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06 17:24 原文链接: 时评:科技盛世呼唤政策松绑

   “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道出了科技创新的紧迫性。

  科技创新,一直在路上。量子通信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微子振荡、多潜能干细胞、高温铁基超导,“十二五”期间一系列卓著的创新成果证明了中国的创新实力,也表明我国已进入科技创新的发展盛世。

  然而,我国当前的科技体制机制还存在着与科技创新加速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之处。其主要表现,一是科学家参与决策咨询渠道有限,“部门领导拍脑袋、科技专家看眼色”的问题凸显;二是科技资源分散,规模效应不明显,同时统筹不够,造成重复投入;三是科研经费管理未能考虑科研工作特殊性,使科学家的创造性活动受经费制约;四是“一刀切”的科研评价制度干扰了科学家安心科研。

  解开这些症结,才有可能让创新获得全速冲刺的动力。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在新一代的科技盛世里,科学创新的发展呼唤体制创新的并驾齐驱,体制创新的跟进呼唤政策环境的松绑释放。

  松绑,为了让智慧释放,要求决策机构向科学家请教。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加强科技决策咨询系统,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已成为国家的重要诉求。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的制度化已列上改革日程。

  松绑,为了让效率释放,要求项目管理以效率高为准。如今,国家日益尊重科学研究活动的规律,决心下大力气砍去科研项目管理中的繁文缛节,根据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等不同的研究类型,划分不同的管理方式,而非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束缚科技资源的管理与配置。科学家终于有望将更多精力用于科学研究。

  松绑,为了让创造释放,要求经费管理为创造力服务。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就是要给予广大科研人员信任和自由,不仅是对科研人员个人的信任,更是对智力资源的全方位信任;不仅是给科研人员使用资金的自由,更是要给他们探索未知的自由。最终,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

  松绑,为了让学术释放,要求科研评价走分类化路线。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应用研究有着不同的学术目标,要正确评价这些学术成果,就应当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区别化地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更不能口惠而实不至!讲了就必须要做到,而且一定要‘面子’和‘里子’一起做!真正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李克强总理的话让科学家看到了国家落实科技改革政策的决心。

  解放,科技创新才能获得质量和速度;松绑,科技创新活力才能竞相迸发。只有彻底解开束缚创新的政策缰绳,让每位科研人员都有获得感,才能让科技创新加速前进。

相关文章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领域项目拟立项项目公示

关于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领域项目拟立项项目公示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现将......

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习近平主席为科技交流合作指明方向

“科技创新是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9月10日,习近平主席向2023年浦江创新论坛致贺信,在会场内外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阐明了当前科技创新之于人类和平和发......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

2023年9月6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黑龙江进行考察。这次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

浙江全省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通知发布

9月3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发布“浙江省科技厅发布全省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通知”。内容如下:各设区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为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和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培育高能级科创平台,......

聚焦两院|“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9月2日,“科学与中国”20周年大会暨“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出席活动并作“科学与中国”20周年总结与展望报告。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李晓红,科技部......

最高5000万扩容支持北京加快外资研发激励、促进科研仪器开放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中提到,要吸引外资研发中心在京落地集聚,根据其在引入国际创新资源、扩大开放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结果,给予最高不......

未来科学城集中发布200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

8月4日,2023未来科学城技术成果推介大会暨首届项目路演资本对接会召开。大会发布了《2023北京未来科学城技术创新成果集》,包括低碳环保、清洁能源、智能电网、核能核电、绿色冶金、大飞机、新材料等重点......

科技含金量提升发展“含绿量”

如何进一步增强科技支撑、提升“双碳”科技创新整体效能,是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当前,需要不断塑造科技助力“双碳”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通过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有效......

全国首个氢能碳减排交易项目落地北京

“碳惠氢能-北京氢燃料电池汽车碳减排项目启动发布会”3日在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召开。今年4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发布《北京氢燃料电池汽车碳减排方法学》,该方法学由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和北......

ITER、GEO、SKA亲历者讲述中国走向国际大科学合作前沿

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以下简称国际大科学计划)是世界科技创新领域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也是世界科技强国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升本国创新能力的重要合作平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有重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