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14 13:18 原文链接: 李晓光、孙毅教授同期两篇PNAS论文发表再生研究成果

  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合作,在脊髓损伤再生研究中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两篇研究论文同期发表在10月1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任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首都师范大学的李晓光(Xiaoguang Li)研究员,同济大学医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孙毅(Yi E. Sun)教授,以及李晓光课题组的杨朝阳(Zhaoyang Yang)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Transcriptome analyses reveal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October 12, 2015, doi: 10.1073/pnas.1510176112 PNAS October 12, 2015

  由于恶劣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环境以及CNS神经元较弱的内在再生能力, CNS中的轴突再生极具挑战性,因此脊髓损伤(SCI)被认为无法治愈。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载有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壳聚糖可 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大鼠神经生长、新神经发生及完全切断的脊髓恢复功能。为了了解其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在脊髓损伤后90天时间内对损伤位点的脊髓段,以 及损伤吻侧和尾侧区域进行了一系列全面的转录组分析。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他们确立了在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响应各种病理事件的基因模块/程序。客观测量基因模块表达还揭示出新神经发生和血管发生增加,炎症反应减少 是NT3-chitosan影响再生的关键。

  NT3-chitosan elicits robust endogenous neurogenesis to enable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October 12, 2015, doi: 10.1073/pnas.1510194112 PNAS October 12, 2015

  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干细胞(NSCs)通过适当激活、分化和成熟,建立起新神经网络,整合到受损神经回路中修复功能,是神经再生的关键。然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微环境往往是抑制及炎症性的,限制了活化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形成新神经回路的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报告称当将偶联NT3的壳聚糖材料插入到完全切断和切除的大鼠胸部脊髓5-mm缺口中时,可引起受损脊髓中內源NSCs有力 地活化。通过缓慢释放NT3,这一生物材料吸引NSCs迁移到了损伤区域,分化为神经元,形成了功能性神经网络,其与切断的上行和下行轴突相互连接,导致 了感觉与运动行为恢复。

  这项研究提出了,促进内源性神经发生是脊髓损伤一种新治疗策略。

相关文章

学者阐述外源注意不同阶段神经机制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脑科学与康复医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本驰应邀在《认知科学趋势》(TrendsinCognitiveSciences)发表Spotlight短文,介绍了基于显著干扰的外源性注意的神经加工机......

三百六十度安全记录神经信号,“环绕式”植入物治疗脊髓损伤试验成功

脊髓损伤可导致严重的残疾。现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团队用包裹脊髓的微型柔性电子设备,成功记录了大脑和脊髓间的神经信号。这一设备首次实现360度安全记录信号,提供脊髓活动的完整图像。研究结果发表在新一期《......

三百六十度安全记录神经信号,“环绕式”植入物治疗脊髓损伤试验成功

脊髓损伤可导致严重的残疾。现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团队用包裹脊髓的微型柔性电子设备,成功记录了大脑和脊髓间的神经信号。这一设备首次实现360度安全记录信号,提供脊髓活动的完整图像。研究结果发表在新一期《......

深耕肝脏损伤及修复研究,惠利健教授再度发表重磅学术论文

4月16日,微知卓创始人兼核心技术发明人惠利健团队与杭州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合作,在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NatureGenetics杂志上发表了两篇题为“Aspatiotemporalatlaso......

脊髓灰质炎疫苗政策“失败”致数千名儿童瘫痪

2016年4月,脊髓灰质炎根除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在两周时间里,155个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AlbertSabin的经典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该疫苗不再针对3种脊髓灰质炎病毒中的一种提供保护,即......

网络神经外科将成为脑科学转化研究的纽带

百年神经外科发展史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即经典神经外科时期、显微神经外科时期和微创神经外科时期。2012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脑功能联结图谱计划”,目标是对特定脑功能的神经联结通路和网......

揭示帕金森病中蛋白聚集的秘密:NEMO蛋白的关键作用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或阿尔茨海默病,与大脑中蛋白质聚集的沉积有关。当细胞废物清除系统存在缺陷或超负荷时,这些聚集物会积累。一种主要与免疫系统信号传导过程相关的蛋白质NEMO可以防止帕金森病中发生......

自适应神经连接光子处理器问世

德国明斯特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和牛津大学联合团队现已开发出一种所谓的基于事件的架构,该架构使用光子处理器,通过光来传输和处理数据。与大脑类似,这使得神经网络内的连接不断适应成为可能。这种可变的连接是......

我国学者发展出外场诱导的神经网络力场新方法

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蒋彬教授课题组在发展场诱导的原子神经网络力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原子模拟是人们在微观层面理解复杂化学、生物和材料体系的光谱、......

将领域知识引入神经网络,MIT团队用光谱Transformer研究非靶向代谢组学图谱

代谢组学研究已经确定了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竞争和疾病病理学的小分子,部分原因是大规模社区努力测量数千种代谢物标准品的串联质谱。然而,在临床样品中观察到的大多数光谱不能与已知结构明确匹配。令人惊讶的是,用......