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1-01 11:02 原文链接: 曹效业出席首届科学、技术与工程社会学学术研讨会

  10月31日,首届科学、技术与工程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研究所的3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曹效业教授出席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的开幕式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自然辩证法研究》常务主编、中国科学院科技哲学博士点带头人李伯聪教授主持。开幕式上,曹效业和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教授分别致辞。马石庄简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发展建设情况,并阐述了对于科学、技术和工程关系的理解和认识,并预祝此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曹效业祝贺此次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介绍了科学社会学向工程社会学转变的历史过程,概述了工程社会学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会议专题发言部分由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王前教授主持。部分会议代表做了专题发言。李伯聪教授作了题为“工程社会学”的专题发言。由工程社会学的发展历程,李伯聪谈到“科学、工程和技术是跨学科研究,应该多做一些关于工程社会学的讨论”。在详细介绍自己编写的《工程共同体研究》一书的结构内容后,李伯聪指出,西方对于工程社会学认识的误区,西方学者认为工程是工程师进行的活动,而没有认识到其中工人、工程师、管理者和投资者的参与;最后李伯聪提出将工程社会学建设成为“科学社会学”和“工程社会学”的希望:“工程社会学发展的未来是由理论和社会现实决定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做出更多的贡献。”

  来自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的赵万里教授作了题为“科学社会学:回顾与展望”的专题发言,回顾了中国科学社会学30年的发展历程(1978-1985年,自然辩证法、科学和社会学兴起;1986-1994年,是科学社会学的初创阶段;1986年在广州举行了第一次科学社会学的研讨会;1995-1999年科学社会学的发展进入停滞阶段;2000年至今是科学社会学的拓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赵万里指出,科学社会学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一定的成就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科学社会学的不确定性、学科定位模糊、消化吸收不够、经验成果少等。最后,赵教授就自己的课题研究(垕钧窑的社会意向研究,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分层研究,实验室实验与韩国科学文化和网络技术对工作组的影响研究)作了介绍。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尚智丛教授作了“关于科学社会学研究的思考”的专题发言。尚教授提到了科学如何在中国这个环境中发展,介绍了研究项目的内容(包括明末清初中西科学交流共同体、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的关系——北京正负离子、中国杰出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指出目前需要重点研究的项目是科学共同体分层结构和国家试验基地科技人员跨层,并谈到了科学与政治活动、公共投资方式与绩效成绩、公众在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及发挥作用的方式。

  大连理工大学的王国豫教授作了题为“德国的技术社会学研究”的专题发言。王国豫详细阐述了德国技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路径、德国技术伦理学和技术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发展的相关理论、现在技术社会学和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交通和技术风险问题等,并探讨了热点研究纳米技术中的哲学与伦理问题。

  专题发言结束后,与会的各位代表就专题发言者的观点提出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

  在下午的大会自由发言阶段,部分参会的老师针对会议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的李建会老师作了题为“生物技术的风险与生物专家、企业和媒体的社会责任”的报告,阐述生物技术这把双刃剑的利用,指出生命科学家应当“发挥自律精神,加强自我约束,恪守若干重要原则,自觉地用生命科学的伦理规范制约自己的研究”,在媒体的社会责任方面强调科学记者作为一种媒体,不仅应是科技的传播者,首先更应当是人类根本利益的捍卫者:“科学家、企业、媒体等的社会责任的提出正体现了人类对未来幸福的理性思考和现实追求”;北京科技大学的孙雍君“回归莫顿立场”针对如何回归莫顿立场、回归何处等进行了分析,并展示了自2001年以来开展的两项相关的尝试性研究(关于发明家历史地位与社会作用的研究以及关于科学家创造力年龄高峰值的研究);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的洪伟介绍了自己开展的创新政策研究、科技伦理研究以及实验室研究等等。参会的同学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踊跃发言,提出疑问。

相关文章

科学家揭开元古宙地层“珍珠项链”存在之谜

神秘的霍氏串珠(Horodyskia)是发现于元古宙地层中的形态类似一串珍珠项链的宏体化石,其生物成因和系统发育位置一直是学界之谜。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

第三轮通知|第三届中国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研讨会

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更是重要的原创性科技成果。要想成为科技强国,首先必须成为仪器强国。科学仪器做不好,就很难实现真正的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培育......

700万+|这家中科院研究所意向采购一批生物研究分析平台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23年3至12月政府采购意向公布,意向采购土壤生态系统分子生物学研究与分析平台,现代农业与环境合成微生物学和生物智造平台,总预算金额超700万元人民币。......

科学家+工程师,科研成果如何有效转化?

产学研深度融合,不仅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水平的具体路径之一,也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手段。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

科学家研发出可穿戴人工喉还原准确率超90%

一枚硬币大小的石墨烯片,贴在颈部靠近喉咙处,就能帮助发音障碍者获得新“声”。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及合作团队在智能语音交互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研发的可穿戴人工喉可以感知喉部发声相关信号,......

古DNA研究揭示青藏高原人群演化历史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付巧妹科研团队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合作,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古人群开展的大规模、系统性古基因组研究取得......

新研究提出“化学剪刀”编辑层状材料结构新策略

3月17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先进能源材料工程实验室黄庆研究员等人在国际学术杂志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Chemicalscissor-mediatedstructuraledit......

科学家合作取得光合领域里程碑研究成果

藻胆体(phycobilisome,PBS)是蓝藻和红藻主要的捕光天线,位于类囊体膜基质侧,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捕光蛋白复合物。PBS通过内部色素团(bilins)将捕获的光能以极高的效率传递至光系统II......

分析科学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章竹君逝世

据陕西师范大学官网消息,著名分析科学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西部红烛两代师表奖”获得者章竹君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3月9日20时30分在西安与世长辞,享年86岁。章竹君先生19......

丁光宏委员:对攀登世界科学险峰的科学家,要减少打扰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关键之一是建设一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工科教师队伍。为此,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建议,要完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