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0-25 17:17 原文链接: 我国科学家将出征南极为新科考站选址

  极地考察船“雪龙”号9月底刚从北极回国,今天(10月25日)青岛籍16名科研专家再次出征,陆续到广州汇合,于11月5日参加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据了解,这些科研专家分别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此次南极科考有一项特殊的任务:为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选址。目前,我国已有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

给南极“第四站”摸底

  “这是我第一次要到长城站进行长时间的科研!

  ”海大生命科学学院老师刘晓告诉记者,自己主要的科研任务是考察长城站附近的潮间带,比如采集藻类、微生物等等。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第28次南极科考时,所里科研专家首次在南极普里兹湾海域布放两台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地震仪,此次南极科考将继续收集相关数据,此外,还将进行大型海底生物拖网,对浮游动植物、南极磷虾进行采样调查。

  记者了解到,此次科考任务之一是在距离跨度很远的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再建一个科考站。我国现已有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除此之外,考察内容涉及海洋水文、物理海洋等诸多学科,计划执行科学考察任务39项。本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共241人,由科研人员、协调与管理人员、后勤保障、媒体记者和“雪龙”号船员组成。其中,长城站考察48人,中山站考察58人,昆仑站考察26人,随船考察106人,参加国外考察队3人。 “雪龙”号船将执行“一船二站”(中山站、昆仑站)的后勤保障和大洋考察任务,长城站考察人员计划搭乘飞机往返。

南极“度夏”要待小半年

  根据计划,11月5日“雪龙”号从广州起航,经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停靠补给后到达中山站,完成第一阶段卸货任务后赴罗斯海考察。再经澳大利亚霍巴特港进行加油补给,于2013年2月1日返回达中山站进行后续物资补给和大洋考察任务后,于2013年3月11日撤离中山站,经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于4月8日左右返回上海。“雪龙”号此次航程将历时162天,四次穿越西风带,计划航行27460海里。

  据了解,“雪龙”号要在南极进行小半年的考察,不少科研专家可能会在考察站进行为期半年的科考。谈起在考察站长期驻守,国家海洋局一所刘英举笑着说,自己2009年12月份到中山站后,呆了整整一年,直到2010年4月份才随雪龙号回国,虽然经历了漫长的极夜,缺新鲜蔬菜,但是鱼肉很充足,工作闲余还一起打篮球、乒乓球,最有意思的是在冰上打洞钓鱼,不仅能解闷,还能吃南极海鲜解解馋。

相关文章

“雪龙”号今日启航赴南极科考

  10月31日10时许,“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航,奔赴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它将紧跟本月26日出征的“雪龙2”号的脚步,共同谱写我国第三次“双龙探极”的......

最新研究显示今年南极臭氧空洞稍小于去年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0月26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今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稍小于去年。上述两家机构指出,9月7日至10月13日,南极臭氧空洞平均面积为2320万平方公里,相......

秦岭综合科考:多领域、多学科进行系统性研究

秦岭山脉,位于我国中部,地跨甘肃、四川、陕西、重庆、河南、湖北六个省份,它既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地理、气候的分界线,也是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有“中央水塔”之称。一直以来,我国对于秦岭的科学研究从未止步。......

南极发现迄今最古老海洋DNA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1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由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南极大陆北部斯科舍海的深海沉积物中发现了最古老的海洋DNA。这些有机物质碎片为研究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长......

南极发现迄今最古老海洋DNA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1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由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南极大陆北部斯科舍海的深海沉积物中发现了最古老的海洋DNA。这些有机物质碎片为研究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长......

80后教授一作: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在旁人眼里,祁第是一个很“疯狂”的人,从不按常理出牌。从小不好好读书,后来随便读了个地方普通大学。就在亲戚朋友都以为他毕业后会接手家里的生意时,他突然“觉醒”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985高校,并拿下了博......

长江江豚科考:首批发现的江豚群中有“小朋友”

2022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已进入第二天。科考队在宜昌葛洲坝附近江面,发现了此次考察的首批江豚群。20日中午,中国渔政020科考船行驶至宜昌葛洲坝附近江面。观察员在船体左侧发现了江豚的身影,多头江豚......

2022年度南海大深度联合科考取得重大成果

近日,记者从中科院深海所获悉,由“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组成的联合航次在南海北部取得重大成果,共发现文物标本66件。科研人员介绍,本次科考在2000-3000米深度的海底发现1处水下文物点和3处......

青藏科考:勇攀地球第三极科考高峰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探秘青藏高原,了解巍巍珠峰,对揭示环境变化机理、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拉萨启动。2022年......

让更多人认识南极——李航

冰雪覆盖、极端寒冷——在南极这片人迹罕至的冰封大陆上,充满了未知和神秘。对“90后”博士李航来说,南极却像是“世界尽头的家”。从2014年到2020年,他参加了中国第31次、32次和36次南极科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