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9-29 11:14 原文链接: 李侠:“穷科学”奔“小康”

   “研发投入还要大方一点!”澎湃新闻最近发表社论,从宏观层面对国内外的研发投入情况作了一次扫描,并委婉地提出上述观点。加大研发投入,对于中国的未来至关重要。笔者也赞同这一观点。仅就经费投入而言,要获得整个社会的认同与持续支持,当下亟待厘清中国科研经费配置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否则,加大投入的诉求只能沦为一个空洞口号。这意味着,科技界要想真正实现结构转型,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中国科研经费的配置结构存在3个根深蒂固的问题。一是科研经费投入总量不足。按照投入最多的2012年计算,科研经费投入仅占当年GDP的1.98%,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平均2.5%的比例尚有一段距离。

  二是经费投入的配置结构不合理。首先是投入领域的结构安排不合理,导致科技与当下社会的需求、发展相脱节,从而制约了科技对于社会的巨大引领作用。同时,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带来资源严重浪费与低效,当前重大项目过多、过滥是这一问题的集中体现。

  除了上述宏观、中观两个层面,在微观层面,由于我国人均科研投入仍处于边际产出递增阶段,加大投入就会促成知识扩散的“肯辛斜坡”现象。目前,在创新扩散的初始阶段,中国社会的中低阶层比中上阶层具有更强的创新精神。

  要破解这3个症结问题,就需要重新明确国家对科研投入的真正意义。

  首先,科研成果的产出是有成本的,它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由于知识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它的产出必须由政府提供而非个人热情维系。经费投入相当于国家为未来的成果预付订金,一旦知识产品生产出来,就具有巨大的知识溢出效应,从而带来整个社会福祉的增加。很难想象,没有高度发达的科学,中国将怎样处理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因此,加大科技投入不仅要成为我们毫不动摇的决心,还必须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防止被个人或团体的偏好影响。

  其次,对于资源的配置结构,未来应该坚持“重大项目瘦身、中小项目扩容、增加科研保障性供给”的方向。这种结构安排是对“水桶短板理论”的修正,少量重大项目维持水桶长板的继续发展,而保障性供给与中小项目的扩容是加快提升水桶短板的必由之路。由此,才会出现“田忌赛马”的最优博弈结果。

  最后,按人均支出R&D测算,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几乎保持在600美元/人的水平。以2011年的数据为例,美国人均R&D支出为1276美元/人,中国为218美元/人,韩国为1111美元/人,日本为1260美元/人。这些数据揭示了为何有些国家的创新表现较好。中国人均R&D支出严重偏低,说明中国的科技共同体正处于边际产出率递增阶段,此时极易形成创新的“肯辛斜坡”现象。如果以稳定的经费支持作为支撑,其未来产出的大幅增长将不可限量。

  需要提及的是,目前我国的R&D投入水分仍然太大。以《2012年全国科技经费统计公报》披露的数据为例,当年全国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7842亿元,占全年R&D的76%,已超出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反观中国企业的现状(按规模行业的分布来看),这个数据值得怀疑。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的一个现实因素是,按照现有政策,企业研发投入可以税前计提。换言之,多报R&D投入可以达到避税的目的。由此观之,中国实际的R&D投入应比公布的数据小得多。因此,加大投入已成为中国科技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性问题。

  科研投入,不仅仅是投入规模与资源分配结构的问题,还涉及科研环境与科研品相。笔者曾打过一个比喻:中国的科学正在经历从“穷科学”到“小康科学”的转变。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R&D投入仅占GDP的0.5%左右;20年后的今天,这一数值已接近2%。这是非常大的进步,使中国科学完成了从“穷科学”向“小康科学”的华丽转身,全社会也分享了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但科技投入不仅影响了科技产出的量,也在塑造中国科研大环境的质。一个科技资源丰裕的地方,自然会像吸铁石一般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从而形成科技集聚效应,由此自然会演化出一种恪守职业伦理的学术氛围。这种有尊严的科研环境会成为一种新的无形资源,助推科技发展。人们经常诟病中国的科研质量不高,其实这是经济学规律在起作用:一分价钱一分货,投入与产出的边际收益必须大于零,否则科技活动是无法持续的。毕竟,科技活动是一种知识产品的生产过程,它同样遵循这个规律。

  由此,加大投入,科技规模将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扩大,这必将带来中国科研结构的转型与科研品相的全面提升。科研品相则是充分竞争和营造良好环境的必然回报。由此,中国科技界才能实现“状态—结构—绩效”的全面提升。“仓廪实而知礼节”,在科技界同样如此。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相关文章

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历史伟业——学习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实......

2023服贸会|企业纷纷展示新技术、新服务、新成果

9月2日,召开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下称“服贸会”)。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带动了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

携手广州、中山,香港生产力局以科技引领企业升级转型

8月27日,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换届暨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芳致贺信,向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

上海市科技创新券政策解读

......

齐心奋进新时代科技放飞梦想——科技馆里的思政课

7月22日晚间,航天英雄、中国首飞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英雄航天员、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400余名北京市中小学生代表和科技工作者代表齐聚中国科技馆,共同参加由中国科技馆联合中国......

全国科技领域社会组织超过4万家

民政部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科技领域社会组织超过4万家,其中民政部登记全国性社会组织236家、国际科技组织17家。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度,各类全国性科技学术社团开展学术研讨7000余次,举办展览5......

“一滴油的奇妙旅行”互动科普展在中国科技馆开幕

7月10日,由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科协指导,中国科技馆和中国石化主办的“一滴油的奇妙旅行”互动科普展在中国科技馆开幕。中国科协、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石化、中国科技馆、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等有关方面同志出席开......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三多三少”如何破解

2022年底,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涉及21家科研单位和6个地方、为期2年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拉开序幕。可以认为,以此为标志,本轮改革从以“破”为主的......

国资委: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本报记者杜雨萌6月21日,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原原本本学原文读原著、认认真真学思想悟原理,紧密结合国资央企实际研究贯彻落实措施。会议认为,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2023年度中科大申报同步辐射联合基金项目的通知发布

各有关单位:同步辐射联合基金由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与科研部于2009年共同设立,旨在促进我校科研人员依托合肥同步辐射光源开展交叉学科的前沿研究和先进技术类的探索及协作开发。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承担了国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