叶际是人类居住星球上最重要的微生物储存库之一。在全球尺度下,叶际上栖息的细菌总数多达1026个,其中微生物密度在106至107个每平方厘米。植物叶际微生物是植物微生物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促进植物......

这家医院采购仪器设备建设P2实验室安图微生物质谱中标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近日,汝南县人民医院综合救治能力提升及P2实验室建设项目一批医疗设备采购,其中标结果出炉,总中标金额超1200万元。本次采购的医疗设备涉及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全自动尿液沉渣分析仪......

这家医院采购仪器设备建设P2实验室安图微生物质谱中标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近日,汝南县人民医院综合救治能力提升及P2实验室建设项目一批医疗设备采购,其中标结果出炉,总中标金额超1200万元。本次采购的医疗设备涉及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全自动尿液沉渣分析仪......

合肥研究院等开发出自然光驱动催化剂

近年来,抗生素的使用,使其在水体环境中泛滥,并引起大量耐药性微生物的繁衍,导致水体环境中抗生素和微生物污染加剧。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吴正岩课题组与东华大学教授蔡冬清合作,在......

利用地磁场上下穿梭驱动有氧无氧界面物质和能量循环

研究发现趋磁细菌可能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功能群,它们利用地磁场的定向作用,在有氧-无氧界面(OAI)中上下穿梭,将OAI上部有氧或微氧与其下部的厌氧环境联动起来,进而驱动碳、氮、硫和铁等在地球水生环境的......

研究揭示靶向NS1的黄病毒广谱保护性抗体作用机制

2021年1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福研究组,微生物所研究员施一研究组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PaulR.Young、博士DanielWatters......

最新研究揭示土壤微生物特性与碳氮资源利用的关系

微生物是土壤物质转化的驱动者,微生物多样性越高通常被认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越强,然而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碳氮元素转化及利用效率的关系并不明确,严重影响优质土壤资源保护和中低产田改良。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

大丽轮枝菌通过调控脂质代谢和次生代谢的机制

微生物,特别是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分泌大量小分子化合物——次生代谢物,该物质和初生代谢物不同,其非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但对微生物适应外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应对非生物胁迫还是生物胁......

瘤胃微生物也会“挑食”

  瘤胃微生物也有不同口味,会“挑食”?12月1日,《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国际团队的最新成果。他们利用微生物16S扩增子和宏基因组测序等研究手段,深入解析了土种黄......

首个国际ISO微生物数据标准正式发布

微生物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微生物数据资源则是微生物资源共享和开发的关键环节,数据资源的丰富性、准确性和共享水平,决定着微生物学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综合能力。2020年11月9日,国际标准化组织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