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04 18:10 原文链接: 感动中国: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失聪女孩的别样人生

向阳而生,向善而行。那些人性当中最闪耀的瞬间,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中国。

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一套播出。郴州女孩江梦南当选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同获感动殊荣的还有: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

车水马龙、人声嘈杂、对于普通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但对于江梦南来说,所有的声音都是陌生甚至可怕的。因为在三年前装上人工耳蜗之前,她什么也听不见。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她,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而且一路考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直到考上了清华的博士。

江梦南: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了一个弱者。我相信自己不会比别人差,我也相信事情可以做得很好。

时间回到29年前,在小梦南半岁时,因为肺炎误用药物,她的左耳损失了大于105分贝,相当于直升机起飞时声响的听力,而右耳的听力则完全丧失,临床上被诊断为极重度的神经性耳聋。

父母会抱着她坐在镜子前,让她观察别人和自己说话的口型,进行发音模仿,并一遍遍地纠错。


江梦南:一个字,念一万遍我能够学会,父母都已经很开心了。可能有一些口型非常像的音,花、瓜,就要把我的手,放在他们的嘴巴附近感受这些气流。花,有气流,瓜,没有。需要很多遍的反馈,才可以慢慢练成这样一个肌肉记忆。

常人很难想象,在无声的世界里,小梦南是如何通过海量的重复与练习,学会读唇语的。梦南没有上过一天特殊教育学校,因为她父母坚持要让女儿去公立小学读书,但没有一个正常小学肯接收她,以至于到了上学年龄,无学可上的梦南又多上了一年学前班。

江梦南:有一个场景我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我的学前班跟我的小学,他们中间有一段台阶,小学在台阶上面,我的学前班在台阶下面。我站在台阶上,看到其他同龄人都去顺着台阶往上爬去读小学,我自己顺着台阶往下走,我当时在台阶上就哭了。

江梦南:父母安慰我,告诉我,听不见是既定的事实,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这点。

于是,在学校里,梦南靠着坐在教室前排,读老师口型“听课”,并凭借惊人的努力和记忆力,发奋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甚至,为了补上学前班多读的那一年,她在四年级暑假自学了五年级所有的课程。

就这样,好强的梦南一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吉林大学的本科、硕士,并于2018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的博士,主攻肿瘤免疫和机器学习。为了测试自己还有哪些潜力可挖掘,三年前装上了人工耳蜗。终于,她人生第一次,真切地听到了这个世界。

江梦南:冷不丁的哪一天会听到我以前从来没过的声音。我开始听见了鸟叫,听见了青蛙在叫,或者听到了一些很美好的声音。

但是,新的困难接踵而至。为了建立耳蜗里听到的声音跟文字之间的联系,梦南还需要不断持续进行听力训练。而且,清华的学业压力大,每天面临大量专业的讨论,梦南的人生,仿佛每一步,都是“困难模式”,等待她去克服。

《感动中国》颁奖辞

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

我们觉得,

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

从无声里突围,

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

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

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

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江梦南


相关文章

应届博士生入教职,增加硬性条件?

每一个想要进入高校工作的科研人,都希望找到一份尽可能稳定的职位。不过,在博士数量逐年增多的当下,这并不容易。近日,北京某高校发布的2023年招聘公告明确:应届毕业生(除个别学科)应聘教师岗位来校工作,......

回溯颜值青春,五个女博士借科研力量让美丽常驻

回望如今的生活,“忙碌”是时代的关键词,“快节奏”则是都市的主旋律。在这样一种情境下,我们不可避免要忽视一些事情,也会对一些状况的发生倍感无奈。比如岁月流逝下,肌肤的衰老。很显然,关于这一点,女性朋友......

中国与以色列互换奖学金遴选工作启动

根据中国与以色列政府互换奖学金交流计划,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将选派5名优秀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在读硕士研究生赴以色列学习,留学专业为希伯来语、中东问题研究,留学期限8个月。具体事宜详见附件。附件:1.......

中大博士生,涨薪!

据中山大学官方公众号12月10日消息,2022年9月1日,中山大学正式实施修订后的《中山大学研究生奖助规定》(简称《规定》)。修订后的《规定》大幅提高奖助标准,博士研究生平均从4.6万元/生·学年提升......

GRE退出美博士生申请要求

标准化考试几乎是申请美国大学博士生课程的硬性要求。但根据《科学》最近一项调查,绝大多数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博士申请项目已经停止要求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分数,且每年参加考试的学生数量急剧下降。......

博士后面临“提质”难题

如果是几年前,汪琦的处境也许会和现在迥然不同。今年9月,刚刚博士毕业的他,进入某原“211工程”高校的博士后流动站,成了一名博士后。然而在读博之初,汪琦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会走这一步。“那些年,我觉得读......

从乡村到MIT!中国博士:我也曾经历至暗时刻

在旁人眼里,曹祥坤年轻有为,身上有太多光环。入选福布斯杂志北美地区2019年能源领域“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2020年“全美十大华人杰出青年”、202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气候与可持续发展联......

哈佛博士,不配进上海小学家长群?

各个圈层,机构,组织,无不在“卷”,甚至连家委会,也卷得风起云涌。家委会的存在,原本是推进家校共育的纽带,但在很多地方,却因为家长话语权的纷争,成为了家长互“卷”的大型秀场,更因此滋生了不少矛盾,甚至......

90后女孩剑桥读博,3年两篇Nature一作

历时5年,跨越太平洋和大西洋,从中国到美国再到英国,王琰的博士研究生之旅于一年前在剑桥大学完结,顺利取得材料科学博士学位。今年8月,剑桥大学教授ManishChhowalla课题组在Nature介绍了......

5位科研人Nature发文谈“换赛道”

读博,是与时间赛跑以获得学位的过程。这一阶段,科研人员同样面临资金链断裂、科研成果被抢发、疫情封控无法实验、同门压力等问题,甚至不得不面对彻底推翻课题重来的风险。离目标毕业时间越近,换方向的沉没成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