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1-25 09:17 原文链接: 新疆科考队公布罗布泊科考七大新发现


科考队员在对罗布泊地区气象做监测。数据显示,罗布泊地区是中国乃至全亚洲气候最干旱的地方。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的罗布泊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它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史书中称其为泑泽、盐泽、蒲昌海等,据载,公元330年以前,罗布泊湖水较多,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现仅为大片盐壳。近日,参加“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险之路”罗布泊科学考察的队员们,在经过29天、6500公里的科考行程中科考队员们采用现代最先进的遥感、卫星、雷达等技术手段,对罗布泊地区开展了地理地貌、自然资源调查、气候变化与环境变迁、环境考古、野生动物及微生物等多领域的野外考察,最终发现了七项科考收获。

科考队员在捕获昆虫。在外界人眼中荒无人烟的罗布泊,竟然生存有70多种昆虫。

  “大耳朵”实际是圆盆状

  从卫星图片上看,干枯的罗布泊湖的图像就是人的一只耳朵,这一科学发现表明罗布泊古湖泊面积远大于“大耳朵”范围,古湖岸呈圆形封闭状态,而不仅仅是“耳朵”状。这次野外考察中,找到并确认了罗布泊东湖的北湖岸线存在,由此推测,罗布泊古东湖分布范围远远大于5350平方公里,这样测算超过1万平方公里。

  罗布泊“大耳朵”之谜源自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术杂志公布的一张用国际卫星从900公里高空拍摄的罗布泊照片。这张照片影像形状酷似人的耳朵轮廓,由此展开了学术界对“大耳朵”位置、地理结构分布等问题的争论和猜测。

  罗布泊1962年全面干枯

  根据遥感资料,罗布泊是在1962年干涸的,罗布泊本是一个浅平凹地,最深处仅3米,如果1959年以后罗布泊不进水的话,2~3年内就会干涸,这次考察就体会到了干旱区湖泊快变和特变的特点。

  风蚀水蚀合力造就雅丹地貌

  罗布泊地区北部、东部和西部分布着约3000平方公里的雅丹地貌,是仅次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中国第二大雅丹地貌分布区,雅丹地貌形成的营力除了传统的风蚀作用,还存在着流水侵蚀的作用,如龙城雅丹分布区,土丘高约15~20米,除东北风的吹蚀外,附近山区突发性洪水,也对雅丹地貌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全亚洲内陆最干旱之地

  中央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在哈密至罗布泊镇,安装了3个自动气象站,收集气象要素,发现罗布泊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蒸发能力则超过4800毫米以上,曾几次用仪器测到空气相对湿度为零的记录。因此,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内陆区域干旱中心。

  至少70种昆虫仍在罗布泊生活

  罗布泊地区的动物,参阅前人考察成果,两栖类1种,爬行类7种,鸟类96种。

  科考队员们在一具野骆驼的尸体旁,居然有几堆狼粪。这说明,随着淡水不断地引进,少量的动植物开始生长在罗布泊这块钾盐极高的土地上,如野骆驼又名双峰驼,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现存500~606峰,被列为中国红皮书濒危物种。

  罗布泊地区现有的植物区系全是荒漠植物,近100年来,大批植物种类消失,目前仅有13科27属36种荒漠植物存在,这些植物为了适应盐碱和干旱的环境,进化出了特殊的生理结构。

  尽管罗布泊地区水资源贫乏,但水生类昆虫并少见,水龟、蜻蜒、跳蝽等也可以在水生环境中找到。这类昆虫都会及时采取休眠方式以度过干旱季节,从而适应干旱的荒漠。

  小河墓地附近发现古城遗址

  在小河墓地西北,科考队员新发现了一处古城城墙遗址,建造年代大约在公元400~500年左右,形成于北魏时期。根据墙体年代和初步发现的文物类型以及地理位置,这里有可能是文献记载的“注宾城”,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对注宾城这样记载:“河水又东经墨山国南,又东经注宾城南,又东经楼兰城南而东注。”

  楼兰古城东有大面积农耕遗迹

  在楼兰古城出土木简纸文书中,有不少反映的是军队屯垦情况的记录,楼兰古城附近的农耕遗迹同样是科考队员在实地探查卫星图片显示的可疑形状时确认的,这一遗迹位于楼兰遗迹东10余公里接近孔雀河位置,存有“目”字形和椭圆放射状两种人工灌溉痕迹,干、支、斗、毛各种灌溉渠系依稀可辨。

  通过此次野外表土采样分析,楼兰古城东发现有大面积农耕遗迹的植物孢粉直径大于47微米,这是该地区被认为有人为耕种的有力证据,通常直径大于40微米的是粮食作物的孢粉,因此,可以认定这里曾经种植过粮食。

相关文章

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5个昆虫新种

日前从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获悉,科研人员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内开展生物资源本底调查过程中,发现了黄隐肩舞虻属5个昆虫新种,分别为短突黄隐肩舞虻、合斑黄隐肩舞虻、九曲溪黄隐肩舞虻、方突黄隐肩舞虻、武夷......

武汉植物园研究发现:昆虫让城市更美好

看见在花间穿梭的各种传粉昆虫了吗?它们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的关键贡献者和美好环境的重要建设者!据统计,地球上近90%的开花植物的传宗接代以及我们人类食物的三分之一依赖各种各样的传粉动物。越来越多......

罕见的Bembidionbrownorum甲虫在55年后被重新发现

在杰里-布朗牧场的昆虫取样考察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名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了一个自1966年以来一直未被科学观察到的甲虫物种。作为一名环境科学、政策和管理方面的教授,基普林-威尔曾冒险在加州各地考察甲......

昆虫多样性与森林生产力“此生彼长”

森林是陆地上80%以上生物的家园,更是种类繁多的昆虫的“王国”。那么,昆虫多样性与森林生产力之间究竟有怎样的联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克平团队发现,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树种多样性的增加不仅能直接......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发现昆虫新种14种

近日,记者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了解到,通过3年的野外调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记录到昆虫及蛛形动物18目105科442属679种。其中,发现昆虫新种14种,中国新记录10种,青海新记录228......

粤北丹霞山发现3个昆虫新种累计发现新物种数达39个

记者21日从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获悉,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丹霞山已发现新物种39个(其中植物21个,动物11个,菌物7个),这些新物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丹霞山的物种多样性,还反映出丹霞山这样的丹霞地......

3016个神经元和54.8万个突触,首张昆虫大脑图谱绘就

图片来源:EyeofScience/SciencePhotoLibrary科学家绘制了第一张完整的昆虫大脑图谱,包括所有神经元和突触。这是理解大脑如何处理感官信息流并将其转化为行动的里程碑式成就。相关......

Science封面文章:社会学习塑造了蜜蜂的“舞蹈语言”

蜜蜂是一种重要的授粉昆虫,它们为众多开花植物授粉,对维护生态平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蜜蜂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它们不仅为人类提供蜂蜜、蜂花粉、蜂王浆等产品,更重要的是很多农作物需要依靠蜜蜂授粉,蜜蜂因此也......

东亚地区迁飞昆虫的生态服务功能趋于衰退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虫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东亚地区迁飞性昆虫物种关系和生态服务功能的长期演化趋势,对推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林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有重要指导作......

花蕊忽然弹动赶走昆虫,竟是为了又快又好传粉?

蜜蜂采食小檗科植物的花蜜,被触碰的雄蕊迅速弹起(粉色箭标出)。图源自黄双全课题组博士后权秋梅研究示意图图源自李登飞10月11日,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双全课题组在eLife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