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22 15:26 原文链接: 控制血脂异常等高危因素可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类疾病,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健康问题。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因,占比超过40%。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上升所致。

  为了全力遏制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不断上升,推动我国心血管事件“拐点”早日到来,1月20日,“心血管疾病防控”中美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的心血管专家强调指出,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资料提示心血管疾病防控获益中,控制血脂异常危险因素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持续快速上升

  “健康是一种文化。如何提高公众的知、信、行非常关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指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病因控制,目前应大力加强“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识别”、“高危患者的充分治疗和管理”两大薄弱环节:公众应积极识别并警惕自身存在的血管健康危险因素,包括动粥疾病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早发家族史、年龄、吸烟、肥胖等;有冠心病、发生过心梗、缺血性脑卒中、有糖尿病以及高血压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等的这类人群,是心脑血管疾病极高危和高危人群,应及早实施干预,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风险。

  霍勇教授介绍说,我国在高血压防控方面已经做了40多年的努力,目前国民心血管病总死亡率的上升趋势有所缓解,出血性卒中有所下降,然而,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持续快速上升,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心肌梗死。

  心血管疾病防控局面面对严峻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18%的脑血管疾病和58%的缺血性心脏病归因于胆固醇异常,我国的研究数据显示中国人冠心病死亡率增加77%归因于胆固醇升高。

  美国心脏病学会委员、现任海湾州立医学中心心脏与血管中心主任,心血管科主任Aaron Kugelmass 教授介绍说,早期血脂筛查和对高危因素的识别是后续干预的关键。在众多危险因素当中,血脂异常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通过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对身体造成隐匿、逐渐、进行性、全身性和器质性的损害。一个基于14项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每降低31mg/dL,能够减少全因死亡12%,减少重大心血管事件(如心梗、卒中、冠心病)21%,减少冠心病死亡率19%、卒中死亡率17%。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资料提示心血管疾病防控获益中,控制胆固醇异常危险因素所带来的贡献最大。美国1980-2000年间冠心病死亡率下降约一半,产生这种降低效果的各种因素作用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群总胆固醇水平的下降,占24%;而其它几个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血压、吸烟率、不运动率降低产生的作用分别仅占20%、12%和5%。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建平教授介绍说,北欧芬兰冠心病死亡率曾经冠居全球,通过在人群中各种降低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胆固醇、高血压、吸烟)的措施,在1969-1995年间,分别使试行的北卡地区以及之后全国范围内的冠心病死亡率降低73%和65%。

  李建平教授表示,在年底体检报告中,通常都会检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其中心脑血管事件相关性最大的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对于“预测”心血管疾病很有“意义”。

  警惕动粥高危因素,加强高危患者规范治疗

  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增加。与严峻的发病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数人不知道自己已是动粥疾病的高危人群,疾病防控理念薄弱。霍勇教授指出目前应大力加强两个薄弱环节:

  薄弱环节一: 不知晓、不识别血管健康危险因素。如:动粥疾病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早发家族史、年龄、吸烟、肥胖等。公众应警惕自身存在的血管健康危险。

  根据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测。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而已经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梗,卒中等)及其他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量1次血脂,及时防范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风险。

  薄弱环节二: 对于已经确诊的高危人群,疾病管理不规范。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处理方面,能够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例如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他汀的疗效已超越所有其他类调脂药物。全球多个指南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治疗和防控的终极目标是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再发,因此治疗ASCVD这一大类疾病的重点应该放在降低事件风险上。

  霍勇教授指出,对于已存在血管健康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医生和患者两个层面,都需要加强意识。

  医生层面:医生应该充分综合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对尚未发生冠心病或脑卒中,却已存在风险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识别和管理,积极启动他汀治疗。对于不同心血管风险程度的人,应根据情况给予足够剂量的治疗以达最大获益。

  患者层面:“冠心病、糖尿病和卒中患者的他汀不要随意停药,”霍勇教授提醒说,高危患者应坚持长期的他汀治疗,不可在血脂达标后随意停药:由于人体内约三分之二的胆固醇是人体自行合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绝大多数都是内源性合成酶升高所致,所以仅靠减少胆固醇摄入作用很小,必须长期使用他汀类药使LDL‑C持续控制在理想水平。

  与会专家再三强调,控制达标后,一旦停药,LDL‑C又会升高,血管的损坏将重新开始,所以千万不能随意停药。

相关文章

寒冬心血管疾病高发,这些年轻人是危险人群

“气温‘过山车’又要发车了,小寒节气或再迎寒冷暴击。”1月1日,中国气象局发布消息,预计1月6日小寒节气前后,将有一股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有明显降温,平均气温普遍下降4-8℃,部分地区下降......

JAHA:白天过度嗜睡亚型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因果关系

先前将EDS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联系起来的证据可能主要是由其长EDS亚型对心肌梗死高风险的影响所致。白天过度嗜睡(EDS)不仅是睡眠剥夺的主要症状,也是一系列罕见和常见的睡眠障碍(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新里程碑!基因编辑疗法首获人体概念验证,永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日前,VerveTherapeutics首次公布了其单碱基编辑疗法VERVE-101,在正在进行的1b期临床试验heart-1中获得的人体概念验证数据。数据显示,这种创新疗法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

饭后走多少步最好?JACC把准确数据给到大家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跑步伤膝盖,练器械伤腰,成年人最后的挣扎可能就是每日的饭后走步运动了。每天走多少步最好呢?既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能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今天就告诉大家。走路最佳步数8763和71......

Nature子刊:研究揭示逆转心脏衰老的关键蛋白

衰老是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导致心脏结构异常和功能衰退,如室壁肥厚、舒张功能障碍、纤维性颤动等。这些与年龄相关的心脏变化会增加多种心脏疾病的患病率,进而影响人类健康和寿命。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形势......

素食可有效降低胆固醇、血糖和体重?

据近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公开版》上的论文,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究人员针对素食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影响进行元数据分析发现,素食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bA1c(葡萄糖水平)和体重的显著改善有关。......

未摄足6种食物或与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增加直接相关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EuropeanHeartJournal上题为“Diet,cardiovasculardiseaseandmortalityin80countrie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麦克马......

WeOmicsG26|蛋白质组学和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流行病研究

“WestlakeProteomicsSeries”(WeOmics)系列研讨会 由TheProteomicNavigatoroftheHumanBody(π-HuB)Project,CN-......

细胞治疗心衰规模最大试验结果公布

美国得克萨斯心脏研究所的科学家27日宣布了迄今最大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细胞治疗试验结果。该疗法针对因射血分数低导致的慢性心衰,通过提高心脏泵血能力和降低心脏病发作或中风风险而使患者受益。对于接受治疗的患者......

《柳叶刀》:男女患心血管病风险相同

一项全球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大体相同。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柳叶刀》。该研究数据来自“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涉及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的参与者,而心血管疾病在后者中更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