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8-06 09:32 原文链接: 扼住超级细菌的“命门”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生乔帅,博士毕业延期了一年。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自己的科研生涯在这段难熬的日子里居然柳暗花明了。

  不久前,《自然》杂志刊登了其导师黄亿华领导的研究小组对细菌脂多糖转运组装膜蛋白复合体(LptD-LptE)的结构解析,为设计抗击“超级细菌”药物铺平了道路,乔帅是论文第一作者。

  正因为此,在这个炎热的夏天,乔帅不仅能获得博士学位,而且在导师的推荐下,获得中科院院长特别奖。

  双层膜抵抗药物

  很多药物之所以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发挥不了作用,或者药效很低,是因为许多革兰氏阴性细菌拥有双层膜结构,阻挡了药物进入细菌内部发挥作用。再加上细菌本身突变,产生了所谓的“超级细菌”。

  今年6月,经过全民投票,英国广播公司把细菌耐药问题列为全球最大的科学问题。英国议会决定在未来5年投入1000万英镑资助解决这一难题的科学家。

  黄亿华告诉记者,人类对脂多糖的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脂多糖最早由德裔著名微生物学家Richard F. J. Pfeiffer发现。

  一个世纪后,人体细胞上的脂多糖受体——Toll样受体4,被美国科学家Bruce Beutler发现。他也由此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1世纪初,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细菌遗传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Thomas Silhavy和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化学家Daniel Kahne,在脂多糖研究上再获新进展。他们发现,细菌脂多糖的跨膜转运以及在外膜上的组装,由7个脂多糖转运蛋白(LptA-F)负责完成。而定位于细菌外膜上的LptD-LptE膜蛋白复合体,完成了脂多糖(LptD-LptE)生成的最后一步,转运脂多糖跨过细菌外膜并组装形成细菌外膜的外小叶。

  因此,LptD-LptE膜蛋白复合体可以说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存活的关键。

  0.024毫克/升的挑战

  3年前,黄亿华从美国西南医学中心回国后,在实验室部署了这一重要研究项目,但未能取得明显进展。因为要研究脂多糖转运组装膜蛋白复合体的结构,首先需要有该复合体的晶体。

  “脂多糖转运组装膜蛋白复合体在细菌膜上的含量很低。整个细菌表面只需200个LptD-LptE分子就能把任务完成,即把细菌胞质中合成的脂多糖分子输送到细菌表面并组装成细菌的外膜,所以含量很低。”黄亿华解释说。

  与此同时,LptD-LptE含有两对二硫键,如果重组表达量太高,折叠就会乱套,蛋白又会失去活性,也无法提取。因此,如何提高LptD-LptE复合体的表达量以及重组表达蛋白的质量,从而获得高质量晶体用于结构测定,成为课题研究的巨大挑战。

  “一般而言,在蛋白浓度为10毫克/毫升的情况下,可以尝试生长晶体。”乔帅告诉记者,经过优化的LptD-LptE重组表达量,在培养的细菌中仅为0.024毫克/升。因此,想获得足够量的蛋白用于筛选晶体,工作量很大。

  3年前,乔帅来到黄亿华实验室读博士,接手该课题。如今,他已记不清为了LptD-LptE晶体,守着摇床熬了多少夜,优化了多少结晶生长条件。

  与乔帅一样,黄亿华课题组其他几位成员同样非常努力。终于在今年春天,他们成功解析了来源于福氏志贺菌的LptD-LptE晶体结构,分辨率达到2.4埃。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由两个蛋白形成的“塞子—桶”结构模式,且一个整合膜蛋白(LptD)中,含有两对非连续的、跨结构域的二硫键。在LptD的跨膜区,由26条β链围成。这些独特的结构细节,不曾在以往的膜蛋白中发现过。

  最重要的是,在这26条β链中,由于第1条和第2条β链各自存在一个脯氨酸,破坏了其规则二级结构的形成,从而削弱了和相邻β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组成β桶的第3和第26条β链间,创造了一个宽度为16埃的脂多糖出口,大小可允许脂多糖从桶壁上的出口侧向输入到脂双层中。这个脂多糖出口, 就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命门”。

