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23 15:03 原文链接: 新型高性能磁制冷材料制备工艺研究中取得进展

  传统压缩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形成了庞大的产业,但它存在两个现实的问题:一是制冷效率低,卡诺循环效率仅为30%,二是含氟制冷剂的使用会导致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现在普遍关心的一是节能二是环保,因此,传统的制冷技术必将面临重大改革,寻求新的、高效、无污染的制冷方式成为当今世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或者研究开发无氟制冷剂或者找到新的制冷技术。最新发展起来的高效节能的磁制冷技术具有高效节能(卡诺循环效率为60%)、无污染、低噪音、体积小、易维护和寿命长等独特性能,被认为在冰箱、空调以及超市食品冷冻系统等一系列的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为磁致冷技术的关键部分,性能优良的磁致冷材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然而对于实际应用来说,高性能磁制冷材料的制备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其应用的关键工艺。La(Fe1-xSix)13及NiMn基赫斯勒合金被磁制冷材料专家认为是最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两种磁制冷工质。特别是La(Fe1-xSix)13合金,普通制备方法为电弧熔炼后在1150度高温退火半月以上才能成相。对于用熔体快淬的方法获得的条带样品,却只需短到数十小时的时间。然而影响其微观组织结构、成分,进而磁性的内在机制却不清楚。对于NiMn基赫斯勒合金虽然制备方法简便,电弧熔炼后在800度以上的温度退火1天就可以获得纯相。然而由于磁热效应发生在马氏体与奥氏体相变温区,其内在的磁滞后和热滞后对磁制冷性能影响非常大。如何通过制备工艺来减小这种结构相变带来的滞后对其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稀土磁性功能材料实验室系统研究了电弧熔炼和熔体快淬两种工艺对La(Fe1-xSix)13的1:13相形成机制的影响,微观成分的演变,及其对磁滞后和热滞后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较易成相的甩带工艺,电弧熔炼的方法虽然耗时但对于获得高磁熵变(分别为25.2J(kgK)-1和21.9J(kgK)-1)和高制冷能力(分别为474.1J(kg)-1和458.5J(kg)-1)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该结果发表在J Magn.Magn.Mater.350,94(2014) IF 2.008。近期,该实验室又对NiMnSn赫斯勒合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熔体快淬后并优化退火工艺获得的条带样品具有非常优异的磁制冷性能:相对于电弧熔炼并退火的块体材料,条带具有非常高的磁熵变值41.4J(kgK)-1,远远超过块体的29.5J(kgK)-1;并且制冷能力为100.8J.Kg-1,也明显优于块体的82.9 J.Kg-1;同时使热滞后降低了42.8%,磁滞后降低了21.7%。由于麦克斯韦方程对磁卡效应的计算偏大以及对一级相变的测不准可能性,同时采用比热方法进行了印证:纯比热法得到的5T磁场下的绝热温变分别为3.5K和3K,进而充分证明了优化退火工艺得到的条带具有优异的磁制冷性能。这一结果不但对NiMn基赫斯勒磁制冷合金的制备,而且对其它类型高性能磁制冷合金的制备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该结果发表在Scripta. Mater.(doi:10.1016/j.scriptamat.2015.04.004)。

  该系列研究工作得到国家优秀青年基金(51422106)和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LR12E01001)等项目的资助。

  

La-Fe-Si合金1:13相的演变过程

  

两种不同工艺对La-Fe-Si磁熵变的影响

  

两种制备工艺对Ni-Mn-Sn合金磁熵变的影响

 

 

比热法测算的磁热效应的对比

相关文章

他们借“点石成金”术让电卡制冷效率提高近百倍

材料力学的应变工程被称为业界的“点石成金”术,其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通过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某种衬底上外延生长另外一种薄膜材料,从而实现由晶胞结构失配而带来的外延应变。国防科技大学与剑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中熵合金高压超导转变温度突破新纪录

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TaNbHfZr中熵合金,并发现其在高压下具有“钟罩型”的超导相图,超导转变温度达到了15.3K,这是目前中熵合金、高熵合金报导的最高记录。相关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并......

第三十五届中国制冷展在北京举行

2024年4月8日—10日,第三十五届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以下简称2024中国制冷展)于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正式举办。展览由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北......

新型高强高导耐热铝合金材料制备成功

记者18日从昆明理工大学获悉,该校研究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近期在高强高导耐热铝合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制备出强度、导电率及耐热性良好匹配的铝—锆—钪合金导线,在绿色铝、钛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方面实现......

理化所在室温热声制冷领域获进展

热驱动热声制冷技术是新兴的制冷技术。这一技术基于可压缩性气体工质的往复运动与邻近固体壁面之间的复杂的热相互作用(热声效应)而工作。其中,热声发动机利用温差产生声波形式的机械功(声功),而热声制冷机则消......

既耐高温又增强度我国研发的这种合金国际领先

如何让超高温合金既耐高温又提升强度?近日,中国矿业大学在超高温金属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该校机电工程学院博士后万义兴与程延海教授研发出一种具有超高温工程应用潜力的氮化物增强NbMoTaWHfN(铌钼......

赵振堂院士揭秘:大科学装置,科研领域的“超级航空母舰”!

“大科学装置决定着人类在某一个或多个领域的前沿研究上取得突破的能力,是建立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大型科研基地的重要条件、科学研究的‘航空母舰’以及‘航母战斗群’。”在11月3日举办的2023全球硬科......

历久弥新,见证科学——走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疲劳与断裂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新创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创建者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李董先生。金属研究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国内一流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机构,是我国高......

研究揭示HalfHeuslar合金YPtBi的非常规超导电性

拓扑量子计算可有效抵抗杂质、相互作用等的扰动,从而解决量子退相干与纠错的问题,实现容错量子计算。本征拓扑超导材料的超导态具有非常规的超导能隙结构,在晶体材料的自然边界可产生马约拉纳零能模式,是实现拓扑......

高性能金属基润滑耐磨损材料制备有了新思路

7月30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了解到,该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温摩擦学课题组在新型润滑耐磨损高熵/中熵合金设计制备和性能调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给出一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