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5-14 15:42 原文链接: 我国科学家研发疫苗热稳定技术

  疫苗要保持活性,必须低温保存,这是基本的生活和科学常识,记者获悉浙江大学与军事医学科学院通过综合运用基因工程和生物矿化方法,成功突破了病毒疫苗热稳定技术,让疫苗“穿”上一件“外衣”,能在常温下保存一周以上,解决了疫苗冷冻运输和长期保存的难题。据了解,该成果或可帮助应对炎热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疫苗困境。

  完成这项研究成果的是由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唐睿康和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秦成峰带领的团队,相关成果于4月15日在线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PNAS网站以《为发展中国家设计的耐热疫苗》为题进行了报道。

  记者了解到,疫苗是人类对抗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而绝大多数疫苗对热十分敏感,不能在高温下保存,必须依赖冷链系统在低温条件下保持活性。据统计,目前人类疫苗计划的80%费用消耗在冷链的建设和维护上;而且难度大,每年有17%-37%的疫苗因为运输和保存不当而面临失效风险。因此如何提高疫苗的热稳定性,一直是提升全球健康状况的重大科学问题。

  “在此之前,科学家希望在疫苗中引入抗热基因,但是收效甚微。”唐睿康说,他们的研究团队另辟蹊径,尝试在疫苗的衣壳上引入矿化基因,让疫苗“自学”矿化,为自己“穿”上一层“外衣”,也能达到抗热的目的。那么这一层“外衣”是如何“织”成的?唐睿康解释说,该研究同时运用生物矿化与遗传技术,通过研究找到有效位点,将仿生核肽整合到疫苗的衣壳上,这样,疫苗就能自主地将磷酸钙引入到疫苗表面,获得一个矿化表壳。

  唐睿康说,这种矿化外壳令封闭的疫苗产生了很好的热稳定性,疫苗能在26℃下储存超过9天,在37℃下能保存约1周的时间。同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证明,这种工程疫苗依然能有效地产生预防疾病的作用。

  业内专家认为,该研究成果能够在不影响疫苗效力的前提下,显著提高疫苗的抗热性,可广泛地应用于现有疫苗的升级改造。这一策略充分结合了基因工程和生物矿化的优点,为抗热疫苗的理性设计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和质量控制。

相关文章

中外科研人员破解诺氏驼基因之谜

中新网武汉5月16日电(王俊芳)中外科研人员通过对已灭绝诺氏驼的化石材料开展古基因组研究,破解了诺氏驼基因之谜,并发现欧亚大陆双峰骆驼不同物种在地质历史时期存在广泛的基因流动,其演化历史比学界已有认知......

科学家破译茶枝柑基因组遗传图谱

茶枝柑属于芸香科柑橘属宽皮橘物种,是历经700多年驯化栽培的柑橘变种,其果皮制干即为中药“广陈皮”,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多甲氧基黄酮是“广陈皮”中关键的药用成分,但目前对其生物合成的遗传基础及调控机......

《“动物基因编辑产业促进”倡议书》发布

近日,第二届(2024)动物基因编辑抗病育种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研讨会上,《“动物基因编辑产业促进”倡议书》发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

一名患儿在临床试验中死亡,辉瑞DMD基因疗法再遇挫

·一名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在2期临床试验中去世,死于心脏骤停。这是辉瑞第二次宣布其DMD基因治疗药物fordadistrogenemovaparvovec在临床试验中出现死亡事件。当地时间2024年5月......

医药巨头承认这种新冠疫苗有致命副作用,将启动赔偿

导读:世界医药巨头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在法庭上首次承认,其和牛津大学联合开发的新冠疫苗可导致致命副作用。世界医药巨头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在法庭上首次承认,其和牛津大......

《自然》连发3项研究:锻炼有益身体分子证据揭示

科技日报北京5月5日电 (记者张梦然)锻炼对身体有益似乎已是公认常识,但这其实是一个笼统的认知,人们对其分子层面的奥秘还不甚了解。不清楚这一过程,会影响人们对锻炼强度、类型以及相应疾病和健康......

人工智能设计的基因编辑工具来了

在不断探索以前未知的CRISPR基因编辑系统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从温泉、泥炭沼泽、粪便甚至酸奶中搜寻各种微生物。现在,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进步,他们可能只需按一下按钮就可以设计出这些系统。据《自然》报道......

科学家发现50个肾癌相关新基因区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在对癌症遗传易感性开展的一项新研究中,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国家癌症研究所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确定了50个与肾癌发病风险相关的新区域。这一成果有助推进对癌......

科学家首次发现线粒体基因编码第14个蛋白质

5月3日,《细胞—代谢》(CellMetabolism)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刘兴国团队与合作者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改写了教科书中“线粒体基因组编码13个蛋白”的论断,首次发现线......

决定“社牛”还是“社恐”的基因或找到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现在人们常说的“社恐”,其特征是会尽力回避处身公共场所或与人打交道;而“社牛”则与之恰恰相反。《自然·通讯》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果蝇体内一种调节社交网络结构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