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人类活动导致物种大量灭绝。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以防止其尽快流失,已是全球性的共识和研究课题,其中确定生物多样性格局,了解其产生和维持的机制则是制定有效保护策略的前提。

  近期,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和车静研究员团队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分布的高原林蛙群体进化历史研究取得新的进展。相比于已有植物、小型啮齿类、鸟类等物种对高原晚新生代,特别是第四纪冰期以来气候环境变动的响应,高原林蛙显示出了不同的进化模式。

  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以及祁连山北部存在多个冰期避难所(refugia)。北部群体高度分化,种群主要围绕祁连山北坡的内陆河如石羊河、黑河等水系孤立分布,该研究首次提出“river islands”概念来解释目前北坡群体遗传结构。而祁连山以南群体则经历了显著的群体扩张事件,其中横断山种群明显是在末次冰期后由北向南扩张形成。

  本研究对中国西北地区物种多样性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全球气温变暖,祁连山冰雪正在消融,汇集的内陆河水源将逐渐减少。同时滥牧、滥伐、采矿等活动的增多导致水源涵养功能退化。加剧了该地区生态的恶化,荒漠化现象在河西地区的不断蔓延将给当地造成一系列的生态危害。

  该研究结果是第一个高原面上两栖类物种对气候环境变动响应的报道,已在线发表在Molecular Ecology

  论文链接

相关文章

动物所揭示胚胎期小胶质细胞稳态调控神经发育的新机制

神经系统(CNS)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精密有序的结构,从早期胚胎发育的开始,就伴随着非神经组织的驻留。其中,小胶质细胞(Microglia)作为神经系统的固有免疫细胞,来源于卵黄囊中的原始巨噬细胞,并在......

动物所等揭示TRPM8介导动物低温适应机制

从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到赤日炎炎的非洲,所有生命体都需要适应其所处的环境温度才能生存和繁衍,而环境温度适应的前提是生命体对温度的精确感知。在多种动物中,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ReceptorPo......

动物所揭示口腔抵御机会性病原放线菌感染的潜在机制

人体口腔内栖息着500多种细菌,其中包括一些来自放线菌门的机会性病原菌。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口腔一般不会被放线菌感染?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马占山学科组的一项研究为该问题提供了可能的答案。基于复......

动物所揭示小胶质细胞发育的调控机制

小胶质细胞是脑中固有的免疫细胞,是脑中重要的免疫防线,保护大脑免受病毒细菌的入侵和破坏。小胶质细胞也在大脑的损伤、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小胶质细胞除了在成年生理病理条件下发挥作用外,......

动物所发现杀虫剂可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癌症是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虽然治疗癌症的手段已经多样化,但化疗仍然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最常用的方法。然而,长期化疗易使患者产生多药耐药性而导致化疗失败。中国科学院动物......

动物所研究揭示现生鸟类飞行能力的退化机制

具备飞行能力是鸟类与众不同的生物学特征之一,因此鸟类的飞行进化成为人们最关注的基本科学问题之一。近几十年来,飞行进化研究主要集中于已灭绝的古代鸟类或恐龙,有关现生鸟类飞行进化的研究鲜有报道。尽管飞行赋......

动物所在物种进化历史分歧时间估算方法研究中取得进展

物种分歧时间估算一直是生命之树(TreeofLife)进化历史研究中具挑战性的热点工作。分析过程通常涉及:核苷酸序列数据的系统发育分析;在重建的系统发育树的基础上,基于化石信息校准内部节点时点区间。在......

昆明动物所:干热河谷区生物多样性不应被低估

红外相机技术在地栖大中型野生动物调查与监测研究中具有突出优势,易于统一规范技术标准,所获取数据便于管理和标准化统计分析,已成为国内外兽类监测研究网络的主要技术支撑。日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昆明动物所发现二甲双胍抑制三阴乳腺癌干细胞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策实课题组经过研究,进一步阐明了KLF5新的调控机制以及二甲双胍抑制三阴乳腺癌干细胞新机制,为临床上二甲双胍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三阴性乳腺癌靶向药物的研发......

动物所揭示松材线虫传播扩散机制

松材线虫引起的松树萎蔫病是一种危害松树的世界性检疫病害,它的传播需要依赖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媒介与线虫发育速度的高度一致是实现传播的基础,但人们对其化学通讯调控机制了解甚少。Ascarosides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