  乘胜追击

  论文发表后,乔帅的科研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些天,他比以往更加努力地在实验室工作。见到记者时,他戴着天蓝色橡皮手套,不停地用吸管往一个个小玻璃瓶注入一种透明液体。

  他表示,希望能确定脂多糖在这个复合体转运组装路径的精确位点以及新研发的药物是如何在该复合体上发挥功能的。

  黄亿华毫不隐讳地公开了课题组的下一个目标:将根据此次解析的脂多糖复合体晶体结构以及该复合体和药物的共晶结构,开展相关药物研究。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教授在同期《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评述。他认为,鉴于脂多糖对于细菌生存的重要性,通过阻止脂多糖的生成杀灭细菌,将是新型抗生素设计的全新思路。有公司最新研发的环肽,已在治疗“绿脓杆菌”药物感染中取得成效,目前已进入临床二期试验,而这类药物的靶点正是脂多糖转运组装复合体。“这个课题组解析的LptD-LptE结构,可帮助业界设计和筛选更好的新型抗生素。这将为解决当今世界最大的科学问题之一 ——细菌的耐药问题带来希望。”

相关文章

两种细菌创造活体合成细胞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人员在合成生物学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设计了一个系统,该系统能执行活细胞的数个关键功能,包括产生能量和表达基因。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在“生命”的前48小时内,研究......

食品为什么要检测微生物指标呢?检验检测专家解疑

微生物质量检验是我国目前衡量食品卫生生产质量的重要检验指标之一,也常常是人们判定被检出的细菌是否适合食用的科学依据之一。食品微生物指标反映了食品生产加工厂的环境以及食品生产卫生质量情况,能对加工过程中......

研究人员发现光照加速大自然“电网”导电性

自然界拥有自己的内在“电网”。在我们脚下和海底,细菌产生的微小纳米线“呼出”多余的电子而形成一张遍布全球的“电网”。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光是在生物膜细菌中培养这种电子活动的“盟友”。将细菌产生的......

超耐用涂层科快速杀死病毒和细菌

在人类与细菌长达数百年的斗争中,可能很快会出现一种新武器:第一种可快速杀死细菌和病毒并持续数月的耐用涂层。美国密歇根大学工程师和免疫学家团队在《物质》杂志发表的研究证明,新涂层对新冠病毒、大肠杆菌、耐......

毛虫状细菌在嘴里“扒”得更牢

人类口腔中有超过700种细菌,但我们对口腔细菌是如何生长和分裂的还知之甚少。维也纳大学环境细胞生物学家SilviaBulgheresi和维也纳国家科学研究院微生物遗传学家Fréd......

产纤维素细菌能在火星生存

科技日报讯(实习记者张佳欣)包括德国哥廷根大学研究人员在内的一个国际小组在研究康普茶在类似火星环境中存活的可能性时惊讶地发现,尽管模拟的火星大气破坏了康普茶培养物的微生物生态,但一种驹形杆菌属的能产生......

细菌可以清除湖泊中的塑料污染

一项针对29个欧洲湖泊的研究发现,相比在树叶和树枝等自然物质上,一些自然存在的湖泊细菌在塑料袋残留物上的生长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这种细菌会分解塑料中的碳化合物,作为它们生长的食物。科学家们表示,在水中......

塑料污染助推水体细菌滋生

一项研究发现,塑料袋浸出的化学物质对湖泊中细菌生长的刺激高于天然有机质。这些发现基于来自斯堪的纳维亚湖泊的样本,或可为某些情形下的缓解污染策略提供信息。相关研究7月26日发表于《自然—通讯》。淡水广泛......

科学家解析致病菌中新型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近日,在铜绿假单胞菌中报道了一个新型的转录因子SutA(survivalundertransitionA)。SutA对于维持细菌厌氧条件下的基因转录至关重......

厉害了!细菌混合微型机器人可在体内递送药物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的科学家将机器人技术与生物学相结合,为大肠杆菌配备人工组件,构建出生物混合机器人,未来有望执行抗癌任务。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大肠杆菌是多才多艺的“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