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4 15:33 原文链接: 新书《翱翔:中国大飞机在崛起》出版上市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062.shtm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品牌图书“大飞机出版工程”系列推出最新科普作品《翱翔:中国大飞机在崛起》。

《翱翔:中国大飞机在崛起》图书封面。    出版社供图

2023年5月28日是中国民航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天,国产大型客机C919从上海虹桥机场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首航成功。这标志着国产大型客机走通了设计、研制、取证、首航的完整历程,也标志着从此中国的蓝天上有了自己的大型客机。

《翱翔:中国大飞机在崛起》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庆桥,他长期从事科学史、科技战略与政策的研究,曾承担“中国民用大飞机的研制历程与历史经验研究”项目。

中国大飞机事业经历了一个艰难、坎坷、曲折的发展过程,怎样讲述这一过程,是黄庆桥首先思考的问题。“图书一要有国际视野,只有对世界大飞机发展格局有了解,才能够深刻理解中国发展大飞机事业的重大意义和艰巨性;二要有历史视野,只有总结中国大飞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才能深刻理解中国大飞机事业多么不容易。”

在选题立项后,黄庆桥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采访了多位新中国老一辈的航空人,收集了丰富详实的素材。

该书以世界大飞机发展史为背景,在总结美国、欧洲两巨头主导的大飞机世界格局,以及日本、加拿大、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发展大飞机的曲折历程的基础上,梳理中国大型民用飞机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从“运十”研制的戛然而止到与麦道公司合作的无疾而终,从21世纪之初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到中国商飞的应运而生,从ARJ21成功投入运营到C919惊艳首飞,本书从历史脉络、时代背景、国家战略决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各方面,努力建构中国大飞机事业发展历程的全景画像。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定位于通俗读物,在确保科学性、准确性的前提下,注重故事性、可读性,力争做到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相关文章

意大利人每讲100个单词要做22次手势

手势是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现在仍被广泛运用的一种交际工具。近日,一项发表于《前沿通讯》的研究发现,不同国家的人在手势使用上似乎各不相同,尤其是意大利人,他们“用手交谈”。瑞典隆德大学的MariaGraz......

从农村娃到终身教授!他说“读博千万别内耗,更别怕麻烦导师”

“如果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来读博,那简直就是完全错了!”刘平劝退过好些学生。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教的8年里,刘平听过、见过很多并不喜欢搞研究的学生选择读博。从农村一路打拼出来,他很明白高收入的重......

关键一步!超高质量石墨烯纳米带制备迎来突破

3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史志文、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MichaelUrbakh、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教授丁峰和武汉大学教授欧阳稳根合作,开发了一种生长石墨烯纳米带的全新方法,实现超高......

长三角政产学研专家齐聚上应大,共谋高质量发展

3月30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举办2024年长三角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论坛,来自长三角的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服务机构的专家学者250余人齐聚,把脉焦点问题,探讨发展模式,共同推进政产学研各方在推进新质......

向定成:抓好质控是胸痛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

“从总体的数量和趋势来看,胸痛中心建设已从早期的稳健探索,转向为成熟后的大规模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口大省尽管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数量较多,但受到人口密度的影响,每百万人口胸痛中心建设数量还不够。”日前......

《泛血管疾病代谢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发布

3月29日,《泛血管疾病代谢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发布会举行。据悉,该共识是我国首部全面覆盖泛血管疾病代谢异常管理各个环节的权威指导文件,旨在为泛血管疾病相关多学科医生提供系统化的临床......

首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AIGC创新赛启动会举行

3月30日,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南开大学与vivo公司联合承办的首届(2024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AIGC创新赛”启动会在天开高教科创园举行。本次大赛为“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系......

天津大学36国学生共建国际友谊林

3月30日,天津大学国际友谊林在天津市宁河区落成,来自五大洲36个不同国家的天津大学留学生在为期一天的“公益学农”活动中种下了130棵青青树苗,预祝母校130岁生日快乐。当天上午,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智能网联数据应用创新联合体在津成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4/520147.shtm3月31日,智能网联数据应用创新联合体成立大会暨首届智能网联数据要素生态创新会议在天......

“新型可变形骨架”或将开辟药物研发新路径

3月28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汪胜、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研究员程建军、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徐华强合作,提出了一种多靶点、多功效药物的设计新方法,基于可变形骨架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