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9-21 11:39 原文链接: 斯坦福免疫大牛发明强效PDL1蛋白拮抗剂

  【新闻事件】:抗肿瘤免疫大腕,斯坦福大学的Irving Weissman教授课题组在正在举行的CRI-CIMT-EATI-AACR国际肿瘤免疫大会上报道了一种靶向PD-L1免疫哨卡的工程蛋白。这种工程蛋白分子量虽然较小,只有普通抗体的十分之一,但和PD-L1的亲和力却是PD-1的5万倍。临床前实验证明,这种PD-L1的蛋白拮抗剂不仅比传统的抗PD-1/PD-L1抗体的抗肿瘤疗效更好,而且和其它免疫疗法联合使用表现更好的的协同效应。这些初步临床前结果虽然说明这类新型的PD-L1的蛋白拮抗剂具有抗PD-1/PD-L1抗体的基本属性,但能取代抗PD-1/PD-L1抗体成为新一代的抗肿瘤免疫药物吗?

  【药源解析】:我们之前多次讨论,抗肿瘤免疫疗法是当下制药工业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不仅抗CTLA4抗体Yervoy、抗PD-1抗体Opdivo和Keytruda相继上市,还创造了多个“传奇”:比如默克Keytruda的“奇兵突起”超过施贵宝Opdivo,成为第一个登陆美国市场的PD-1抑制剂;FDA从接受申请到批准Opdivo的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只用了短短4个工作日,创FDA审批记录;Opdivo三次因和标准疗法相比显示生存期优势其临床试验被提前终止等。PD-1抑制剂不仅在美国获批治疗晚期黑色素瘤、鳞癌非小细胞肺癌,在包括肾癌、膀胱癌、头颈癌、和三阴性乳腺癌等其它多个实体瘤和几个血癌适应症中也观察到疗效。免疫哨卡抑制剂的市场总额预计高达350亿美元。

  虽然制药工业已经开发了许多抗PD-1、PD-L1、和CTLA4等免疫哨卡的单克隆抗体,其中包括百济神州的BGB-A317和江苏恒瑞的SHR-1210,但这些抗体作为单药使用的应答率还较低,平均只有15-20%。我们还不知道这些免疫哨卡抑制剂为什么应答率比较低,但这些单克隆抗体具有一些比如分子量很大(大约150kDa),很难渗透到大一点的固体肿瘤等天生缺陷。除此之外,这些抗PD-1、PD-L1抗体一方面抑制免疫哨卡,提高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肿瘤的功能,但还有一些抗肿瘤免疫细胞依靠PD-1/PD-L1激活,PD-1或PD-L1抑制剂将损伤这些免疫细胞的活性,限制了这些抗PD-1/PD-L1抗体的治疗潜力。

  Weissman课题组通过一个称为“定向进化”(directed revolution)的开发平台设计了一种能靶向PD-L1,抑制PD-1/PD-L1信号传导的一种工程蛋白。这种工程蛋白既保持了传统PD-1/PD-L1抑制剂的生物功能,又不会消耗PD-1或PD-L1,导致以上所述的“误伤反作用”。其中最好的工程蛋白对PD-L1的亲和力比PD-1高5万倍,而其分子量只有普通抗体的十分之一大小。而且这个工程蛋白因为分子量小,正如预期的那样对肿瘤的浸润能力要明显优于抗体。比如研究人员通过荧光标记发现,这类蛋白能浸润到固体肿瘤的内部,而抗PD-1抗体主要存留在离肿瘤血管较近的区域。另一个更重要的优势是这些工程抗体不象抗PD-1、PD-L1抗体那样降低淋巴结T细胞的数目,不会“误伤” PD-1或PD-L1的其它免疫功能。

  当然,这些靶向PD-L1的工程蛋白距上市并成为新一代的免疫疗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因为这些工程蛋白分子比较小,更容易从体内排出,半衰期比较短,不能象抗体药物那样每2周甚至每月一次给药。这些工程蛋白也具有“免疫原性”,导致免疫系统对这些蛋白产生免疫反应。当然科学在迅速发展,今天在《自然》上发表的“仿生纳米粒”或许就能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

相关文章

厦大团队发现下丘脑Menin蛋白或为衰老关键靶点

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先前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衰老与阿尔茨海默病等很多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然而,驱动衰老过程以及衰老相关认知能力下降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近日,厦门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张......

NatAging:血液中的特殊蛋白或与人类抑郁症直接相关

衰老的过程往往与机体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直接相关,比如认知功能下降、记忆丧失和诸如抑郁症等情绪障碍等,此前研究结果表明,血液中存在的名为GDF11的生长因子或许对于衰老小鼠的嗅觉感知和其大脑中新细胞的产......

揭示蛋白CFTR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治疗囊性纤维化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和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结合他们的专业知识,对一种称为囊性纤维化跨膜调节因子(cysticfibrosistransmembraneconductancer......

“夜光”蛋白能快速分析检测病毒

尽管针对病毒感染的高度敏感诊断测试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仍需要复杂的技术来准备样本或解释结果,这使得它们在医疗资源稀缺地区的推广变得不切实际。发表在15日《ACS中心科学》杂志上的一种灵敏的方法,可在短......

新研究让免疫细胞“不疲倦”有望提升治疗效果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王皞鹏课题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吴海涛团队、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许琛琦实验室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宋献民课题组联手,针对脑胶质瘤、头颈肿瘤等实体瘤,开发出新型细胞免疫......

科学家成功开发出靶向STAT5的小分子化合物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在某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因而一直以来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治疗靶标,但成功靶向STAT5是困难的。近期,密歇根大......

我国学者在组蛋白修饰领域取得进展

图Menin在核小体环境下识别H3K79me2的示意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922708)资助下,香港大学李祥教授团队在表观遗传领域取得新进展,破解了组蛋白H3赖氨酸79二甲基化(H3K......

PNAS:新研究揭示网格蛋白在免疫突触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英国牛津大学肯尼迪风湿病研究所的MikeDustin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解释了信息如何在免疫突触中传递。这项研究可能对未来的疫苗开发和免疫疗法开发产生影响。相关研究结果于2023年2月......

FDA接受双重机制PDL1抗体上市申请,它有什么不同?

D-L1抗体cosibelimab递交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用于治疗转移性或不适于接受治愈性手术或放射治疗的局部晚期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FDA预计在2024年1月3日之前做出回复。皮肤鳞状细胞......

科普|ADC药物到底是什么?

ADC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药物,而是一类抗体偶联药物。其实一百年前德国化学家PaulEhrlich提出靶向递送细胞毒药物(简单理解杀死肿瘤的药物)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首次开展ADC药物的临床试验。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